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彼德原理>第九章 層級組織學的心理層面

《彼德原理》第九章 層級組織學的心理層面

經濟類作品

  唉!注定不幸的犧牲者,照樣得扮演他們的角se

  ——t·葛雷

  在一次層級組織學的演講後,一位學生遞給我一張字條,裏頭寫著下列問題:“你把不勝任的遊蕩者描述得那麼生動,爲什麼不更深入探討他們的心態?在晉升極限後,員工本人自知不勝任嗎?地能接受當寄生蟲嗎?他知道自己正在欺蒙老板、阻撓部屬、並像癌細胞一樣腐蝕社會的經濟結構嗎?”最近很多人向我問到這一類的問題。

  

一項公正的調查

  首先,我必須強調,層級組織學是一門社會科學。因此,在分析時必須采用客觀的標准,而不能使用充滿感情的字眼,諸如“遊蕩者”、“寄生蟲”、“欺蒙”、“癌細胞”等。盡管如此,探討不勝任者心態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只是我一向以客觀觀察者的身份來研究行爲科學,因此彼德原理的發明,是透過觀察外在的明顯行爲,而不是臆測或推斷別人心中的想法而得來的。

  ●鏡子啊!牆上的鏡子啊!

  但是,就本質而言,探討他人的心態是十分有趣的。例如:“一個人對自己的不勝任有多少了解?”我對上述問題的回答不免主觀,而且可能欠缺科學上必要的嚴密與邏輯xing

  在大多數案例中,我發現不勝任者很少有具ti的表征,但是。分析一些案例後,我獲得精神層面上的結論:亦即不勝任者會把自己的困境合理化,並將過錯推到其他人身上。

  分析得愈深入(譯注:亦即推責得愈徹底後),不勝任者愈能接受自我。但是,就我所知,從沒有人能真正了解層級組織製度,或者從沒有人把晉升當作工作不勝任的導因。

  “精神病學檔案,第十二號案例”

  史蒂克是某家重金屬公司的倉儲職員,地工作十分勝任,晚上努力進修而獲得倉庫管理和初級煉冶術方面的學位,于是他被晉升爲倉庫副領班的職位。

  當了六年的副領班以後,史蒂克要求晉升,但是上司認爲他欠缺領導能力,因爲地無法使倉庫工人服從他的命令。于是,他便沒有資格晉升倉庫的領班。

  然而,史蒂克不能接受地在監督職位上不勝任的事實,他辯稱,那些高大、魁梧的倉庫工人會輕視他,是因爲他身材矮小只有五英尺六英寸高的緣故。

  于是史蒂克買了一雙高跟鞋,在倉庫工作時也戴著帽子,如此可以使他看起來個子高一些。此外,他還到健身房鍛煉身titi重增加,肌肉也比以前結實,但是,倉庫工人仍然不服從他的領導。

  結果史蒂克爲自己身材上的缺陷自苦不已,他變得愈來愈憂郁,最後只好求助精神治療。

  在治療期間,哈地醫生告訴他許多矮人成名致富的事實,想借此幫助他建立自信,但這種方法反而使得史蒂克更加沮喪,因爲他發現自己不但身材矮小,即連chu境也是黯淡悲慘。他的自信心再次受到打擊,因而只能當一個比以前更不勝任的副領班。

  ●和愛一樣,精神治療是永遠不夠的

  由史蒂克的案例顯示,不了解彼德原理,而以精神治療的方式chu理工作不勝任的問題,結果反而更加不利。

  哈地醫生被史蒂克的身材問題轉移注意力,事實上這和身材根本無關。史蒂克的真正情況只是:他已到達公司組織中的不勝任階層,這個事實是任何精神治療所無法改變的。

  但是史蒂克或許可以覺得好過些,如果人家安慰他說,他繼續擔任副領班並不代表失敗,而是一種成就。

  或者,史蒂克可能覺得快樂一點,如果他能了解,他並不是唯一不幸的案例,其他層級組織的每個人,和他一樣,都無法擺tuo彼德原理的支配。

  總之,我深信,了解彼德原理,將有助于分析層級組織中的各種僵局。

  ●洞奈心態也是不夠的!

  有時,批准一項人事升遷案以後,管理當局使洞宗情況,亦即了解到被晉升者無法適當執行新職務。他們會說:

  “葛林當了領班後表現不太好。”

  “戈德到底不適合接任柏特的缺。”

  “嘉丁頓小jie當檔案科長似乎不上軌道。”

  有時,員工他們也會洞察到自己並不勝任,

  

但仍接受自己

  無法勝任的較高職位。此時,具有洞察力只是使人産生許多懊悔的想法,很少或根本不能因此而采取補救的措施。

  洞察檔案,第二號案例歐佛瑞治是艾克西爾市一所學校的副校長,他十分勝任,後來被晉升爲校長。但擔任校長不到一個學期,他便ti認到自己無法勝任這項工作。

  于是請求降職,但他的申請遭到拒絕!

  結果,他只能繼續待在不勝任的階層,繼續當個不快樂、滿腹牢騒的校長。

  

外界的調查者

  如前所述,有時管理當局和員工本人都會洞察到工作不勝任的情形,但是都束手無策。讀者或許會想:“爲什麼不試試職業xing向測驗或是效率評估測驗呢?那些外界公正的調查者,必然能夠診斷出不勝任的情形,並且能提出有效的補救方法。”

  那些調查專家真有辦法做到嗎?且讓我們瞧瞧他們是如何chu理情況的。

  ●人事安排的新舊方法

  在以前,員工的安置大都采用隨機方式,有時根據雇主的好惡,有時根據員工個人意願,有時則純粹靠機運(亦即職位出缺時剛好有人上門求職)。這種隨機安置員工的情形在某些層級組織中仍然見得到(尤其是規模較小的小型組織)。

  通常,隨機安置的結果是,把一名員工安cha在他幾乎無法勝任的職位上。于是,該名員工表現平平,他被指爲個xing不良、意志力薄弱、乎庸懶散等等。他的上司會勸誡他更努力工作,然後要他實踐某些格言,諸如:“有志者事竟成”,“即使一開始失敗了,也要一試再試”等。

  由于得不到上司的好印象,該名員工遲遲等不到第一次的晉升。最後可能連他自己也失去信心,認爲自己根本沒有價值、沒有獲得晉升的資格。這種情形我稱之爲“烏利亞並發症”(teh udah heep syndrome)。(譯注:舊約聖經中,大衛王爲了接近烏利亞美麗的妻子,故意派他到前線作戰,結果烏利亞因而陣亡。)

  現在,隨機安置員工的方式,已多由職前考試和xing向測驗所取代。目前流行的觀念是:“如果你一開始不能成功,試點別的吧!”

  當然,如果沒有稱職的人來評估並解釋測驗結果,舉行xing向測驗將沒有任何用chu,因爲如果chu理不當。xing向測驗也不過是隨機安置的另一種變形而已。

  但是,如果是由能勝任的人來管理,xing向測驗就能具有實效。目前已有一般xing向測驗及智能測驗,用來測試受測者的語言、智商等能力;另有書記測驗,可顯示受測者記……

彼德原理第九章 層級組織學的心理層面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九章 層級組織學的心理層面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