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家規,有
法。家規
法,都是用來治理的。企業亦當如是,訂立訓條,要求從上到下所有人等共同遵行。沒有明訓,事業往往不能持久的。
古來治家者,都有家訓。這些家訓把這個家族成員所要追求的目標、形成的作風、尤其是那些應該遵守的方面,都用訓條的形式固定下來。他們所以重視這些訓條,是因爲只有這些訓條,才能使縱橫兩方面的家族成員有所依從。
治家以家訓,治廠當然也可以廠訓了。松下認爲,這些廠訓,就是要把經營理念,方針等等變作信條,以便使大家堅守、遵循。許多公司正是因爲訂立了這樣的訓條,才使人們有所依據,得以繁榮發展。
關于建立經營企業的訓條,松下有自己的見解:
不論規模大小,都要有訓條。有的店鋪,雖然只有五個人,有明訓,發展了。而有些十人的商店卻認爲人少,不必訂立訓條,故總是不能繁榮起來。因此,,松下說在日本的許多城市,不論規模大小,許多商店都有代代相傳的家訓或店訓。
老板必須切實遵守。即使這信條就是老板自己製訂的,也不能只要求店員遵守,自己置身事外。只有老板以身作則,才能使這些信條得到切實遵守,使生意日益繁榮。
信條主要是約束精神的。松下說,信條不是章程。公司的章程好比憲法,而信條則是用來維護和遵守憲法的。信條更爲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它不那麼具,但適用面卻很爲廣泛。松下幸之助既然如此重視訓條,那他當然要爲松下電器公司製訂了。松下電器公司這些具有指導精神的訓條,包括松下電器公司的精神、信條、綱領、社歌等,將另條專述。也許實行高薪資,卻更能激發員工的熱情和幹勁。精神和物質兩方面的充實,才能喚起員工的工作意願。
一般來說,經營的原則應該是高效率得到高薪資,只有效率提高、産量增加、利潤增長,才可能支付較高的薪資。環視世界企業,無論縱觀還是橫覽,很少有人違反這一自然原則的。松下卻與此背逆而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初期,發動戰爭而又戰敗的日本,計民生自然沒有什麼好氣象。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公司裁員、減薪,比比皆是。這無疑是對員工的打擊,說到底也是對公司的打擊。可是許多老板深明此理,卻又無可奈何。就在這時,松下在公司提出了加薪的主張,實行高薪資、高效率的政策。
這種有違常理的政策施行起來,有著不可估量的困難。困難倒不在于認識方面,而是在資金方面。當時,企業和員工一樣,都是相當困難的。員工有生活之慮,企業也有無米炊之感。同時,當時的地方政策有“薪資統製令”,嚴格限製公司對員工薪金的發放,但松下卻反其道而行之,使員工的積極大大提高,從而推動了公司的快速發展。
無論哪一個層次的經營者,都要不斷地向部屬、員工提出自己的要求,這才是負責的態度,也才能夠突破經營的瓶頸,成爲成功的經營者。
一個企業的當家人,或者他的部屬,包括各個層次的部屬,上到副手,下到課長,都可以說是管理者。那麼,管理的核心是什麼呢?如何管理呢?松下先生認爲,管理者也許有好多事情要幹,但他首先是要對部屬或員工提出要求,他必須首先是要求者。
爲什麼管理者首先要是要求者?當然,高級管理人員,特別是公司的當家人,必須是決策者;但決策如果不對下屬提出來,就等于一堆廢話,一堆費紙。公司的方針、政策,正是經過要求傳達、貫徹下去的。一級一級的管理者都提出要求,更會使公司的總方針具化、
作化。不僅最初的、基本的方針如此,臨時的、階段
的方針,也是如此。松下先生說:松下電器公司在每個月所發生的經營方針,便是拿數字或其他指標,來向全公司提出要求。會長的方針,也就是會長的要求。沒有要求的會長,等于是不存在的。
其次,公司的管理者雖說較爲出類拔萃,但絕非是全能的人。具的工作,包括低層次的,也包括那些較高層次的,都要由部屬來做,要由專門人才來做。因此,某種意義上來說,管理者也不能不這樣做。在企業的初級發展前段,或許可以事必躬
、身先士卒,集團大企業的管理者,就不必如此了。管理者只要不斷提出要求,就可以
理好各方面的事情了。松下認爲:“公司首腦應做的大事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必須是一個要求者。認爲要這麼做、那麼做——在工作中不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能否經常不斷地提出要求,是檢驗管理者責任心的試金石。大撒把,不提任何要求,當然是不負責任的。不斷提出要求和希望,以督導工作,無疑是負責和勤勉的表現。不能有所要求的經營者,應該讓其退位;反之,能對人要求的負責人,才是成功的經營者。
當然,松下先生的“要求”,不是不給下屬任何獨立自主的機會,相反,松下是極其強調自由的,他認爲自由具有相當的魅力,它是工作績效的催化劑,放手讓主管自主地經營管理,他才會深刻感受到工作的意義,也才會拼命工作。要求與自由並不矛盾,要求只是方針大政的指導,是指標的發布,它指引目標,卻又允許“條條大道通北京”。可以尋找你認爲合適的、切實可行的、屬于你自己的道路。
有能力,沒有熱情、幹勁,也是不會有好的績效的。因此,除了培養才幹,還應鼓足幹勁。這就要滿足兩個方面的需求,一是基本的人類需求,一是自我價值肯定的高級需求。
工作績效與能力相關,這是盡人皆知的;其實,它也和工作態度(幹勁)有著密切的關系。松下先生認爲,在二者之間,幹勁比能力更爲重要:“不論能力多麼強,沒有幹勁的話,就沒有用。相反的,只要有熱情,能力差一些也可以補足。甚至可以說,只要有幹勁,能力會越來越強。”
如何使人産生幹勁呢?原動力有兩類,一是鼓足幹勁的主要原因,如果這些原因不能滿足,就會引起員工的不滿。這些主要原因包括四個方面:公司的政策與管理的方式;監督者的監督技術;薪與福利製度;作業條件與環境等等。但是,這些條件都滿足以後,也未必能鼓足幹勁,這是因爲,還有另外一類的需要應該滿足。可以說,這是根本原因。這些根本原因主要包括:完成工作任務;表現或成績被肯定;工作本身的
質(有責任的工作,開創、發展的工作);根據以往的成績,適當地加重責任;工作的知識使能力有進步的機會等等。
按照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人類的最高慾望是“自我實現”,即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享受由此而來的樂趣,這種情形,對于主管幹部……
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二 完善內部各種管理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