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大量的科技成果不能成爲生産力,束之高閣成爲無用之物。此中原因究竟何在?如何改變這一局面?這些是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回答,爲什麼科技成果要經過市場的選擇,要經受市場的考驗?有不少很巧妙的新發明,因爲不能商業化而不能采用,豈不可惜?對大多數人而言,只是承認並接受科技發明必須能商業化這個事實,並不明白這個事實的依據是什麼,這樣做是有利于社會還是不利于社會。
人們無不希望過上物質豐富的生活,可是人們所能掌握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産生了稀缺的概念。由于人的物質慾望無限,稀缺就永遠存在。各人努力用各種方式在市場上賺錢,就是爲了豐富物質享受,減少自己的稀缺。然而從社會整來看,要從根本上緩解稀缺的問題,還得依靠科學技術。所以有“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産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之說。確實,近一二百年以來物質文化的進步都是靠的新科技。如果沒有新科技,我們非但不可能享用汽車、電視、電話、音響,恐怕連能否吃飽肚皮活下去都是問題,因爲糧食增産是靠了化肥和綠
革命,這都是科技成果。對于未來,我們仍寄希望于科學技術,它不斷幫助我們克服稀缺,使物質享受越加容易獲得。
是不是一切新發明新工藝都能夠克服稀缺增加物質財富呢?並非如此。有些新發明,構思雖然巧妙,可是成本太高。換句話說,它消耗的稀缺物品比之它能提供的稀缺的物品更多。如果社會接納了這種新發明,社會不是變得更富足而是更窮困。所以科技成果要經過市場的選擇,經受市場的淘汰。
能否爲市場接受的標准是此項新技術能否爲企業帶來利潤。或者說收入減去成本是正還是負。如果是正,說明此技術爲社會增加了財富,否則則是消耗了社會的財富。這種判斷的前提是錢可以通過商品的價格正確地衡量一切商品的價值。或者說,價格必須正確地反映商品的真實價值。談到這裏,我們又面臨了什麼是正確的價格的問題,又發生了什麼是價值的問題,以及如何度量價值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
不要說科技工作者,連許多經濟學家碰到這些問題也感到棘手。有的經濟學家花了一輩子時間試圖搞清楚它,有時他們自己感到似乎弄清楚了,可是未能向他的學生說明白,更談不上讓廣大公衆去理解。好在現在獨辟溪徑,找到了一條不需要任何理論支持的簡捷明了的解決辦法。
在一個自由買賣的市場經濟內,商品供不應求時會引起價格上升,于是生産被激勵而消費受壓製。如果供過于求則發生相反的過程。所以通過價格的調整可以實現供需均衡。此時出現的一個特點是按照均衡價格用錢可以買到一切商品,而且也可以按均衡價格出售一切商品。于是任何甲商品可以交換任意乙商品,只要先將甲商品賣掉,再將所得的錢去買乙商品。他們的交換比例反比于它們的價格比,即價格高的商品用較少的量可以交換較多的價格低的商品,當一切商品都可以通過錢的媒介自由買賣,且價格達到均衡價格時,錢在客觀上成爲度量價值的單位。這是一個事實,用不著任何理論去證明。相反,如果我們提出不同于均衡價格的另一種價格理論,不論這個理論如何雄辯,在事實上它不能用來實現商品之間按這種價格來交換,這種在實踐中行不通的理論有何用!
我目前的價格比之過去已經更接近于上面提到的均衡價格,因爲絕大多數商品已經由市場來調節價格。但仍不能說已經消除了一切價格扭曲。黃金、外彙都還不可以自由買賣,
家還對住房、交通、郵政(指1996年12月郵資調整之前)等進行巨大補貼,銀行利率還在
家管製之下,這些價格扭曲將波及到一大批商品的價格,使得衡量一商品的價值發生困難。在一些重要的經濟評價中要用到所謂“影子價格”,即設想在消除了一切價格扭曲之後的均衡價格。
有了均衡價格理論作基礎,從事科技開發的同志就會運用價格來測定自己成果的價值,並進一步自覺用市場和價格來指導自己的研究方向,使之能爲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應該承認,我有一大批科技成果不能轉化爲生産力,其中原因之一是這些成果本身缺乏市場價值。換言之,它本來就不是生産力。相反,凡是經濟價值高的成果一般都比較容易找到願意投資的一方,幫助它投入生産。當然,市場不健全,信息溝通不夠,資金渠道不暢,缺乏企業家人才,也都是科技成果不能轉化爲生産力的原因,但不能否認,成果本身通不過市場檢驗也是原因之一。
市場是多變的,價格也經常在變化。一項成果是否真正是生産力要經受一個變化中的市場的檢驗,似乎缺乏客觀。然而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不同;社會規律也與自然規律不同。科技成果是否是生産力確實會隨社會條件變化而變化。由于人們選擇偏好的變化,競爭
産品的出現,當地資源條件的變化,生活
平的提高等等各種原因,使得價格結構發生變化,而且成果本身的價值也在變動。今天有利的成果若幹年之後可能變得不利。長江三峽有一千多萬千瓦的發電能力。發電是三峽工程的一項主要經濟産出。但三五十年之後如果出現了新能源,電力價格對于其他價格降低的話,三峽的經濟
將隨著發生變化。價格變化對一項成果經濟效益評價的影響有時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像三峽工程這類將繼續發生作用幾十年上百年的大項目更是如此。這裏講的是由于時間不同,使得成果的價值發生變化。空間不同,成果的價值也是不同的。一項在美
能取得巨大經濟效果的新技術,搬到中
來用就未必適用,因爲兩
的價格結構不同。譬如說,美
勞動力對資本的相對價格比,比之中
的來得高。因此多投資以節約勞動的技術在美
可以産生經濟效益,在中
就未必也能産生經濟效益。不少企業見到外
技術先進就引進到中
來,結果卻並不好,成爲盲目引進,正是因爲沒有注意到一項技術的成敗與它所
的社會條件,尤其是價格結構有關。過去我
的價格嚴重扭曲,許多經濟評價失去了客觀依據,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會迷失方向。可見價格的重要
。
科學技術依賴于市場,不僅是它的商業化必須靠市場的作用,它是否確是潛在的生産力,也必須由市場上所形成的價格來判斷。而且大量科學技術是受利潤機製所驅動的。失掉了市場,科學技術將失去自己……
誰妨礙了我們致富第三編 經濟製度和社會結構(五)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