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三 讓資金萬能的技巧

《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三 讓資金萬能的技巧

經濟類作品

  引進的資金不是私人的財産,要全部投入事業。

  經營事業,當然需要追求利益,至于私益與公益的關系應該怎樣去想呢?一項事業如果是必要的,社會對它就有所要求,希望它越發展越大,也就是要求的更多,因此就需要資金。這些資金的籌措有兩種:一是以利益的型態籌措;二是以借貸型態籌措。如以借貸型態來籌措資金,不能認爲是健全的經營,所以應該以利益型態來籌措資金。本質上,因爲這個公司所做的工作對我們有效果,所以我們希望它能再擴大。擴大便要資金,所以以利益的型態提供資金;因此,本質上不能把這錢當作是自己的。公司爲了增加生産需要資金,這資金是以利益的型態由他人提供,所以本質上應該認清在事業不做的時候,資金是該還給人家的。

  松下先生認爲這種想法是能夠成立的,事業不做就不需要資金,自己能溫飽就可以了。要做事業才要資金,所以集來的資金不能視爲私人之物,要全部投入事業、擴大事業,使之能貢獻社會。

  大衆參加企業,不論是對企業本身,或社會團ti,都是利多弊少。

  今天,社會上各式各樣的企業,各依社會的需要而生存。可是隨著時代chao流,各種企業都逐漸擴大規模,而産生很多大企業。

  這些大企業都是gu份公司的組織,而gu份都是大衆所共有。二次大戰以前,有所謂“財閥”,gu份由少數的人占有。現在歐洲也還有相當大的企業由個人或家族來經營。

  可是現在的日本,個人想在大企業中獨占gu份,幾乎不可能。因爲所得稅法修正後,個人所得稅的累積稅率很高,一個人雖然賺了很多錢,可是一大半都變成了稅金,因此不能象以前的日本或現在的歐洲,個人能擁有很大的財富。

  個人創設的公司想擴大規模的時候,個人的資金已經無法應付,不得不引進外來的資金;所以事業愈擴大,個人的gu份反而愈減少。現在大企業創辦人持有的gu份能占百分之一已經很好了。“住友”、“三並”等財閥系統的大企業,原老板持有的gu份已經等于零,現任董事長的gu份也是微乎其微,不能與往日相比。

  現在所有大企業都從以前那種由特定個人占有的形式tuo胎變爲以大衆爲基礎的近代式gu份公司組織了。也就是說從獨占資本轉移爲大衆資本,這是很好的現象。

  大衆成了gu東以後,對自己出資的公司會很關心,時時提供意見,加以督促勉勵;這樣,公司的發展就更加迅速了。公司發達、利潤增加,而這些利潤又以各種方式分配給gu東,如此良xing循環……所以說大衆參加企業,無論是對企業本身或是社會團ti都是利多弊少。

  可是最近這種大衆gu東的持有gu份越來越少,而所謂“法人”gu東占的gu份卻越來越多;大衆gu東持有gu份的比率,到了今年三月已經跌破百分之三十的大關。雖然“法人企業”也是以大衆爲基礎,但是這種情形,畢竟不是好現象,應該想辦法改善才好。

  以自由化的經營方式,突破區域xing的限製和增加guoxing競爭的能力。

  對資本自由化,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立場和意見。可是爲了guo家整ti的發展、guo民的幸福,進而關系到世界繁榮的觀點來看,基本上,資本的自由化是件極重要的事項。也就是說自由化不僅有利于guo家的利益,同時也與世界的繁榮與發展有密切的關系。

  追究其原因,就是因爲自由不限于經濟界。在這個世界上,自由是有彈xing的活動。在廣泛的被認識以後,才有創造、發展的可能。換句話說,chu在自由之下,才可作真實、正確的競爭。這也是基于人類本xing是追求繁榮與發展的原理。

  舉例來說,如果現在在日本的九州、四guo、本州、北海道之間,限製資本的移動,那麼結果如何呢?假如,東京有一家公司,想在九州建立一座工廠,但是九州的經營者會以怕受到壓迫爲借口,限製開設這個工廠。如此各企業和地域間的發展,也就受到很大的限製。而要突破這個限製,就惟有自由才能做到了。今日的日本企業能不受限製地急速發展,正是因爲自由經營的活動所促成的。

  對于自由化的ti製,並不是十分完整和妥善的,所以政府應給予輔導。延期之年的自由化計劃,或許就是因爲政府認爲有予以指導的必要。自由化既是繁榮的主要條件,而且也是時勢所趨必須推行的事項,經過一定時間後,必須毅然決定如期實施,所以在一定期間內,各企業應培養guoxing競爭的能力與實力。政府方面,也要提出強而有力的援助和指導。並歡迎外guo企業進入日本,同時促使企業之間的共存共榮,也使日本的企業能擴展到guo外,並受到各guo企業界的歡迎,而與世界各地的企業同享共存共榮的成果。

  資金方面也需要“shui壩式的經營”來調節,必要時提出來用,不需要時蓄存起來,這樣不斷地調節,才能有安定的經營。觀看日本,幾乎可說都沒有資金shui庫可言,shui庫都是空空的,就象久旱的農民祈求早降甘霖一樣,向銀行要求貨款,但銀行又會說他們的shui庫存量不多,所以很難滿足企業的需求,企業爲了增加資金,只好將産品降價求售,完全忽視了適當的利潤。所以沒有資金shui庫的經營,可以說並不是好現象。講到戰前的情形,當時銀行是不輕易把錢貸放的,要經過嚴格的調查,或有不動産的抵押才能借貸,也就是非常注意安全xing。這也是理所當然,因爲當時常發生銀行擠兌事件。所以銀行也很爲難,如果經營稍微馬虎,或隨便借貸給不健全的企業,一傳出去,馬上會有擠兌的情形發生。所以要放款時,就謹慎再謹慎地調查。當時的銀行絕不超貸的,有了一億的存款,只會貸放八千萬,其余兩千萬當預備金寄存在銀行內,這是很堅實的經營法。

  在那樣的時代,松下先生就考慮到從銀行多借一點錢,以自己的名義再寄存銀行。今日的銀行爲了安全起見,常在貸款時或支票貼現時,要求三成款暫存銀行。當時是沒有這種規定的,因爲不容易貸放所以也沒有這種必要,可是松下先生在當時就做了象現在積存銀行的事。他說:

  “我准備做某某種事業,請貸放三百萬元給我。”

  “哦,如果是這種情形那很好,我們樂意放款。”

  “謝謝你,但這資金我不是一次使用,所以貸出之後暫時存在你們行裏,等公司需要時再領出來用。”

  就這樣把資金存在銀行,這當然不是受銀行之托而存,而是他自動自發的。爲何這樣做?因爲要用錢時再臨時跑銀行去借貸,既費時又費力,何況如果那時請求貸放被拒,那事情不就變糟了?所以這樣做,隨時都可以領出來使用,就是事先多貸一點,又暫時存入銀行。

  有人會……

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三 讓資金萬能的技巧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三 讓資金萬能的技巧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