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老學生,這些年來看著我寫書的過程,不久前問我:「當這本書出版之後,透過它你有什麼期待?」我心中立刻浮現出左頓喇嘛的影子,我在孩提時代看到他過世的情形,是那麼甯靜、溫和、有尊嚴。我回答我的學生說:「我希望每個人既不怕死,也不怕活:我希望每個人死得安詳,死亡時能夠得到最有智慧、最清明和最溫柔的關懷;我希望每個人透過心和實相的了解,找到終極的快樂。」
湯瑪斯·墨頓(thomas merton)寫道:「如果我們不能夠跨越隔離人類和自己本的深淵,航向月球又能得到什麼?在一切發現之旅中,這是最重要的,沒有它,其余的不僅變得沒有用,還會帶來災禍。」人類花費幾百萬美金在炸彈、飛機和飛彈上,並訓練人們互相殺戮和破壞。相較之下,人類似乎沒有花什麼心力來教導人們認識生和死的本質,在他們抵達人生終點時,幫助他們面對和了解即將發生的事實。這是多可怕、多令人傷心的事啊!這充分表現我們的無知,對自己和別人缺少真正的愛。寫這本書,我最期盼它能略盡棉薄之力,來改善這種情況,幫助更多人覺醒,了解精神轉化的重要
,以及對自己和他人負責的迫切
。我們都是潛在的佛,我們都希望活得安詳,死得安詳。什麼時候人類才能真正了解,並且讓我們的社會可以
反映這個簡單、神聖的真理呢?否則,生命價值何在?否則,我們怎能死得安詳?
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在各階段教育中,介紹死亡和臨終的覺悟見解。我們不應該「保護」孩子們不去接觸死亡,反而要趁他們年輕時,讓他們認識死亡的真質,從死亡中學習。爲什麼不以最簡單的形式,把這種見解介紹給所有年齡層呢?我們必須讓社會所有階層都認識死亡、知道如何幫助臨終者,以及了解死亡和臨終的精神
質;這些知識必須在所有學校、學院和大學中,以深入而具有想象力的方式來傳授;特別重要的是,必須在教學醫院裏教授給臨終關懷者,以及責任重大的護士和醫生。
如果你對死亡的真理沒有起碼的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在精神上真正關懷臨終病人,你怎麼能夠做一位真正的好醫生呢?如果你還沒有開始面對自己對于死亡的恐懼,也不知道對那些尋求幫助的臨終者說些什麼,你怎麼能夠做一位真正的好護士呢?我認識許多心地善良的醫生和護士,他們對于新觀念和新方法都有最真誠的開放心。我祈禱本書能夠給予他們勇氣和力量,去幫助他們的機構來吸收和應用中
教法的教導。現在不就是醫學界了解追求生死真理和從事醫療工作是不可分的時候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起大家的討論,想想我們能夠爲臨終者做什麼、怎麼做最恰當。從醫護照顧及臨終關懷的觀點,亟需在醫生和護士的訓練上,做精神和實務的革命,希望本書能提供微薄的貢獻。
對于臨終關懷運動所做的先驅工作,我一再表達敬佩之意。從中,我們終于看到臨終者得到他們應有的尊重及對待。在這裏,我要鄭重呼籲各政府,鼓勵設立臨終關懷醫院,並且盡力提供資金協助。期待本書能夠成爲各種訓練課程的基礎,對象包括各種背景的專業人士,特別是與臨終關懷者有關的家人、醫生、護士、宗教人士、咨商人員、精神醫生和心理學家。
就有關這個時代的疾病而言,西藏佛教和蓮花生大士的預言有完整、豐富卻鮮爲人知的醫學知識。我要在這裏大聲呼籲大家提供資金,對這些殊勝的教法進行認真的研究。誰能說具有療效的發現不可能被研究出來?誰能說癌症、愛滋病及其他尚未顯現的絕症的痛苦不能減輕呢?
對于本書,我有什麼期待呢?我希望人們對于死亡的看法,對于臨終者的關懷,乃至于對于生命的整看法,以及對于生者的關懷,能夠因此而産生一個甯靜的革命。
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我偉大的上師頂果欽哲仁波切,于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七日,在不丹的滇普(thimphu)圓寂,享年八十二歲。見過他的人,沒有人會忘記他像一座高大、莊嚴的山,從他身上散發出最深厚的溫柔甯靜,以及自然豐富的幽默感,使得他雖然高大,卻不會令人生畏。那種安詳和喜悅正是最高悟的象征。對于我和其他人而言,他是一位最有成就的上師,他的偉大和榮耀不下于密勒日巴、龍清巴、蓮花生大士,甚至佛陀本人。他的圓寂,好象太陽從天空消失,世界突然一片黑暗,西藏精神傳統的光輝時代也隨之結束。不管未來如何,我確信沒有人會再像他一般。我相信,只要見過他的人都會在心中播下解
的種子,它是不會被毀滅的,有一天,必然會綻放燦爛的花朵。
在頂果欽哲仁波切圓寂的前後,有許多奇異的征象,證明他的偉大,但最令我震驚和感動的事,發生在四千多哩外的法南部,一個靠近蒙貝裏葉(montpellier)的地方名叫裏拉林(lerab ling),這個地方即將在他的加持下成爲禅修中心。我有一個住在那裏工作的學生,讓他來告訴大家這個故事吧!
那天早上,天亮得比平常晚,晨曦的第一個征象是遠方地平線上的一道深紅光。我們正在前往鎮上的途中;當我們走近路的高,供奉佛龛而位于未來道場所在地的帳篷,出現在我們右方的山丘上。突然間,一道日光穿透微曦,直接落在白
的佛龛帳篷上,讓它在清晨顯得格外明亮。我們繼續前進,當抵達通往城鎮的轉彎
時,某種突然的直覺,讓我們回頭看那個帳篷。我們大吃一驚。一道明亮的彩虹橫跨整個山谷,顔
如此明亮生動,好象伸手可觸一般。神奇的是當時並沒有下一滴雨,卻有鮮明燦爛的彩虹,與廣大、清朗的天空輝映成趣。直到那天晚上,我們才聽說頂果欽哲仁波切已經在當天圓寂于不丹。我們都確信,那道彩虹是他對我們和裏拉林加持的象征。
當佛陀入滅前,在拘屍那(kushinagara)的樹林裏,五百位弟子圍繞在他四周,他對弟子做最後的叮咛:「凡是因緣和合的東西,自然會再分解。以你們的生命證取圓滿吧!」自從頂果欽哲仁波切圓寂後,這句話經常浮現在我的腦際。如此偉大的上師,就像世界的軸心。還有什麼比他的去世更令人痛切地悟無常的教法呢?他的圓寂使我們這些弟子覺得孤單,頓時無依無靠。現在,唯有靠大家繼續前進,盡全力發揚他所代表的傳統。當他的光輝從世間消失時,唯有靠我們效法佛陀的弟子:「以我們的生命證取圓滿。」
我覺得,橫過法晨空和裏拉林山谷的彩虹,是頂果欽哲仁波切正在加持,也將持續加持整個世界的象征。現在他已……
西藏生死書第二十二章 和平的仆人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