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朋友向卡耐基推薦電視裏一個針對家庭主婦而開的節目。它的收視率很高。卡耐基收看了幾次,很欣賞主持人能夠請觀衆發表談話,認爲他們說話的方式也很能吸引人們的注意。這些人顯然都不是職業演說家,從未受過溝通藝術的訓練,其中有些語言很差,並且說白話。可是他們全都很有趣。他們開始說話時似乎全無上鏡頭的恐懼,且能抓住觀衆的注意力。如何會這樣呢?其實卡耐基曉得答案。他在自己的訓練班裏采取這種技巧已經多年。這些人抓住了全收視者的注意,因爲他們談的是自己:自己最難爲情的時刻,自己最美好的回憶,或是如何遇見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他們曆根兒沒想到什麼緒論、本文和結論,他們也不關心什麼用字遣辭或句型結構。然則,他們卻能獲得觀衆的欣賞,因爲完全傾注于他們所要說的事情。
據此,卡耐基認爲,學習當衆說話有三個法則,這三個法則是人人必須掌握的。
法則之一,說自己的經驗或研究的事。那些男女們自身活生生的故事,使得那個電視節目如此有趣,這是因爲,他們在談自己的身經驗,他們談的是自己知道的事。
若幹年前,卡耐基訓練班的教師們在芝加哥開會。會中,一位學員這樣開頭:“自由、平等、博愛,這些是人類字典中最偉大的思想,沒有自由,生命便無存活的價值。試想,我們的行動自由若是受製,會是怎樣的一種生存?”
他就只說到這兒,他的老師便明智地請他停止,並問他何以相信自己所言。老師問他,是否有什麼證明或身遭遇可以證明他方才所說的。于是他告訴了大家一個撼人心弦的故事。
他曾是一名法的地下鬥士。他敘說他與家人在納粹統治下遭受的屈辱。他以鮮明、生動的辭語,描敘自己和家人如何逃過秘密警察而于最後來到美
。他這樣結束:“今天,我走下密西根街來到這家飯店,我能隨意地自由來去。我經過一位警察的身邊,他也並不注意我,我走進飯店去,也毋需出示身份證,等會議結束後,我可依照自己的選擇,前往芝加哥任何地方。因此請相信,自由是值得奮鬥的。”他獲得了全場起立的熱烈鼓掌。
訴說生命啓示的演說者,絕不會吸引不到聽衆。但是,這個觀點很不容易讓演說者接受,因爲他們認爲使用個人經驗會太瑣碎,太受局限。他們甯願激昂地扯些一般的概念及哲學理論,可悲的是,那裏空氣稀薄,凡夫俗子無法呼吸,我們渴望新聞,他們卻給我們社論。我們不反對聽社論,但是應由有這項權利的人來說,這就是報紙的編輯或發行者。因而,重點在這裏:談說生命對你的啓示,人們自然會成爲你的忠實聽衆。
據說,愛默生常喜歡傾聽人們說話,不論對方身份多麼卑微,因爲他覺得自己從任何人身上都可學到東西。坦白地說,在一個講演者敘述生命給他的教導時,不管教訓是多瑣細和微不足道,人們都不會感覺枯燥乏味。
在卡耐基訓練班裏,有一次一位叫傑克遜的先生要發表演講,此前他在報攤上買一份《弗貝雜志》。在前往上課所在的聯邦預備銀行的地下火車上,他開始讀一篇題爲《十年成功秘訣》的文章。他讀它,倒不是因爲對它特別感興趣,而是他必須看點東西末填補他的時間空檔。
一小時後,他站起身,准備就這篇文章的內容說得逸趣橫飛,叫人點頭。結果,他還沒有消化,還未將“想要說”的東西吸收。他摸索著要宣泄,而其中並無內涵,自己的整個儀態和音調明顯地顯露了這一點,怎能期望聽衆比他自己更感動呢?他不斷地提到那篇文章,說作者如何如何這般說,他的演說裏,《弗貝雜志》讓我們吃得飽肚,遺憾的是傑克遜先生的東西卻太少。
他講演完畢。老師說:“傑克遜先生,我們對寫那篇文章的那位不知是何方神聖的作者並不感興趣,他不在這兒,我們也見不著他。可是,我們卻對你及你的意見有興趣。告訴我們,你個人想的是什麼,不要談別人說的是什麼。把更多的傑克遜先生放在演說裏,下星期請再說同樣的題目好嗎?把這篇文章再讀一遍,問問自己是否同意作者的論點。你如果不同意他,告訴我們爲什麼。使這篇文章成爲一個起點,從此而展開你自己的講演。”
傑克遜先生把這篇文章重讀以後,認爲自己一點也不同意裏面的觀點。他從記憶裏搜索例證來證明自己不同意的觀點;他以自己身爲銀行主管的經驗,來詳盡地推演、擴展自己的意念。到第二個星期他所做的講演中,就充滿了根據他自身背景所得的信念。那一場講演他給了班上同學強烈的沖擊,非常成功。
在卡耐基的訓練班裏,教導初學者就適合的題目演說,是演講課上課初期最常碰到的問題。
什麼才是適合的題目?假使你曾與它共生活,經由經驗和省思使它成爲你的,你便可以確定這個題目適合你。怎樣去找尋題目呢?深入自己的記憶裏,從自己的背景中去搜尋生命裏那些有意義並給你鮮明印象的事情。卡耐基曾根據能夠吸引聽衆注意的題目做過一番調查,發現最爲聽衆欣賞的題目,都與某些相當特定的個人背景有關。例如早年與成長的曆程,這是與家庭、童年回憶、學校生活有關的題目,一定會獲得注意。因爲,別人在成長的環境裏如何面對並克服阻礙的經過,最能引起我們的興趣。不論何時,只要可能,就把自己早年的實例穿在講演中。一些脍炙人口的戲劇、電影和故事,常是人們早年遭逢的挑戰,足見這方面的題材頗具價值,可用于講演。但是,怎能確定別人會對自己小時所發生的事情感興趣呢?有個法子測驗:多年之後,如果某件事情依舊鮮明地印在腦海中,呼之慾出,那幾乎便可保證會令聽衆感到興趣了。再如早年慾求出人頭地的奮頭,這是洋溢著人情味的經曆。例如,重敘自己早期爲求發迹所做的努力,也能吸引聽衆的注意。你是如何從事某種特別的工作或行業的?是什麼樣錯綜盤結的各種情況造就了你的事業?告訴我們,在這競爭激烈的世界中,爲了創建事業,你會遭遇的挫折、你的希望以及你的成功。活生生地描繪一個人的生活,如果說得謙誠的話,多半是最保險的題材。還有嗜好及娛樂。這方面的題目依各人所好而定,因此,也是能引發注意的題材。說一個純因自己喜歡才去做的事,是不可能會出差錯的。你對某一特別的嗜好有發自內心的熱誠,能使你把這個題目清楚地交代給聽衆。另外,特殊的知識領域。多年在相同的領域裏工作,已使你成爲這行的專家。假使依多年的經驗或研究來討論有關自己工作或職業方面的事情,也可保證獲得聽衆的注意與尊敬……
卡耐基口才學三 排列演講的順序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