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認識經濟論>注 釋第2小節

《認識經濟論》注 釋

第2小節
經濟類作品

  [續認識經濟論注 釋上一小節]ties of everyday life”(《生活道德面面觀》)(oxford,1982),尤其是chap.4。〖zk〗

  18solomon acsh發現,在判斷相互影響的若幹實驗中,“在不應出錯的受控條件下, 少數一方的三分之一屈從了多數一方的判斷。 ” 見他的 “studiesofindependence an d conformity: i.a minority of one against aunanimousmajority” ( 《獨立與順同: i .a一人的少數方與衆人的多數方》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普通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文集),no.70(1956)。

  19同上, p.69。 20見hohn sabini和maury silver的“moralitiesofeveryday life”(《生活道德面面觀》)pp.84-85。

  21見harry kalven,jr. 和hans zeisel的“the american jury”(《美guo陪審團》)(chicago,1966)。

  22在david lewis的“convention:a philosophical study”(《對習俗的哲學分析 》)(cambridge,1969)中可以找到有用的論述。但請對照angus ross的“whydo we b li eve we are told?” (《我們爲什麼相信別人的話?》 )“ratio”28(1986):69-88。23h·p·格萊斯,“meaning”(《意義》),“aphilosophical review” (《科 學評論》 ) (1957) : 377-388. 比較jonathannennett的“linguistic behavior” (《語言行爲》 ) ,(londen,1963),chaps.1和7。

  24見norman storer的研究, “the social system of science”(《科學的社會 系統》 )(new york,1966),他提出了科學團ti的交流模式,用承認做褒獎,換取科學家的 創造xing工作。

  25我們在模糊的背景下遊移于准確的知識(精確xing)和可能正確(安全xing)之間,科學傾向于前者,生活知識傾向于後者。charless.peirce曾對模糊邏輯做過簡短的、引人入勝的論述,他對無人重視這一問題大爲感慨。這種情況近些年來已有所改觀。

  26jerome r.raven,“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its social problems”(《科學知識及其社會問題》)(oxford,1971),p.244。

  27看來有點奇怪,重要在哲學中是個被人忽略的問題。即使能在科學文獻中找到有關論述,數量也極少。據我所知,沒有任何一本辭典或百科全書將它列成單獨詞條。只有 ferrater mora編撰的“diccionariode filosofia of josé” (《哲學辭典》 )(madrid,19 79-1980)承認這一概念,收入了“i mpotyancia:veas relevancia”詞條,但與本書的內容完全兩樣。

  28nicholas maxwell, “from knowledge to wisdom: a revolution intheaim s and methods of science”(《從知識到智慧:科學目的與方法的革命》)(oxford,1984)

  29同上,p.111。

  30莎士比亞對這個問題看得很明白;他對價值的一般見解也適用于認識價值和認知識重要:“但是,價值不依賴誰的意願,它有自己的評判和尊嚴,它像獎品一樣,本身就 很寶貴。”(“troilus and cressida”《特羅洛斯與克莉西達》,2幕,2場,第53-56行。)

  31larry laudan是少數研究科學哲學的人之一,他們認爲,科學的目的就是回答重要問題,解決重要問題。充分的科學理論必然涉及重要問題。不幸的是,他卻大談“換 言之, 有趣的問題……重要的難題。”見larry laudan,“progressand itsproblems”《進步及其難題》(berkley,1977,p.13.)。這種說法很有問題。同其它領域一樣,科學問題可能很有趣,但不一定重要例如,如何解釋恐龍滅 絕的問題很有趣, 但不重要。 〖zk〗 32william whewell, “organonrenovatum”(london,1858),p.114。

  33我們必須承認dickinson miller的原則:在根據前提推導和不根據前提推導之間沒有中項, 沒有只根據一半, 或只根據四分之一的說法。 kickinson s.miller,“profes sor donald williams vs.hume”(《唐納德·威廉姆斯教授駁休谟》)thejournal of ph ilosiphy 44(1947):673-84(見p.684)。

  34這種觀點與f.h.bradley的觀點一致, 他對j.s.miller的歸納法提出了批評,bradley的依據是,這種推導無力從特殊得出一般,因爲只有當特殊中包含一般的特點時,從部分推論整ti才是合理的。

  35carl g.hempel,“philosophy of 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學哲學》)( englewood cliffs, 1966) , p,15。36a.a.cournot,“essaisurlesfondements de nos connnaisances”(《論認識活動的基礎》),vol……

認識經濟論注 釋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注 釋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