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廣告心理戰>第三章 消費動機,亦明亦暗

《廣告心理戰》第三章 消費動機,亦明亦暗

經濟類作品

  這是一個著名的廣告案例,刊登在男人經常閱讀的雜志上。

  整個廣告版面分爲上、下兩部分,上三分之二部份是一張照片圖,下三分之一部分是商品的形象介紹。

  圖中場景:一位男士,身穿白se高級西裝,一雙手正在一張桌前傾倒一瓶白蘭地。左手拿瓶子,右手捧著一個胖胖的高腳杯。桌子臺面是一個棋盤,上面零星地擺著兩個棋子,還有一個印有××牌白蘭地字樣的酒瓶塞子。

  一個縮小的美女跪坐在棋盤上,她身穿xing感的金seyi,露出部份前song及大tui,頭帶金冠,猶如天方夜譚裏的公主。她迎面向上,對著那名沒有露臉的,拿著美酒高杯的紳士。在這整個照片圖的上方,有一行小字,寫著“非爲美酒俯君前”。

  商品的形象部分是酒的牌名(各種不同的寫法),酒瓶的形狀,及外面紙盒包裝的樣子。

  這個廣告爲什麼優秀?有人指出了它的幾個特點:

  1.這個商品的牌子,不論是名子及其特殊的寫法都在廣告中出現很多次,使看過這個廣告的人,不容易忘記它。

  2.盛裝的容器,在廣告中出現過兩次。外層紙盒包裝出現過一次,使消費者購買時很容易認出它的外形,不必特意去尋找。

  但是,在這個廣告中,沒有一個字提到這個牌子的白蘭地酒有什麼好chu。是香醇?還是潤滑?是味美?還是氣烈?顯然,廣告的設計者認爲沒有必要將這些好chu告訴消費者。

  爲什麼沒有必要呢?這裏的原因在于,廣告已經暗示了消費者,喝了這種酒之後,就能讓下棋的對手無條件投降,並獲得“夢中情人”的無條件投降。

  玄機就在這裏,這一廣告滿足了男人的一種心理渴求——希望有一個天仙一般的美女拜倒在在自己的面前,這是每一個男人的心靈深chu不能啓口的秘密這個廣告的直接目的,是吸引更多讀者把眼光停留在這個廣告上。但是,這種眼光的徘徊,心情的蕩漾,能否促使消費者立即掏錢,去購買這個牌子的酒呢?消費者的消費動機到底如何?

  

一、消費者想要什麼?

  “廣告能否增加商品的銷路?”

  “能!”廣告人的回答會讓你信心百倍。

  在廣告剛開始應用在商業活動的時侯,人們對廣告的作用都不太了解,他們的興趣通常只集中在一個廣告靈不靈上。

  廣告商並不是心理學家,他們知道什麼樣的廣告可以增加銷路,但卻並不想知道一個廣告爲什麼增加銷路?怎樣增加銷路?

  去問上帝

  消費者就是上帝,他的好惡決定著商品的命運。既然我們關心的是商品的銷路,關心的是廣告的“立竿見影”,那麼,增加銷路的捷徑,就是去問消費者。

  “爲什麼買洗yi機?”

  “爲什麼買小鴨牌洗yi機?”

  當我們從消費者口中打聽到這些消息之後,在廣告中應該說什麼似乎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我們是造風扇的,如果發現消費者購買風扇時,主要是考慮風力的大小,那麼,在廣告中只要說,我們的風扇風力很大,自然就可以使消費者多買我們的風扇,因而增加了銷量。(當然如果我們的風扇風力並不大,那麼,銷量的增加及廣告的效力都將是短暫的。)

  同樣道理,如果消費者想要會搖頭的風扇,那麼,在廣告中強調産品的搖頭功能,銷量自然增加。

  如果消費者購買風扇是爲了要在家中高朋滿座時,誇耀富貴,那麼,在廣告中,強調電扇的社會功能(社會身份),銷量也會增加。

  這種直接的詢問方法,看起來簡單方便,效果特佳。但是,一旦真這麼做,就發現問題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直接問到的答案真的是消費者購買的動機嗎?在實際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例子:

  本來去采購飲料或食品,卻可能買回一大堆yi服。問他們爲什麼?他們也答不上來。若進一步追問,他們也許就會隨便編一個理由來搪塞。

  北京某名牌産品,爲了改進産品的外型,特地派人四chu調查顧客對各種外型的意見。許多人對其中的一種外型特感興趣,廠家受到鼓舞,進行批量生産,但顧客卻很少購買。

  上帝有時也會撒慌。如果廣告商對他信以爲真,用這些資料來創作廣告內容,廣告自然不能增加銷路。

  有時候,消費者心中很明白,知道自己爲什麼購買某一種商品,但卻說不出一個所以然,只是感覺特好。特別是許多樂于購物的女士都有這種ti會。

  有時候,消費者知道自己要什麼,也能說出自己爲什麼購買,但他們卻由于社會規範的原因,不願講出來。這時需要比較細心的心理專家,用旁敲側擊的方法才能去刺探。與個人隱私有關的商品,如衛生用品、減肥霜、xing産品以及葯用産品,購買者都有需求,卻羞于表述。

  所有這些困難構成了在購買分析中引入心理分析的背景,迎來了心理學應用于廣告的黃金時代,心理學家成了廣告商的座上客。有人戲稱:這是廣告商和心理學家的“蜜月期”。

  廣告商們認爲,心理學家可以幫助他們揭開消費者的購買之迷,也就是,消費者在購買一項商品時,究竟想得到什麼、究竟要達到什麼目的。

  在這一時期,心理學給廣告帶來了無數傳奇的故事,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著作。心理學上的各種研究方法,無論是專業的實驗法、生理測量法、人格測驗法,還是方法xing的深入會談法、催眠法、聯字法、造句法等,都被廣告商們熟練運用,以分析消費者購買或不購買的原因。

  幾十年過去了,經過這幾十年的探索,心理學到底給廣告帶來了什麼呢?

  上帝心中的秘密

  大量的實踐經驗顯示,消費者的購買動機變幻不定,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在這些變幻之中,也有一些普遍xing的需求,它們就是深藏于消費者內心的12個秘密。

  1.每一個消費者都希望自己與衆不同。

  標新立異是許多消費者的心理渴求。年青、漂亮、英俊、蕭灑、開朗、幽默、可愛、不可抗拒、……。如果商品能讓他顯現其中的一個優點,他就有購買的沖動,以顯示自己的與衆不同。

  2.每一個消費者希望自己十全十美。

  人無完人。盡管每個人都知道自己並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每個人都想使這些缺點成爲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都有掩蓋這些缺點的慾望。臉上的雀斑、少白的頭發、失眠後通紅的眼睛、過重的身材,……。一盒有特點的粉底霜、一瓶效果好的染發油可使缺點消失,從而使自己變得完美。

  3.在感情上,每一個消費者都需要安全感。

  希望自己是被需要的、被愛的、被照顧的。許多消費者購買某一些商品,是因爲這些商品讓他們好像……

廣告心理戰第三章 消費動機,亦明亦暗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三章 消費動機,亦明亦暗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