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三 合理應用經營理念

《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三 合理應用經營理念

經濟類作品

  每個都想搶先一步,因此經營者除了要四肢發達,還得頭腦不簡單。

  人類的ti能,在過了三十歲的頂feng以後就會慢慢衰弱;智能的頂feng則在四十歲。一過了四十歲,無論分析、理解、綜合、記憶的能力都會愈來愈差。但有些公司的社長,過了這個極限,仍能有效地從事經營,那是由于累積了長期工作的經驗;而這些經驗已經成爲智慧的一部分了。

  經驗是可貴的,尤其失敗的經驗,對于未來再做相同的工作,常有前車之鑒的效果。一般而言,經驗豐富的人,各種知識也一定很廣泛。所以四十歲以後,盡管智能已逐漸退化;但經驗不斷增加,對業務的chu理也能有所貢獻。

  但是經驗也不是萬能的。實際上只有在從事需經磋商才能著手的工作時,前輩的經驗才能發揮價值。比如說一個大公司的領導者往往年紀大,智力、ti力都已衰弱。但公司中的主要人員承認他是領導者,所以他仍能繼續工作。然而在另一方面,公司中的幹部必須認識到自己不只是一個“領薪的職員”,還是一個經營責任的分擔者。換句話說,他必須認識到自己也是經營者之一,並努力實踐;而不是把責任都推給領導,這樣公司才能經營下去。

  進一步看,象這種經營問題,總是不宜模棱兩可,在“經驗”或“智力”的兩點之間移動,而應該將企業合理化起來。本來,經濟活動就要全理化,成長中的企業更需要合理化,它也是促進社會繁榮的關鍵之一。

  以今日世界而言,對合理化要求最嚴格的是美guo的企業組織。他們的合理化有許多明顯的特se。譬如人事運用,在美guo公司中就很少有冗員。他們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動,不斷調整公司經營的方式。在合理化的過程中,如果産業剩余的人力,一定會非常明快地把他遷調到其他部門;假使其他部門無法吸收,便直截了當地以裁員來解決。

  當然我們不能不承認美guo有其獨特的社會xing與經濟背景,使得這些措施得以順利進行。由于社會的福利製度發達,對失業者有充足的救濟,使得被裁的人員在生活上不致立刻發生問題。另一方面,成長中的公司又可以對這些人力加以吸收采用,使得人們仍舊擁有適當的出路,對guo家社會有所貢獻,所以不會引起社會的混亂。

  但是我們的社會福利製度很不完善,所以被裁的人員一時無法被其他公司聘用;相對的,公司方面也不敢放手整頓,裁減多余人員。在這種惡xing循環中,有的公司不得不lang費許多經費去保障這些冗員,造成公司的沈重負擔。象這樣不能適當地使每個人都提供足夠的貢獻,不只防礙了社會的繁榮,也成爲經濟發展的一大阻力。

  經濟環境不斷地在進步,各公司爲了跟上進步的步伐,不斷地征求人才,可是往往征求不到適當的人選。而另一方面,那些可能適合的人選卻在另一公司成爲冗員,不但才能不能發揮,更成爲公司進步的絆腳石。

  “比別人先走一步”說來可能平淡無奇,可是在企業競爭上,由于每個對手都在傾盡全力想先走一步,所以要真正做到,真是非常不容易。

  經營者稍一遲疑,被後來的人趕過,一步可能變成十步,然後變成百步、千步,距離愈拉愈遠,終致無法補救。所以任何工作都要加速推動,尤其是需要花費時間的工作。也正因爲有這種顧慮,經營者不可好大喜功,想去完成那些“必須花費漫長時間才能産生效果”的工作;或者是太固執的去追求“發明”,因爲那太過于冒險。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存在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可能使原先非常傑出的構思,在片刻之間變得一文不值。

  不論做任何事,在前提上必須了解,我們正chu在一個講求效率的時代。一個好的構想,若不立即付諸實施,稍一遲疑,半年過去,可能就不值一提。因此今天想到的好主意,今天就得實行。但爲了要減低冒進的風險,經營者平時就應訓練自己對事物的觀察力和對未知因素的評估能力,當機立斷,才不致被人搶先一步,遭致無可彌補的遺憾。

  碰到難題,先不要否決它,換個角度去看,或許它就不成爲難題了。

  做事的時候,有些原來可以做的事情,只因爲自己抱著幹不了的想法,最後很可能就失敗了;反之,原先看起來很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抱定信心努力去做,最後也很可能會成功。想到今天的人們不僅能夠上天入海,甚至可以登陸月球再回來,假如一點小事都感到困難重重的話,那豈不是抹殺了人類卓越的能力嗎?

  一個人在面臨困難的時候,逃避不是辦法,只有鼓起勇氣予以克服才是最重要的。在這種情況下,往往能夠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智慧和潛力而獲得良好的成果。

  松下在一九六一年的一天,松下的部下正在開會。松下問他們“今天開的什麼會?”有人苦著臉對松下說:“豐田汽車要求大幅度降價。”詳情是豐田要求自松下通信購買的汽車收音機的價錢,自即日起降價百分之五,半年後再降百分之十五,總共降低百分之二十。豐田作這種要求所持的理由是:面臨貿易自由化,與美guo等汽車業競爭的結果,日本車售價偏高難以生存。

  豐田爲了降低售價提高競爭力起見,因此希望供應汽車收音機的松下通信工業也能降價百分之二十。當時的日本並不象今天一樣能夠製造又好又便宜的車子,或許人們的印象已經有點模糊,因爲那時候的情況是非常艱苦。

  在了解情況之後松下又問:

  “目前我們的利潤如何?”

  “大約只賺百分之三而已。”

  “才這麼一點?百分之三實在少了一些。在這種情況下還要降百分之二十,那怎麼得了!”

  “就是因爲這樣大家才開會研究。”

  松下的公司目前也不過才賺百分之三,如果再降百分之二十,那豈不是要虧百分之十七?就一般常識而言,這種生意恐怕沒法做下去了,如果真是這樣,松下通信也可以一口回絕豐田汽車的要求,而且大多數人也很可能這麼做。然而如果情況特殊,讓價百分之二十是否仍值得考慮呢?在這種情況下,松下先抛開一般的這種想法而站在豐田的立場上仔細來看這個問題。他想,假如豐田換成松下電器的話,在面臨自由化的情況下說不定也一樣會提出這種要求吧。

  雖然減價的幅度過分了一點,但松下也審慎地考慮到如何才可以降價去配合豐田的要求。

  因此他說:“在xing能不可以降低以及設計上必須適合對方需要這兩個先決條件下,大家不妨設法全面更新設計。最好是不僅能夠降低成本百分之二十,而且還要有一點適當利潤才可以。

  “在大家完成新設計之前,虧本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這不光只是爲了降價給豐田,而……

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三 合理應用經營理念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三 合理應用經營理念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