在蘇菲教大師路米(rumi)的《桌上談話》(table talk)一書中,有這麼一段猛烈而直截了當的話:
大師說,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件事是絕對不能忘記的。如果你忘記其他事情,只有那件事沒有忘記,你就不用擔心;反之,如果你記得、參與並完成其他事情,卻忘記那件事,那你就等于什麼也沒有做。這就好象王派遣你到一個
家去完成一件特殊的工作。你去了,也做了一百件其他的事,但如果沒有完成你的任務,你就是什麼事都沒有做。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一件特定的事要完成,那就是他的目的。如果他沒有做那件事,就等于什麼事都沒有做。
人類的所有精神導師都告訴我們同一件事:活在地球上的目的,就是與我們基本的、覺悟的自結合。「
王」派遣我們來到這個陌生的、黑暗的
度,其任務就是證悟和
現我們的真實存有。完成任務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踏上精神之旅,以我們的一切熱誠、智慧、勇氣和決心來轉化自己。誠如《卡達奧義書》(katha upanishad )中「死神」對納奇柯達斯(nachiketas )所說的話:
有智慧之路,也有愚癡之路。它們離得遠遠的,目的地也不同……愚人深陷于愚癡之中,自以爲聰明和學識淵博,就像盲人被盲人引領著,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那個超越生命以外的世界,不會對幼稚、漫不經心或迷戀財富的人發光。尋找精神之路
在其他的時代和其他的文明裏,只有少數人才能踏上這種精神轉化之路;但在今天,如果我們想保存這個世界,避免它受到內外危險的威脅,大多數人類就必須尋找智慧之路。在當前充滿暴力和分崩離析的時代裏,精神的遠景不再是精英分子的奢侈品,而是關系到我們的生存。
遵循智慧之路,沒有比目前更爲迫切和更爲困難。我們的社會,幾乎完全傾力在頌揚自我,對于成功和權力抱著種種令人傷心的幻想;此外,還頌揚那些正在毀滅地球的貪婪和愚癡力量。在人類曆史上,就以目前最難聽到不阿谀的真理聲音,一旦聽到要遵循它,更是難上加難:因爲周遭的世界都不支持我們的選擇,我們所生存的社會,似乎也都在否定具有神聖或永恒意義的每一個觀念。因此,在目前危機重重,未來亦不知何去何從之際,身爲人類的我們,發現自己最爲迷惑,掉進自己所創造的夢魇之中。
不過在這種悲劇情況下,還有一個重要的希望來源,那就是一切偉大的神秘傳統,它們的精神教法仍然存在。不幸的是,傳承這些教法的具格大師非常少,尋求真理的人也幾乎毫無揀擇。西方已經變成精神騙子的天堂。對于科學家,你可以驗證誰是真內行,誰不是,因爲其他的科學家可以查核他們的背景和檢驗他們的發現。但在西方,因爲缺乏對智慧文化的一套豐富完整的准則,因此,所謂「上師」的真實幾乎無法建立。任何人似乎都可以自我炫耀爲上師,吸引徒衆。
但在西藏就不是這樣,選擇一種特殊的法門或老師來遵循會安全得多。初次接觸西藏佛教的人,常常不懂爲什麼如此重視師師相傳的不斷傳承。傳承是重要的保障:它維持教法的真實和純淨。人們從誰是他的上師來了解這位上師。這不是保存某種陳舊、儀式化知識的問題,而是以心傳心的問題,把一種重要而活生生的智慧,及其善巧而有力的修行方式傳承下來。
辨別真正的上師,是一件非常精細而需要特別小心的事;我們這個沈迷娛樂、追求簡單答案和速成效果的年代裏,那種比較沈靜和沒有戲劇效果的修行功夫,很可能引不起注意。而我們認爲神聖應該是虔誠的、乏味的、溫和的這種觀念,可能又會讓我們看不到覺悟心的朝氣蓬勃和生動有趣。
誠如貝珠仁波切所寫的:「身藏不露的偉大人物,他們非比尋常的品質,可能會讓我們這種凡夫看不出來,盡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來檢驗他們。另一方面,即使是平凡的江湖郎中,也擅長裝扮成聖人來欺騙別人。」如果貝珠仁波切能夠在上個世紀的西藏寫出這段話,那麼在當前混亂的精神超級市場中,這句話更顯得逼真啊!
這麼說來,在今天這個極度不可信賴的時代裏,我們又該如何發現精神之路上所迫切需要的信任呢?我們能夠利用什麼標准來衡量一位上師是否爲真上師呢?
我清楚地記得,有一次我跟一位上師在一起時,他問學生是什麼原因吸引他們來跟他學習?爲什麼他們相信他呢?一位女士說:「我了解到你真正要的,是教我們認識和運用佛法,而且我也了解到你是如何善巧地教導我們。」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士說:「感動我的,不是你的知識,而是你確實有一顆利他和善良的心。」
一位年近四十的女士承認:「我嘗試過要把你變成我的母、我的父
、我的治療師、我的丈夫、我的愛人;你安靜地經曆這一切戲劇化的投射,卻從來都不曾放棄過我。」
一位二十多歲的工程師說:「我在你身上所發現的你確實謙卑得很,你真的希望我們都很好,你不僅是老師,更不曾忘記做你的偉大上師的學生。」一位年輕的的律師說:「對你而言,教法是最重要的東西。有時候,我甚至認爲你的理想是把自己變消失,而只是想盡辦法無私地把教法流傳下去。」
另一位學生害羞地說:「起先,我害怕把我的心開放給你。我已經受到這麼多傷害了。但當我開始這麼做的時候,我注意到我本身確實有所改變,慢慢的,我越來越感激你,因爲我會到你是在多麼盡力地幫助我。然後我發現自己對你的信任竟然這麼深,比我曾經想象過的還要深。」
最後,有一位四十多歲的電腦作師說:「對我來說,你是一面如此美妙的鏡子,爲我顯示兩件事:相對層面的我和絕對層面的我。我可以看著你,然後清楚地看到我的一切相對混亂--不是因爲你是誰,而是因爲你反映回來給我的是什麼。但我也可以看著你,然後看到反映在你身上的心
,一切事物都時時刻刻從心
生起。」
這些回答告訴我們,真正的老師是仁慈的、慈悲的、不厭倦地想把他們從上師那兒得到的智慧分享給學生,不爲自己的利益設想,只爲教法的宏揚光大而努力,永遠保持謙卑。一位確實具備這一切品德的人,經過長期觀察,你會對他産生信賴。你將發現這種信賴會變成你生命的基礎地,支持你通過一切生死難關。
在佛教裏,我們以這位老師是否根據佛陀的教法指導學生,來斷定他是不是一位真上師。我們要再次強調的是:最重要的是教法的真理,而不是老師這個人。這是佛陀提醒我們要「四依」的原因:
……
西藏生死書第九章 精神之路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