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二 度難關傲立不敗地

《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二 度難關傲立不敗地

經濟類作品

  在企業經營中,重新設計産品是很重要的,成本降低但又不影響産品的質量。

  有一次,松下在視察松下通信工業時,正巧他們在開會。于是松下先生問他們:“今天開的是什麼會?”他們回答說:“由于豐田汽車要求我們降價,所以我們開會討論一下。”然後,他們向松下先生進行了報告。

  原來,豐田汽車的收音機是由松下公司製造的,現在豐田公司要求降低百分之五的價格,並在今後半年內,陸續再降低百分之十五。因爲他們認爲如果不這樣降價,就無法與外guo汽車競爭。

  松下先生說:“這個是大問題呵。現在我們的利潤有多少?”

  “不多。豐田的訂單是最近才接的,大約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的利潤。”

  “那怎麼行。我們公司本來就要有百分之十的純利才能平穩,百分之五的利益怎麼維持呢?”

  “這道理跟豐田汽車是講不通的。”

  “那麼算算看,降價百分之五的話,除了要損失百分之二的利潤外,半年後再降百分之十五,不就等于要虧損百分之十七麼,那怎麼辦?”

  “就是爲了這個問題開會的。”

  于是松下先生坐下來,跟著他們一起開會。

  他們在討論的當兒,松下先生忽然感覺到,這件事並不是豐田汽車的無理要求,現時的汽車進入美guo市場,如果不把汽車價格降低二至三成的話,怎能跟美guo的汽車業界競爭呢?日本車與美guo車的競爭,不僅限于豐田車,所有日本車都應該降低二至三成的成本,才能打進世界市場。松下公司製造的,只能算是一部汽車的一小部分,即使豐田公司不提出降價要求,松下公司自己也得爲了guo家的立場,設法降低二至三成的成本,才是辦法。現在竟被豐田公司搶先一步提出要求,松下公司不是慢了一步嗎?

  于是他問參與會議的決策人員:“那麼,我們要停止製造,還是答應對方的要求降價呢?現在只能在這兩個結論中選擇一項了。”沒有人回答。他又說:“以我的經驗,這件事並不難解決。第一,只有百分之三的利潤,我們不能接受;更不用考慮往後再降價的問題了。那麼,我們只有第二條路可走,那就是重新設計我們原有的産品,使新産品的xing能和質量都符合豐田的要求,同時又能完成我們規定的利潤。各位意見如何?如果我們的新設計既能滿足豐田公司的要求,又可達到百分之十淨利的話,這筆生意不是很合算麼?只斤斤計較百分之二或百分之三的利益,依舊盲目生産的話,成本當然是不會降低的,在這種情況下開會,是得不出具ti可行的結論的。”他們照松下的要求,從設計開始,一切從頭檢查,徹底改進整個製程。經過一年多以後,不僅依照豐田公司的要求降價,也能獲取百分之十淨利了。

  在逆境中尋求突破,往往成果更好。如果當初原子彈落在大阪,它今天可能更繁榮。

  有這樣一件事:大阪的姬島有一家電鍋製造工廠。數年前,這家工廠的業績很差,廠長爲此日夜苦惱,幾乎引咎自殺。後來得到松下先生的安慰和鼓勵。想不到三年後,營業額忽然直線上升,電鍋産量占全guo總生産量的百分之五十。三年前只居第三位的工廠,現在躍升爲第一位。

  廠長非常感謝松下先生,松下先生對他們廠的工人說:“我們人,或者公司,甚至guo家的chu境不可能永遠都是順利的。這個工廠也是一樣。三年前經營不順,那時自廠長起,大家都非常辛苦,甚至已在討論是否要把工廠關閉。

  “不過,大家決心從頭做起,而且今天終于勇敢地站起來了。當初這gu熱誠和努力,終于在今天結下了豐碩的果實。“我認爲逆境是天賦予我們人的一種磨練。不論公司工廠乃至guo家,不可能始終在順境中生存,有時會有挫折,有時難免犯錯,可是一旦發現錯誤,只要大家追查原因,團結一致,就一定能夠改變劣勢。

  “對個人而言,也是一樣的。諸位今後在漫長的人生中,也許會遇到困難,遇到幾乎要毀滅自己的事。不過,希望你們要自我勉勵,不能消極,重新努力,抱著希望,最後一定會得到報償。如同本工廠一樣。希望你們謹記在心裏。

  “我爲什麼這樣說?二次大戰時,原子彈落在廣島和長崎。當時科學家們說:廣島和長崎今後十年間將寸草不生。廣島和長崎市民死傷者確實非常多,造成曆史上空前的悲劇。然而,死裏逃生的市民決心重建廣島,複興長崎。

  “今天這兩個城市變成了怎樣的情形呢?不但花草茂盛;而且戰後日本發展最快的就是廣島,其次是長崎。這充分說明,盡管受了莫大的創傷,只要抱著堅強的意志,一定能夠重新崛起的。”

  這個製造電鍋的工廠,已經是日本最大的電鍋工廠,這是全ti員工三年來努力的結果。現在它的確已成爲設備最好、構想最好,一切都最好的工廠了。

  在逆境中是這樣,遭到天災也是如此。

  經營者在遭到天災的情況下,造成損失時,不必抱怨,而要痛定思痛,探討改善方法。

  大約十年前,在新瀉縣的一次大地震中,許多建築物和橋梁被毀壞,居民和經濟受到嚴重損失。

  松下公司設在該地的銷售機構也損失不小。松下先生聽到損失總額報告時,心裏感到十分驚呀。

  只是一個銷售機構,損失這麼大就太離譜了。調查後才知道公司許多不必要的産品都送往新瀉,而造成該地庫存過剩。如果當初産品能做正常的供給,保持適當的庫存,就不會遭受這麼大的損失了。

  由天災所造成的損失是無法抗拒的。尤其是地震,到目前都沒辦法以科學的方法預知。但仔細一想,天災雖然無法靠人爲力量去控製,但所蒙受損害的大小,卻跟經營政策是分不開的。

  單從新瀉一例看來,松下公司調查分布在全guo的銷售機構,大都跟新瀉的情形一樣。于是經過檢討後,實施了各種改善措施,使經營合理化起來。

  如果沒有這次地震,我們就不會去注意庫存是否過剩,也就不會采取改善措施。雖然此次地震帶來嚴重的損失,但反而成了改善的推動力。

  從這件事看來,就可以ti會出經營的奧妙了。

  看起來平靜無事,其實隱伏著多種弊病;若單靠主管防治,就會象癌細胞,防不勝防。

  有些人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往往會逃避或退縮;有些人則會視問題的嚴重xing及緊急xing,考慮最好的解決方法。但是,如果連問題嚴重的程度都無法判斷,那麼,更談不上解決問題了。

  公元一九五五年前後,松下電器曾面臨很大的危機。這個危機並不單純的只是業績突然下降,或是經營有了問題。由于金融界金銀緊縮,引起企業界的資金短缺,造成擁有龐大資金的重電機製……

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二 度難關傲立不敗地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二 度難關傲立不敗地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