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第二十章 瀕死經驗:上天堂的階梯?

《西藏生死書》第二十章 瀕死經驗:上天堂的階梯?

索甲仁波切作品

  在西方,我們已經非常熟悉瀕死經驗,這是從死亡邊緣活過來的人所報導的各種經驗。人類自有曆史以來,一直都有瀕死經驗的報導,包括在所有的神秘傳統和薩滿教(shamanic)中,以及作家和哲學家們,包括柏拉圖、教皇格雷格裏、若幹蘇菲教大師、托爾斯泰和容格。我最喜歡第八世紀英guo大曆史學家貝德(bede)神父所說的故事。

  大約此時,在英guo發生一個值得注意的奇迹,類似古代的奇迹。爲了喚醒活人免于精神上的死亡,一個已經死去的人又複活過來,述說了許多他見過而值得注意的事情,其中有些我認爲值得在這裏簡單引用。在諾森布裏安(northumbrians)有一個人名教康甯漢(cunningham),他與一家人過著虔誠的生活。後來,他生病了,病情持續惡化,終于在一個晚上的*夜時分過世。但在第二天破曉時,他又複活過來,突然坐起來,在身邊哭泣的人大爲吃驚,紛紛跑掉;只有愛他的妻子還留下來,卻渾身顫抖恐懼萬分。這個人再三地向她保證說:「不要怕,因爲我確實已經從死亡的掌握中回來,我獲准再度活在人間。但今後我卻不可以像過去一般地過日子,我必須過一種非常不同的生活方式。」……不久之後,他放下所有的世俗牽挂,進入梅爾羅斯(melrose)修道院……

  貝德繼續寫道:

  他常常敘述的經驗是:「我的向導是一位穿著亮麗長袍的俊美男子,我們靜靜走著,似乎是往東北方向。當再往前走時,我們到達一個寬闊的深谷……他很快就領著我走出黑暗,進入一個有亮光的地方,當他領著我在亮光下前進時,我看到前面有一道巨大的牆,其長度和高度似乎往四面八方無止盡地延伸。因爲看不到大門、窗子或入口,我開始懷疑爲什麼我們要走向牆壁。當我們抵達牆壁時,一瞬間(我不知道是什麼方法)我們就到了牆壁的頂端。裏面是一片廣闊悅目的草原……由于這整個地方充滿了光,使得它似乎比白天或中午的太陽光還要亮。……

  「向導說:『你現在必須回到你的肉ti去,再一次活在人間;如果將來你能夠對你的所作所爲更細心,並且學習讓你的一言一行都善良而簡單,那麼當你過世時,你將像你所看到的,像這些快樂的靈魂一般住在這裏。剛才我離開你一會兒,去了解你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當他這麼告訴我的時候,我非常不願意回到我的肉ti;因爲我所看到的地方,還有我在那兒所看到的同伴,是那麼舒適美麗,令我非常著迷。但我不敢質疑我的向導,同時我也不知道爲什麼,突然間我發現自己又活了過來。」

  貝德繼續他的描述:

  這位上帝的子民,不願意向任何冷漠或不在乎的人們討論他所看到的一切,他只向那些……願意相信他的話並增加神聖信心的人述說。

  現代醫學科技對瀕死經驗增加了嶄新而令人興奮的面向;許多人從意外事件、心髒病、各種重病、手術或戰鬥的「死亡」中複活。瀕死經驗一直是科學研究和哲學思考的重要主題。根據一項一九八二年權威xing的蓋洛普民意測驗顯示,至少有過一次瀕死經驗的美guo人高達八百萬人,占總人口的的百分之五。

  雖然沒有兩個人的瀕死經驗完全相同,就好象沒有兩個人的中yin經驗相同一般,但在瀕死經驗中,卻有類似模式的過程,一種如下的「核心經驗」:

  1.他們經驗到一種不同的感覺,安詳而充滿幸福,沒有痛苦、身ti感官的覺受或恐懼。

  2.有的會覺察到嗡嗡聲或急流聲,並發現自己離開了身ti。這就是所謂「離身經驗」。他們能夠看到肉ti,常常是從肉ti上方的某一點來看;視覺和聽覺加強了;意識清晰而非常靈敏,甚至能夠通過牆壁。

  3.他們覺察到另一種實相,進入黑暗之中,在漫無涯際的空間飄浮,然後迅速通過一個隧道。

  4.他們看到光,最先是遠遠的一點,而後像被磁鐵吸住一般往那一點靠近,最後被包裹在光和愛之中。這個光明亮得足以奪人眼目,而且非常美麗,但眼睛卻不受到傷害。有些人說碰到「光之生命」,這是一種光明的、似乎全知的呈現,有些人稱爲神或基督,是慈悲而有愛心的。有時候在這種呈現中,他們會回顧生命,看到他們活著時所做的一切,包括好的和壞的。他們以精神感應和那個「光之生命」溝通,發現自己chu于一個永恒而快樂的面向裏,置身其中,所有的時空概念都毫無意義。即使這種經驗只持續一、二分鍾,都是多采多姿、非常豐富的。

  5.有些人看到有著超自然美的內在世界,天堂般的景se和建築,還聽到天樂,他們有一ti的感覺。只有很少數的人說見到恐怖的地獄景象。

  6.他們也許會抵達一個不能超過的邊界;有些人碰到過世的qin戚朋友,還對他們說話。他們(常常是勉強地)決定或被告知要回到肉ti和這一世來,有的是負有任務和使命,有的是要保護和照顧他們的家人,有的只是爲了完成未完成的生命目的。

  誠如文獻中一再報導的,有瀕死經驗的人,常常因而完全轉化了生命的態度和人際關系。他們也許仍然害怕臨終的痛苦,但卻不再對死亡本身産生恐懼;他們變得比較寬容和有愛心,對精神價值或智慧之道也變得比較感興趣,而且通常是對共通的精神價值,而非任何一種宗教的教條感興趣。

  然而,瀕死經驗應該如何诠釋呢?有些讀過《中yin聞教得度》這本書的西方人,認爲這些經驗就是西藏傳統中所談的中yin經驗。乍看之下,兩者之間似乎相當雷同,但瀕死經驗的細節與中yin教法所說的有多少關聯?我覺得需要做特別研究,並非本書所能涵蓋的,但我們可以看到兩者的確有不少相似和相異點黑暗與隧道

  你應該還記得,臨終中yin最後一個階段的分解過程是:「完全證得」的黑暗經驗降臨,「就像虛空籠罩在全然的黑暗中」。在這個時候,中yin教法提到一個喜悅和幸福的時刻。瀕死經驗有一個主要特se就是:記得「以極快的速度」移動和「感覺輕飄飄地」通過黑暗的空間,「一種全然的、安詳的、美妙的黑暗」,走進一條「漫長、黑暗的隧道」。

  一位女士告訴肯尼斯·瑞林:「這就好象一個虛無,空無一物,但感覺非常安詳、愉悅,讓你持續前進。它是一種全然的黑暗,一點覺受都沒有,毫無感覺……就像黑暗的隧道。只是飄浮,就像在半空中。」

  另一位女士告訴他:

  我記得的第一件事,就是巨大的急流聲,非常巨大……我很難找到適當的字眼來描述它。我最可能聯想得到的,可能就是飓風聲――一種巨大的強風,幾乎把我拉走。我從廣闊的地……

西藏生死書第二十章 瀕死經驗:上天堂的階梯?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十章 瀕死經驗:上天堂的階梯?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