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的訣竅就是:在知道它之後,便能大幹一番事業,由此而産生的安全感,便是力量的源象。
一旦抓到事情的訣竅,是很難忘記的。由于會到經營的訣竅,經營事業將會不斷發展。
松下先生對于如何經營松下電器公司,會到這麼一種訣竅,那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只能說:“經營的訣竅就是我檢討它、知道它之後,便能大幹一番事業。這樣我會有一種安全感,即使人類只剩下五萬人,我也有信心再幹下去。一旦有了這種安全感,就能變成一
無限力量,産生飛躍
的成果。”天災是無法預測的,但能夠預先計劃,將損失減至最低程度,才是優秀的經營者。
新瀉縣地震,松下公司的損失,單就商品一項,就相當可觀。可是其它同行卻損失輕微;爲什麼只有松下電器會受到這樣大的損害?因爲他們把大量的商品,都集中到新瀉縣。如果能不斷地造出適量的産品,定量的供給各經銷商,就不會出現這麼大的庇漏。
此時此地,我們往往會想到這是發生地震,受到不可抗拒的損失,是沒辦法的,也就不予檢討,就這樣讓它過去。殊不知這種想法是有問題的。假如有天災地禍時,有損害較少的經營法和損害較大的經營法,所以應該時常注意這一點,對吉凶、未來,先有應付之計劃,能減少損害至最低的程度。這樣才是優秀的經營者。
企業要不斷做適當地調整,才能生存,尤其在傳播信息十分發達的時代。
從前,由于社會上仍存有封建思想,所以産品一旦有了名氣,在價格、品質方面,便占盡優勢。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封建思想消失了,消費大衆開始注重實質。
有這樣一件事,英一家曆史悠久,稱霸世界的k照相器材公司,最近已瀕臨破産邊緣。其原因在于它受到德
製相機和日本製相機的兩面夾攻,不止是
外,連
內的市場都喪失了。
盡管一直信譽甚高,也很有實力的公司,若無法不斷提供新的好商品,以及用合理價格去銷售,那麼就會發生經營困難的問題,任何行業都不例外。從前要大約三年時間才能肯定好壞的商品,最近,幾乎可在瞬間獲得肯定。因爲透過新聞、電視、無線電廣播等,能把産品的好壞、價格的高低、宣傳技巧的優劣等,很快傳達給消費者。
原來可能有一年銷售壽命,現在一瞬間就停止銷售的情形愈來愈多。所以經營上絲毫不可掉以輕心。
尤其象日新月異的商品公司,更要具備堅強的競爭力,經營上必須迅速果敢地經常做適當地調整,才能競爭勝利。即使是賣甘薯,也要檢討賣不好的原因。不累積今日平凡的經驗,就沒有明天非凡的進步。
即使是賣甘薯的簡單生意,一天的生意做完了,也要將當天一共賣了多少,正確地算出來。如果賣得少,要檢討爲什麼賣不出去,進一步推敲如何采購、如何烤甘薯,並且反省在服務上有什麼缺點,鼓起明天做買賣的意念,這便是賣甘薯生意興隆的秘訣。
何況,買賣很多物品,接觸許多顧客的生意,如果忽略了每天的反省與檢討,怎能求得明天的進步呢?
這件事情,乍看之下,非常平凡,但是,這種再平凡不過的事情,要持之以恒,卻需要相當的鍛煉。
世人常說:“平凡通非凡”;所謂“非凡”,其實是對平凡的事情,能夠平平凡凡地累積起經驗,所得的結果。
事業要配合社會前進的步伐,一步一步地成長,不要之過急。
如果要擴展事業,應該是隨著社會的成長而擴展,只求自己公司的成長,那是不可能的事,製造社會不需要的東西,一定是賣不出去的,因此隨著社會的進步,公司才有進步,又爲了引導社會,以早一步的形式來經營公司也是必要的。
一個公司,必要的措施就是不斷地進行“消費者的教育”,有東西而不知其用法,就是暴殄天物了。“現在我們生産的這種新産品,你們使用看看,必定帶給你們生活上許多的方便……”這種早一步的消費者教育,在促進公司成長上是非常必要的。
可是以太過超前的教育,來喚起消費者的需要,那是不可能的。早兩步的事情讓人消化不了,所以公司一定要配合社會的成長,爲求進步得更快。不能該早一步的早兩步,這樣大家反而不能接受,這是行不通的,所以成長也要有它的步伐。由此而論,所謂“所得倍增”的問題,思想上是正確的,但在其內容與進度上應先考慮到步調快慢的問題,不要有一次進兩步或三步的情況,只能一次一步,穩步前進。每一步的程度可以快些,但絕不能一次兩步或三步,這樣,“慾速則不達”。這就是松下先生的世方法,我對將來常抱有美好的希望,但他的腳步總是一步一步的,享受一步步地接近希望的喜樂,如果二步並做一步地走,中途定會摔跤的,就可能會使社會陷于混亂,産生不良的影響,對經營者而言,能看清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除了事業的公共之外,也要常從公司本身做自我檢討。要做一件新的工作時,一定先做好考慮,絕不能立刻著手,今天要著手的只是合乎自己胃口的東西,其他即使別人說再好吃,也不能去動它。食慾可以自己調節,可是事業慾就不同,只能靠自己的自覺,因而常需自我反省,結合公司綜合力量,來做最適合公司的工作,雖然麻煩,其安全
還是很牢固的。雖然這樣想,但有時還是會
之過急的,這時應該立刻回頭,但是很難發現這個關鍵,所以經營者應特別留意,如果發生錯誤,經營就容易招致失敗,經營的失敗大部分因此而起,所以,經營者要經常反省。
當大家開始一窩蜂製造的時候,就該激流勇退,因利潤再高的産品,也會自此驟跌。
一般人都有很多慾望,只要發現一種事業可以賺錢,大家馬上一窩蜂地經營。短時間也許還不錯,但一段時間之後就立刻陷于惡競爭,弄得大家都賺不了錢,甚至停業或破産,這種事情真是太多了。如果想避免這樣的情形,還是可以辦到的,那就得適可而止。
松下先生就曾經經曆過這樣的事情,那是公元一九二五年的事情。當時他到東京辦事巡視,辦事
裏面擺著真空管,他第一次看到“真空管”。那時候裝置在收音機裏,非常暢銷。辦事
主任對他說:“這是最近東京最暢銷的東西。大阪方面是不是要賣賣看?”
松下先生聽了以後覺得“很有意思”,希望能夠盡早在大阪發售,因此當場就指令和真空管製造廠交涉。結果發現那家工廠規模很小,資金也不雄厚,生産根本趕不上訂貨,就當場先付出價款三千元購買一千個,想多買一個都有困難。
回到大阪,松下先生就和真空管的批發商接……
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二 策略經營細水長流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