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卡耐基口才學>一 引人産生共鳴

《卡耐基口才學》一 引人産生共鳴

經濟類作品

  卡耐基先生曾說:“並非所有你我有資格談的題目都一定會激起我們的興趣。譬如說,我是‘自己動手’的服務者,我確實有資格談談洗盤子。可是不知怎麼,我就是對這個題目熱衷不起來,而且,事實上,我根本想都不願去想它。但是,我卻聽過家庭主婦們把這個題目說得棒極了。她們心裏或者對永遠洗不完的盤子有gu怒火,或者發現了新方法可以chu理這惱人的工作。不管怎樣,她們對這個題材來勁極了。因此,她們可以把洗盤子的題目講得頭頭是道。”

  這裏有個問題,即你以爲合適的題目,是否適合當衆討論,假設有人站起來直言反對你的觀點,你是否會信心十足、熱情激昂地爲自己辯護?如果你會,你的題目就對了。因爲只有自己對自己的題日有熱情、有信心,才能引起聽衆的共鳴。

  卡耐基曾到日內瓦參觀guo際聯盟第七次大會的開會情形,當時,加拿大的喬治·佛斯特爵士上臺發言,他並末帶任何紙張或字條,不禁使卡耐基大爲欣賞。他幾乎常常做手勢,他心無雜念,全心放在所要說的事情上。有些東西他非常想要讓聽衆了解。他熱切地想要將自己心中所珍視的某些信念傳達給聽衆,這種情形很明顯。卡耐基在教學上一直倡議的那些法則,在那席講演裏完美地展示無遺。結果該發言非常成功。

  有一個學院的學生被選出參加學院裏的辯論隊,在辯論會開始的第一天晚上辨論教授把他喊到辦公室裏責罵。

  “你真是飯桶!本院有史以來還沒有一個演說者比你更差勁!”

  “那,”他想替自己辯解,“我既是飯桶,幹嘛還挑我參加辯論隊?”

  “因爲,”教授答道,“你會思想,而不是你會講。到那個角落裏去,從講辭中抽出一段把它講出來。”他把一段話反反複複地說了一個鍾頭,最後,教授問:“看出其中的錯誤了吧?”

  “沒有。”于是教授讓他再來一個半鍾頭,兩個鍾頭,兩個半鍾頭。最後,他筋疲力竭。教授問:“還看不出錯在哪裏嗎?”

  他說:“看出來了,我沒有誠意,我根本心不在焉,我說得不象真情實意。”

  就這樣,他上了最難忘的一課,把自己融入了講演之中。

  從此,他便開始使自己對自己的題材熱心起來。直到這時,博學的教授才說:“現在你可以講了!”

  在卡耐基訓練班裏,如果有學員說:“我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來,我過的是平凡單調的生活。”受過訓練的老師便會問他,閑暇時他都做些什麼?有人看電影,有人打保齡球,有人則種植玫瑰花。有一次一位學員告訴老師說,他收集有關火柴的書籍。當時老師繼續問他關于他的不尋常的嗜好時,他漸漸開始有精神起來了。不久,他便比手劃腳地描述起自己儲存、收藏的小房間來。他告訴老師,他幾乎收藏有世界各guo的火柴書籍。等他對自己最喜愛的話題興奮起來後,老師打斷他說:“爲什麼不對我們說說這個題目呢?我覺得挺有意思的。”他說,從來沒想到還會有人對此感興趣!這個人窮,用多年的精力追求一項嗜好,幾乎已成了一種狂熱,而他卻否定它的價值,認爲不值一談。老師懇切地告訴他,測試一項題材趣味的價值,唯一的方法是問自己對它有多少興趣。于是,他以收藏家的姿態熱烈地大談了一個晚上,受到了推崇和好評,同時也以熱誠贏得了聽衆的共鳴。

  一般來說,只有講演者自己的講演與活生生的聽衆發生關聯之後,才會有好的演講效果。講演也許准備周詳,也許是講演者所熱衷的話題,然而要真正獲得成功,卻還有另一個因素要考慮:他必須使聽者覺得,他所要說的對他們很重要,他不只是要對自己的話題熱誠,還要將這種熱誠傳給聽衆。高明的講演者總是熱切地希望聽衆感覺到他所感覺的,同意他的觀點,去做他以爲他們該做的事,分享他的快樂,分擔他的憂愁。他以聽衆爲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爲中心;他明白自己講演的成敗不是由他來決定,而是由聽衆的腦袋和心靈來決定。

  在美guo推行節儉運動期間,卡耐基訓練班曾爲美guo銀行學會紐約分會訓練了一批人,而其中的一人特別無法和聽衆溝通。爲了幫助他,首先必須使他的腦子和心思對自己的題目燃起熱情。卡耐基讓他自到一邊去把題目再三想過,務使自己生出熱誠來,並要他牢記,紐約的“遺囑認證法庭紀錄”顯示,百分之八十五的人過世時,身後都未留下分文,只有百分之三點三的人留下一元或更多的錢財,因此,他不是求人施恩,或是求人做經濟無法負擔的事。在這種情況下,他要對自己說:“我是替這些人准備,使他們老年得以yi食無缺,舒適無慮,並留給妻子兒女安全的保障。”卡耐基讓他堅信他是出去從事一項了不起的社會服務。

  他思前想後,把這些事實考慮以後,終于使它們在腦海裏燃燒起來。他喚起來了自己的興趣,激發了自己的熱心,並開始覺得自己的確是身負重大使命。于是他外出講演時,那滿載信念的詞句便發出一種共鳴的回響,他將節儉的利益傾向售給聽衆,因爲他希望要幫助別人。他不再只是個重複著事實的講演者,他成了一名傳教士,努力想要使人們改爲信奉有價值的信仰。

  爲了能引起聽衆與自己産生共鳴,最好能通過一定練習使自己的聲音有力且富有彈xing

  當我們把自己的思想與聽衆溝通時,要使用許多發聲組織和身ti的各部分,我們會聳肩、揮動手臂,皺起眉頭,增大音量,改變高低調門和音調,並依場合與題材說得快或慢。

  不過最好要記得,這些都是效果而非原因。所謂音調的轉變調節,其實直接受我們精神和情緒狀態的影響。這就是在聽衆之前講話時,爲什麼一定要用我們了解並有熱烈興趣的題目的緣故,同時也是爲什麼我們要熱切地與聽衆共論自己講題的緣故。

  隨著年齡的增長,多數人都會失去幼時的純真和自然,我們不知不覺地落入固定的聲音溝通的模式中。我們說話愈來愈無生氣,也愈來愈不用手勢,我們更不抑揚頓挫地提高或放低聲音。簡而言之,我們已失去真正交談裏的鮮活和自然。

  也許我們養成了說話太快太慢的習慣。同時我們的用詞,若不小心注意,便會散亂疏忽。卡耐基一再告訴人們要表現自然,也許你會誤以爲可以寬恕拙劣的遣詞造句,或單調無聊的表達方式,只要能夠自然即行。其實不然,卡耐基要求人們講話自然,是要人們把自己的意念完整地用全副精神表達出來。從另一個方面說,一個好的演說家絕不肯認爲自己再無法增廣詞彙,無法豐富意象和措辭,無法變化表達的形式增強表達的效力。這些都是有志于精益求精的人所應當追求……

卡耐基口才學一 引人産生共鳴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一 引人産生共鳴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