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誰妨礙了我們致富>第三編 經濟製度和社會結構(一)

《誰妨礙了我們致富》第三編 經濟製度和社會結構(一)

經濟類作品

  

誰妨礙了我們致富

  ——你跑步追上一輛公共汽車,可是剛要跨步上車時售票員把車門關上,按鈴起動,揚長而去;

  ——你寫信時忘了寫對方的郵政編碼,雖然你知道這個編碼;

  ——你不知道郵政編碼,因而沒有寫,結果信被郵局退了回來;

  ——馬路上有人吵架,大家伫足觀望,抱著無窮的興趣,必慾窮其所以才肯走;

  ——紅燈搶行,十字路口亂作一團,彼此擠得動彈不得;

  ——警察把亂設攤位的小販的貨物掀翻在地,甚至把小販的三輪板車扔上卡車拉走;

  ——開會時因某人未到,大家等上十幾分鍾。

  這些現象是我們每天都能見到的,已經司空見慣,誰也沒有想到他們之間有什麼關系。但是從經濟學家的眼光看來,這些現象是使中guo成爲窮guo的根本原因。

  中guo爲什麼窮,這根本不是什麼新問題。革命家、政治家、學者和一切懷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責任感的熱血青年和耋耄老人都曾思索過這個問題,各人也都試圖對此作出答案。可是,究意什麼是正確的答案呢?有人說,中guo之所以窮是因爲帝guo主義的侵略,因此要解決窮的問題先要打倒帝guo主義(可能首先要肅清內部同情帝guo主義的分子,從而以階級鬥爭爲綱);也有人歸納爲科學技術落後,它是直接的生産力,因此首先要發展科技;也有人歸結爲教育落後,甚至歸結爲方塊漢字造的孽。一個guo家窮並不可怕,怕的是受了窮而不知道窮的原因,更可怕的是錯怪了窮的原因。

  從經濟學的基本觀點來分析,窮是因爲許多生産潛力不能發揮,因爲人們的勞動沒有用在生産上,甚至用在了抵消別人勞動成果的努力上;更因爲各式各樣的lang費普遍存在,耗掉了社會巨大財富,可是每個人對此又無能爲力。要解決這些問題,有許多是guo家領導的事,普通老百姓很難主動去糾正,但也有許多純粹是老百姓的事,只有百姓們自己明白如何把自己弄窮的,才能改正。上面的一些例子,正是屬于這一類。

  在美guo,而且不僅美guo,在一切富guo裏,我門可以看到的是:

  ——公共汽車司機(司機往往兼任售票,所以沒有售票員)會等待跑來的乘客,對于行動緩慢的老年人更是耐心和關懷。這樣一方面減少了乘客的候車時間,避免了lang費;另一方面,創造了一個和諧和寬松的人際環境。

  ——寫郵政編碼已經成了每個人的習慣,因而提高了郵局對信件的分揀速度。

  ——萬一你不知道編碼,也可以放心把信寄走,決不會退回給你。郵局代你查編碼所花的時間肯定比你自己去查少得多,因而從整ti上提高了社會效率。

  ——我在guo外生活多年,從來沒有看到過有人在公共場所吵架,更沒有看到過聚堆看熱鬧的人,因爲人人講禮貌,人人都沒有那麼大的火氣。你踩了別人一腳,當然會說一聲“對不起”;你被別人踩了一腳也會說“對不起”,怎能吵起架來?再說,在一個充分活躍的市場經濟內,到chu都有招人的廣告,上班時間是非常靈活的,所以每個人的時間都有轉化爲金錢的可能,決沒有理由把寶貴的時間花費在無謂的活動上。

  ——十字路口是道路通過能力的限製口,要提高道路的通過能力,避免在十字路口堵車,應該加速車輛在此地通過的速度,而不是減速通過,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每個人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從感覺上看,似乎紅燈前不搶行是耽誤了時間,實質上是與人方便的結果是自己方便。人雖然是萬物之靈,可是要覺悟到不搶行反而減少了等待,在這一點上學習速度是非常之慢的。

  ——富guo裏同樣有犯規的小販,但確實只是個別的,人人遵守規則,形成了一個有教養的社會風貌,是文化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警察遇到犯規的商販,用文明執法的原則來chu理。在西方,失業是社會的一大難題,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創造就業機會。政府借錢給做小本生意的人,更不會去沒收他們那點微薄的資本,小販是需要受教育的,但是粗暴的態度並不能教育人,倒是引起憤懑的反應,嚴重的時候會引發犯罪。

  ——守時是發達guo家的基本特點,飛機正點起飛,火車正點發車,商品准時交貨,開會准時出席。一個交換頻繁、聯系複雜的商品經濟社會,缺少了守時這一共同規則,它是無法運轉的。開會有人不准時出席,會議不會讓多數人等少數人。

  上面這些例子只是無數類似事件的一小部分,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妨礙了一個guo家的財富的創造,積聚,並造成已經創造出來的財富被lang費。它並不屬于法律管轄的範圍,人們這樣做並不犯法,甚至也談不上是道德問題,可是大量這類事件的最終結果是社會變窮。這類事情的起因,責任在于我們每個老百姓,不論你是一名售貨員、司機、教師、電話接線員、政府辦事員,改變一下你辦事的原則都可能使社會的財富有所增加,當每個人都這樣想時,guo家就富起來了,你所支付的同樣的勞動就會得到更高的報酬。

       1994年4月25日

  

從資源配置到分工理論,從價格到製度
——介紹揚小凱的學術成就

  雖然凱恩斯揭示了宏觀經濟現象的許多規律,但多數經濟學家仍認爲宏觀經濟學至今仍缺少一個結構嚴密的理論框架,只有微觀經濟學才有這樣一個結構。因爲有微觀經濟學,經濟學才被承認是一門科學,才有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然而微觀經濟學有一個嚴重的不足,它只研究給定經濟結構條件下各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流向,所以微觀經濟學又稱爲資源配置的學問,或者幹脆稱爲價格理論,當然,經濟要發展,資源必須有效地加以利用,價格必須正確,以引導資源的合理流向,但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分工,它決定了一個經濟的結構,卻並未能在微觀經濟學中占有一席之地。斯密在《guo富論》中特別強調了分工促進生産率的發展,並舉了針的生産爲例。經濟學家並不是故意忽略了分工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而是未能提出一個理論解釋,精確地分析分工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于是分工只能是一個經濟思想,而成不了一個經濟理論。1956年美guo經濟學家豪塔克(hendrick s.houthakker)在一篇名爲“經濟學與生物學”的論文中指出:沒有一個經濟學分支不會因對分工的進一步分析而得益。楊小凱等人的分工理論證明了豪塔克的看法,他對微觀、宏觀、發展經濟學、guo際經濟學、産權和企業理論都用分工理論加以補充,甚至作了徹底的改造。他們自己把這一經過改造的理論稱爲新興古典微觀經濟學(new ……

誰妨礙了我們致富第三編 經濟製度和社會結構(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三編 經濟製度和社會結構(一)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