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卡耐基口才學一 引人産生共鳴上一小節]的。
你最好能夠評價一下自己的音量及音調的變化和速度,這可以利用錄音機。另外,也可以請朋友評量一下。若是能獲得專家指點更好。不過可要記住,這些都是把聽衆除外的練習。一旦站在聽衆之前,就要將自己投注于講演中,集中全身心對聽衆造成心理和感情的沖力。
卡耐基認爲,演講要自然大方,這樣才能把意念表達得更爲清楚,更爲生動。否則,象木頭那般僵硬,象機器人那般呆板,怎能會引起聽衆的共鳴呢?
在日常談話中,我們只對重要的字加強語氣,對其他的字則匆匆跳過去,對整個句子也是這麼理,好讓一些重要的字突出來。這是很有用的。注意聽一聽,你可以發現,你四周的人談話都是這個樣子。你自己以前可能也這樣子說過上百次,甚至上千次,同樣,以後也會上百次地說。
如何強製語氣,並沒有一定的規定,須視情況而定。你這樣強調,也可能另一位演說家則是那樣強調。
在一個人的個中,也許沒有比堅定的決心更重要的了。
一個小男孩若想將來成爲一名偉大的人物,或是打算日後出人頭地,他必須下定決心,不僅要克服成百上千的障礙,還要在曆經千百次挫折與失敗之後,仍堅信必勝無疑。
我們在與人交談時,聲音從高到低,然後又回頭高高低低地重複下去,一直不停息,象大海的表面那般起伏不定。爲什麼?也沒有人去關心。但這種方式令人感覺愉快,而且也是一種很自然的方式。我們不必去學習,就會這樣作。我們在孩提時代就會這樣起伏地說話,而不必去追求,就不知不覺學會了,但若是要我們站起來面對聽衆,我們的聲音就會變行枯燥、平淡而且單調,就如同沙漠一般。你若發現自己正以一種單調的聲音發言時,不妨停下來一會兒,對自己說:
“我現在說話的樣子就象木頭人。向聽衆說些自然的話吧,要有人情味,要自然一點。”
對自己說這些話是否有幫助呢?可能有一點,稍微停頓一下,對你有幫助,你必須多加練習,以研究出自己的解決之道。
你可以將自己選擇出來的任何句子或單詞突出地表現出來,在說到它們時突然提高或降低聲調,直到滿意爲止。著名的演說家奧利佛·羅吉爵士、布裏安及美總統羅斯福等人就經常這樣作。著名的演說家都這麼做的原因,就在于它是演說中一條千古不變的法則。
小孩子說話的時候,或是我們平常與人交談時,總是不停地更改我們說話的速度。這種方式令人聽了很愉快,很自然,不會令人有奇怪的感覺,而且具有強調的作用。事實上,這正是把某項要點突出地強調出來的最好方法。
《記者眼中的林肯》一書中寫道:“林肯在強調某一要點時最喜歡的方法之一就是:他會以很快的速度說出幾個字,當來到他希望強調的那個單詞或句子時,他會讓他的聲音拖長,並一字一句說得很重,然後就象閃電一般,迅速把句子說完……。他會把他所要強調的單詞或句子的時間盡量拖長,幾乎和他說其余五、六句不重要的句子的時間一樣長。”這種方法必然會引起聽者的注意。例如,很快說出“三千萬美元”,口氣顯得平和一些,聽起來就象這只是一筆小數目的錢。然後,再說一遍“三萬美元”,速度慢一些,要充滿濃厚的感覺,仿佛你對這筆龐大的金額感到印象極爲深刻。這樣聽起來,就好象三萬美元比三千萬美元還多。
林肯經常在談話途中停頓。當他說到一項要點,而且希望他的聽衆在腦中留下極爲深刻的印象時,他會傾身向前,直接望著對方的眼睛,足足有一分鍾之久,但卻一句話也不說。
這種突然而來的沈默和突然而來的嘈雜聲有相同的效果,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這樣作,使得每個人都提高注意力並警覺起來,注意傾聽對方下一句將說些什麼。例如,在他和道格拉斯著名的辯論接近尾聲時,所有迹象都表明他已失敗。
他因此感到沮喪,他那種痛苦的老毛病不時地折磨著他,爲他的演說詞增添了不少感人的氣氛。在他的最後一次演說中,他突然停頓下來,默默站了一分鍾,望著他面前那些半是朋友半是旁觀者的群衆的臉孔,他那深陷下去的憂郁的眼睛跟平常一樣,似乎滿含未曾流下來的眼淚。他把自己的雙手緊緊並在一起,仿佛它們已太疲乏了,無法應付這場戰鬥,然後,他以他那獨特的單調聲音說道:“朋友們,不管是道格拉斯法官或我自己被選入美參議院,那是無關緊要的,一點關系也沒有。但是我們今天向你們提出的這個重大問題才是最重要的,遠勝過任何個人的利益和任何人的政治前途。朋友們,”說到這兒,他又停了下來,聽衆們屏息以待,惟恐漏掉了一個字,“即使在道格拉斯法官和我自己的那根可憐、脆弱、無用的
頭已經安息在墳墓中時,這個問題仍將繼續存在、呼吸及燃燒。”
替他寫傳記的一位作者指出:“這些簡單的話,以及他當時的演說態度,深深打動了每個人的內心。”
林肯在說完他要強調的話後,也會停頓一下,以保持沈默的方式來增加這些話的力量,同時也使它們的含義進入聽者的內心中,影響對方。
奧利佛·羅吉爵士在演說中會經常停下來,這些停頓都是在重要的段落前後,有時,一個句子中可能停頓三、四次,但他表現得很自然,而且令人不易察覺。沒有人會注意到這一點,除非是在分析羅吉爵士演說技巧的人。
大詩人吉蔔齡說:“你的沈默,道出了你的心聲。”在說話中聰明地運用沈默,可使沈默發揮最大的功用。它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對于能否吸引聽衆尤爲重要,不容忽視。然而,初學演說者卻往往將它忽略。
應該在什麼地方使講話或講演停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視其意義、氣氛及感覺來決定。今天,你演說時在某一個地方停頓,但明天你再作相同的演說時,可能就要在另一個地方停頓了。
個是決定演講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響演講者能否引人産生共鳴的重要之一。
有一次,卡耐基技術研究所對一百位著名的商界人士進行智力測驗。測驗的結果,使得該研究所鄭重宣布:事業成功的各種因素中,個的重要
遠勝過優秀的智力。
這是一項意義極爲重大的宣布:對商人而言極爲重要,對教育家而言極爲重要,對專業人員而言十分重要,對演說者而言更爲重要。
除了事前的准備之外,個可能是演說中最爲重要的因素了。著名演說家艾伯特·胡巴德曾經說過:“在演說中,贏取聽衆信任的,是演說的態度,而不是講稿的辭句。”但個
是一種模糊而且捉摸不住的東西,就……
卡耐基口才學一 引人産生共鳴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