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卡耐基口才學>四 控製談判的節奏

《卡耐基口才學》四 控製談判的節奏

經濟類作品

  我們常chu于競爭中。有時候,爲了傳遞彼此之間的信息要借助第三者來進行,用一種間接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要求,發表某一問題的結論。因爲雙方都想隱藏自己,不讓對方探到自己的實力,以便在適當時機作出最有力的反擊,取得成功。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取得談判的成功就很困難。

  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覺彼此的目標不盡相同,但談判的時候,很有必要建立彼此信任的基礎,雙方一定要開誠布公,把實際的問題擺在面前,共同努力看能否找到一個使彼此都中意的方法來。這樣做,成功的可能xing就大了。

  有這樣一個例子。在法guo有一家名叫西斯的廣告公司拍攝了一部廣告片,簽訂合同時准備付給這部廣告片的主角珍妮50萬法郎。這部廣告片播出後,非常受歡迎,珍妮也一下子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成爲家喻戶曉的廣告明星。按照合同到了付給珍妮片酬的時候,公司因爲經營出了點問題資金周轉困難,希望用不動産作爲酬金付給珍妮。但珍妮表示對不動産不感興趣,珍妮要的是現金。廣告公司一再表明自己的困境,希望珍妮能夠理解,換一種方式來解決酬金的問題。

  珍妮指著合同說:“我這是按合同辦事,你們應該付給我酬金。”珍妮當然不會就此放棄自己的努力,但她會轉換自己努力的方向。具ti地說,就是向那些膽略與才能都稍微低一些的對方人員發動進攻,讓他們了解你的主張,並且同情你的主張。當然,你的行動不能到此爲止,而要持之以恒,不斷努力,促使他們去影響其負責人,改變其負責人的意志,從而達到你的目的。

  必須指出,這個改變只是談判方式和談判節奏及努力方向的改變,行動目的並沒有改變,談判者必須牢記這一點。如果把這種改變與一般意義的所謂“識時務者爲俊傑”聯系起來,很容易在意識上造成混亂,從而在談判中自覺不自覺、經意不經意地喪失應有的原則xing和警惕感,給自己或自己所代表的組織造成損失。

  在談判中,“換檔”當然也包括談判進展速度,但是它還有更廣泛的涵義,比如談判意向、談判內容、談判主題等等的改變,這些都屬于控製談判節奏的範圍。

  這裏有一個要求是與司機換檔的要求一致的,那就是眼明手快,熟練自如。

  有的時候,談判中的某一方非常希望能達成某種協議,比如,你非常想買進對方所擁有的那套設備,但是,你越是希望得到它,就越應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讓對方明了你的意圖。

  一旦對方對你的意圖了如指掌,你談判中話題的轉換就會遇到很大的阻礙,你的“換檔”技術的運用也會有很大的困難。

  你可以“哼哼哈哈”,也可以“顧左右而言他”,也可以裝出毫無興趣的樣子,也可以裝著對與之相關的另一件事情大爲贊賞,總之,在你的言行與真實目的之間撒上一層霧障,使對方難以辨別。這樣,你就始終是主動的,可以一步一步把對手引入你的圈套。

  改變話題要自然流暢,必須作一些技術上的、cao作上的訓練。比如,熟練而准確地使用一些轉折語。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個轉折語是什麼?是“不過”。或者說使用“不過”是很多人自然而然的一種談話技巧。與“不過”同義的轉折詞還有許多,如“但是”、“可是”、“然而”等,這些詞不但用于日常生活中,更大量地使用于談判當中,談判者以此爲先導,達到預期的目的,使對方不得不作回答,同時又不會因太過突兀而産生對立與反感情緒。另外,使用轉折詞還有一個好chu,那就是緩和緊張氣氛。

  我們這裏談的是怎樣成功地由一個話題轉移到另一個話題上,一步一步靠近自己的目標,那麼由防守轉爲反擊也是其中的應有之義了。反擊當然也要自如,不露痕迹,但是在更多的意義上,它的要求是穩、准、狠、適時。

  反擊絕不能拖泥帶shui。反擊的成功與否,就是要看進行反擊的時機是否判斷得精確。這也是對一個談判者控製談判節奏能力的檢驗。

  那麼,究竟應在什麼時候進行反擊,這要視具ti情況而定。但是也有一個大的原則,那就是當對方來勢洶洶、殺氣騰騰、高談闊論時,你不妨先避其鋒芒,力求保守。對方的氣勢總有一個高feng,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極限,當過了這個極限,他走的必然就是下坡路了,這是符合強極而弱、勝極而衰的道理的。從理論上說,這就是你傾力進行反擊的大好時機了。對方本身就在萎縮,再加上你的猛烈進攻,其效果必是樂觀的。

  談判不僅僅是參與談判雙方的實力對比,而且是智慧和耐xing的競賽。簽訂任何一個協議,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磨出來的。辦任何事都需要耐心,談判作爲一門複雜的工作,更需要忍耐。

  日本有幾個人是世界上著名的談判專家,被稱爲談判高手。他們談判成功的訣竅之一就是具有很強的耐心,對許多問題絕不會立即作答。有一次,日本一家航空公司就引進法guo飛機的問題與法guo的飛機製造廠商進行談判。爲讓日方了解産品的xing能,法guo方面作了大量的准備工作,各種資料一應俱全。談判一開始,急于求成的法方代表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進行講解,翻譯忙得滿頭大汗。日本人埋頭做筆記,仔細聆聽,一言不發。法方最後問道:“你們覺得怎樣?”日本代表有禮貌地回答道:“我們不明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法方代表焦急地問道。日方代表仍然以微笑作答:“不明白,一切都不明白”。法方代表看到一切都要前功盡棄,付之東流,沮喪地說:“那麼……你們希望我們怎麼辦?”日方提出:“你們可以把全部資料再爲我們重新解釋一遍嗎?”法方不得已,又重複一遍。這樣反複幾次的結果。日本人把價格壓到了最低點。日本抓住代表急于達成協議的弱點,以“不明白”爲借口,施以拖延戰術,迫使對方主動把價格壓下來。

  80年代中期,中意雙方就合資興建一個合資公司進行了十多輪的談判。在談判過程中,中方顯示了極大的耐xing,最後達成了協議。情況是這樣的:

  關于産品的銷售問題,在可行xing研究中曾兩次提到:一是意方負責包銷出口30%,其余70%在guo內銷售;二是合資公司出口渠道爲合資公司和中guo外貿公司。雙方在這一表述的理解上産生了分歧,並且因爲這一分歧使得談判難以繼續進行。意方對此兩點表述的理解是:許可産品(因外方技術生産的産品)只能由意方獨家出口30%,一點也不能多,而其它兩個渠道是爲出口合資企業的其它産品保留的。中方的理解是:許可産品的30%由意方出口,其余70%産品的一部分,……

卡耐基口才學四 控製談判的節奏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四 控製談判的節奏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