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卡耐基口才學二 談判進退自如上一小節],那上司就會覺得,要叫他滿意是難乎其難,甚至認爲,他也許應該另找去。”
說清問題。有些劇烈爭執發生,是由于雇員和上司雙方都不明白對方心裏正在想什麼。威德曾說:“有時,問題一旦講明,分歧爭執也就自然消失,雇員必須把自己的觀點講得簡單明了,以便上司能夠理解。”克萊爾在紐約市財政局局長手下辦事多年,她很少與上司發生爭執。但是,當她認爲重要的事情遭到局長否決時,她就把自己的觀點寫在紙條上,請上司考慮。她說:“這種做法好,有助于說明問題,而且也有效。”
提出建議。紐約大學醫學中心的精神病學副教授諾曼說:
“你上司要考慮的事情已經夠多了,因此,如果你不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至少,你也得提出怎樣理問題的建議。”
諾曼警告說:“那些在上司面前只提出問題而不提出建議的人很快便會發現,他們常會受到上司的阻攔。”諾曼解釋說:
“盡管領導也許會說出你的不是,但是你會發現,你每次去找他,他總是會感到不快。久而久之,你就別想再去找他了。”
也就是說,當你提出增加工資而公司領導又認爲所提要求太高時,你最好能拿出一套你反複考慮過的建議,公司領導也許會接受你的建議。
設身地。“要想成功地與上司打交道,了解他們工作目標和其中的苦衷是極爲重要的。”一位公司的資深顧問說:
“假如你能把自己看作是公司領導的搭擋,設身地爲他著想,那麼,他也會自然而然地幫你的忙。”你雖然工作辛苦,成績卓著,提出長資也無可厚非,但你要明白,公司領導比你還辛苦,公司事無大小都要他
自過問,但公司領導並沒有要求爲自己增加工資。
這並不是說設身地地爲公司領導著想就不能提出長工資要求,只是說你不能太過分。
在談判中,如果是簡單至極的問題,當然也就能很好的解決。但是,事情往往並不是這麼簡單的。“談判”一詞本身就說明了問題的複雜,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的複雜
。因此你在提出你的要求之後,就要有作出讓步的思想准備。
無論是商品交易談判,還是長工資談判,都不會什麼條件都答應,你提的要求總有打折扣的地方,所以,做好讓步的准備就十分必要了。
關鍵是怎麼樣讓步,讓步到哪一種程度才不會使你難堪,讓你覺得還可以讓對方接受。
提出問題者就要對這個問題通盤考慮。比如,要求長工資的人首先就要確定自己讓步的最大可能是什麼?如果留下來幹該怎樣讓步?如果不願留下來幹又該怎樣讓步?這些都要在事前有一個大致的計劃。
另外需要考慮的是,當你提出這些要求以後,要想到領導也對你提一些要求。比如說,既然你要長工資,他就會要求你承擔更多的責任,在原先的工作範圍之內要你增加工作效率。當然你不希望這樣,而只是希望在原來的基礎之上增加工資,甚至幹比原來更少的事而增加工資。但這肯定是不現實的。既給你加薪就必須確有價值。那麼,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你的讓步也會有所不同。
每個人都希望付出最少的代價獲得最大限度的回報,這是理想主義行爲,現實生活中這兩者協調得很好的例子實在少見,往往是付出了末見得回報。
做好讓步的准備,在條件相當的時候不必再猶豫,把全副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去,創造更好的條件,做出更大的貢獻,等待下一次機會。這不失爲明智的做法。
當對方向你提出要求時,你一時難以作答,卻又不知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葯,因而不能確定答複的最佳方法。這裏給你幾項了解對方感到滿足的最小極限的幾種方法,它會使你正確對待對方的要求,既滿足了對方的要求,又解除了你自身的麻煩。
投石問路法。要想在談判中掌握主動權,就應盡可能地了解對方的情況,了解他的最小極限值是什麼,這樣便能爭取對其需要作出相應的回答。投石問路法作爲一種試探策略,通常借助提問的方式來了解對方意圖及某些實際情況。
有一位做服裝生意的個戶,當他預測到某一新款式的西裝有較大銷路時,便決定購進400件。于是與賣主進行談判。爲了了解從賣主
批發這批服裝的最大報價,也就是服裝的最大價格,他要求賣主分別對購買40件、400件、4000件乃至4萬件的報價。賣主把價單送來後,眼光敏銳的他立即從中獲得了許多有用的信息。由于賣主一般不願失去此次賣出400件乃至多十倍百倍的大筆生意,因而在報價中它的價格會作相應的下降。從這種下降趨勢中,就可以了解到西服的最低價(最小極限值)。在這種知己知彼的情況下,這位個
戶以最合理的價格做成了這筆西裝交易。
一般說來,買主投出的每一塊“石頭”都能使自己更進一步了解賣主的商業習慣和動機了,了解他可能抛售的最低價,從而增加選擇機會。你可以這樣丟出你的每塊“石頭”來測試賣方的反應。如:
假如我們想再增大一些訂貨,你們在價格上能優惠到什麼程度?
如果與貴廠訂立長期合同,你們在價格上又怎麼考慮?
……
每一個提問都是了解極限值(最低價)的探路“石頭”,你可以通過對方購買數量、付款方式、交貨時間、服務環節等問題的提問來了解對方的虛實。對賣主來說,拒絕對方的提問是不禮貌的,甚至有可能損失一筆大生意。如果能夠銷出一大批服裝,賣主也願意薄利多銷,以最低的價格把貨物送出手。有時候,買方不但要投石問路,了解情況,而且還可以來點胡攪蠻纏,用合理的沖撞去沖破賣方的心理防線。
當然,投石問路法並非全能,如果賣方的應變能力強,棋高一著,決不暴露自己的最低價,那麼,只好改用其他辦法了。
反過來說,如果買方采用投石問路法,那賣方又該如何聰明地應付對手從而以較高的價格(最大極限值)成交呢?
首先,當買方拿出“石子”時,不要匆忙立即回答對方的問題,要爭取充分的時間考慮,明白對方的“石子”所指的部位在哪裏,對方是否急于成交。
其次,對方投出“石子”時,可以立即回敬他一個:要求對方以訂貨作爲滿足他的條件。如當買方詢問西裝數量與價格之間的優惠比例時,可以立即讓他訂貨,這樣他就不能輕易提問。
再次,並非買方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正面回答或馬上回答。假如對方的問題切中要害,這時,你還沒有找出回答的方式,你可以答非所問。如果你的西裝確實好銷,你就不必急于抛售了,一定要對方給出相當的價碼才答應成交。當然……
卡耐基口才學二 談判進退自如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