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軍爲就近補充軍需,大量向日本工商界訂購貨品。
一時間,大批訂單雪片般飛來,使日本産業界高興萬分。據統計,朝鮮戰爭之前,日本全工廠的存貨總額達1000億至1500億,及至朝鮮戰爭爆發,這些存貨很快就一銷而空。
全形勢如此,松下電器當然也是如此。在朝鮮戰爭爆發以前,松下電器每月的銷售額只有幾千萬元,6月以後,銷售額直線上長,利潤猛增。當年,松下電器
份在戰後首次分紅配息。
在1950年的六個月中,松下電器接到的軍需品訂單有幹電池、蓄電池、通信機械、電燈泡等,總額將近4億元。其後,這種良好的形勢一直持續。到朝鮮戰爭結束,美軍訂貨減少的時候,日本經濟早已走過了複蘇期,進入正常的繁榮階段。而先人一步的松下電器更是收益更豐,獲得了長足發展。
在松下一生的經曆中,戰爭期間和戰後幾年是最爲曲折和坎坷的,它帶給松下的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戰爭期間以及戰後這段艱難時期前後共達十余年,正是松下的壯年時光(1937年42歲-—1949年54歲),正是一個經營者最富創造力的時代。
在這段時間裏,他經曆過狂熱、幼稚的階段並且付出過巨大代價;他也曾因爲受到戰後的種種限製受足了窩囊氣。他的錢都爲家賠了出去,窮得叮當響,卻被指定爲財閥;經濟蕭條,市場萎縮,粗製濫造品到
都是,自己秉持商人之道做正當生意,卻又遭到了限製;最令他斯文掃地的是,生活費捉襟見肘,萬般無奈只好向
友告貸經經朝鮮戰爭爆發不久,松下召集屬下幹部,宣布經營方針,發表新的倡議。在這篇談話中,松下真實地顯露了他當時的心態:“衆所周知,我是非常喜歡做生意的,是全心全意投入生意而不知疲倦的那種人。然而,自從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卻開始對一向喜歡的生意感到厭倦了。
幸好這段時間又慢慢有了轉機,回到了經來的心態。
“蒙各位關心公司的前途,停戰迄今,懷抱憂慮,忍辱負重,我個人至爲感激。
現在時機已經來臨,從此,不必再受任何限製,我們可以自由活動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過去的事,就讓它成爲過去吧!今後我們務須積極工作,專心業務,多所斬獲。
經曆了許多的磨難,除了雄心之外,松下比過去多了些沈著、冷靜和謙遜。
二戰結束以後,由于經濟上的嚴重損失,導致松下事業上、人生上某種程度的失落。他反省自己造飛機、製木船的經初動機,認爲那是因爲年輕人的血氣方剛和小有成就者的炫耀之心。尤其是對于後者,松下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和批評。朝鮮戰爭雖然帶來了轉機,但松下已不是當年的毛頭小夥,他考慮問題審慎多了,接人待物謙遜多了。比如,他在和別人談話的時候,滿口謙虛,總是自己責備自己,不斷地找出自己的錯誤。
松下也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企業,他不再把自己當成一個有所成就的企業家,而是當成業界的小字輩;也不把松下電器當成是一個“小巨人”,而是當成剛起初的新企業。當然,松下並不是鄙薄自己和松下電器,而是站在世界企業界的立場審視、評價自己和松下電器。基于這樣的認識,他提出了已有33年曆史的松下電器“重新開業”的口號。
1951年1月,他在新年經營方針的談話中,闡述了自己的這種觀點:“我們的公司從33年前創辦至今,這算是第一期,由1951年起算是第二期的開幕。
當公司設立、開始業務的時候,一切事情都以謙虛的態度向人家學習。現在要重建我們的事業等于重新開業,我衷心期盼的是,恢複當年開辦小店時的熱情及對人對事的態度。一個人常常具有謙虛的態度,才能夠吸收新知識,然後自然會有進步。松下幸之助被人稱爲“經營之神”,實際上,經營訣竅一類的內容並不是支撐神的柱石,支撐松下的不過是一些磚瓦,支撐松下“經營之神”豐碑的,是他爲人世的態度,是他不凡的思想見識。
顯然,松下電器在戰後的騰飛以及長期高度發展,這種“重新開業”的心態,是極其可貴的。
松下幸之助以“重新開業”的心態投入松下電器重建以及進一步發展的時候,技術是其最爲重視的問題之一。他的第一舉動,就是走出門,到那些技術發達的歐美
家,吸收和引進對方的先進技術。
歐美家的先進技術,確實讓松下大開眼界。他主要考察的是美
,第二次出
由美轉歐,去荷蘭作了一番考察。
這些家大企業技術之優良和設備之先進,簡直讓松下感到無地自容。
給他印象最深的,一是美一家工廠的設備更新率,一是荷蘭菲利浦陣容強大的研究隊伍。
他初次到美,看到過一家工廠的幹電池製造設備,據說是當時最新式的。
當他第二次到美的時候,不到半年,那臺機器已經成爲這家工廠最老式的機器。
在市面上看到的此類機械,都是普通的貨,並非最好,最好的都在工廠裏。
這就是說,美的一流廠商不僅製造産品,而且也製造“製造産品的機器”,都有自己的研究機構研製這類機器。
他們都不願意將此公開,所以在市面上就只能見到普通貨了。
而在荷蘭菲利浦,最終吸引松下和他們合作的,正是那支龐大的、實力雄厚的科研隊伍。菲利浦的這家研究院,共有人員3000多名,而且大多是荷蘭優秀的人才,其中曾經有人獲過諾貝爾獎。這家研究院已經有多年的曆史,花費上億美元。一般來說,辦研究院是政府或大學的事情,而菲利浦卻獨樹一幟,以企業身份辦起了研究院,而且獲益良多。當然,松下也了解到,不僅菲利浦如此,美的許多大企業也都有自己的研究機構。
在歐美所見的這種情形,和日本內大有不同,松下電器也是日本企業中的一分子。
通過考察,松下感到不安了:要想保持巨型企業的穩固地位,要想生産出一流的産品,實現自己的使命,非增加技術研究與開發力量不可。于是,松下一方面著手和菲利浦談判合作,一方面著手建立自己公司的研究開發機構。
此前的松下,對技術也不能說是不重視的,也有過技術培訓的機構。不過,那只能是說是低層次的,主要在于員工的技術培訓和精神培育。歐美之行,使他對技術的認識産生了質的飛躍,從而確立了松下電器技術研究開發部門的宗旨:新産品和新機器設備的研究開發,培訓一類的事情降到了其次。
1953年,松下電……
松下幸之助創業之道 第四章 松下開辟新天地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