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1)知識就是力量。囤藏知識壟斷,保密,不合作通常都不利于生産的發展。
(2)在一般情況下,在開發和理信息時相互支援也會産生很高的成本效應 。
(3)人們在認識活動中建立認知信譽(epistemic credibility),在經濟活動中建立金融信 譽,二者在結構上相同。
(4)從成本效應考慮問題或者,簡單地說,按經濟推理考慮問 題理的探索者們最終會形成各自的社會團
,他們以信任與合作的方式結合在一起。
在獲取信息和管理信息方面共享與合作的成本效應
在許多方面,知識就是力量。占有知識能夠增進公共事業的效果和影響,也能夠使掌握“內幕”信息的人給市場以損害,能夠打開通往市政權力走廊的大門,也能使專家們保持本世紀 以來形成的習慣, 還可以使美政府支持多生産坦克少生産航空器。
信息也是力量,所以總有人想壟斷信息。然而,信息壟斷雖然會使少數幸運者得到好,卻使整個社會付出高昂的代價。16世紀和17世紀的科學給我們以警示和教訓。當時的研究者們伊薩克·牛頓最富盛名對數學和天文學的研究成果保密,結果自然科學的發展相當緩慢和艱難。當時的專家們用保密和神秘化的方法保護自己的權力,大大延阻了知識的發展和傳播。
只是在共享信息的新方法出現後,在學術研究院和社團以聚會和發表研究成果的方式促進知識的傳播後,現代科學才得以穩步發展。科學家們靠革新和勤奮創造了“知識財富”,科學文獻的公開發表可以被視爲對其財富的有效證明和保護。13
但是總有例外,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自然科學方面,信息共享給每個與之有關的人以報償。從經濟角度看,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讓大家都參與合作的典型格局,結果它産生了一種額外利益,每人都可分享自己的收益。創造這種製的科研團
和成員顯然得到了好
。它使人們迅速傳播研究成果。與此同時,又以強有力的製度防止欺詐、僞造和粗製濫造,對事物的發展方向産生重大影響,公開交流科學信息, 使社團的工作受益。只有當保密能帶來經濟 好
,並能激勵人們從事創造
活動時,才會有例外。
保密現象至今仍在科學事業的邊角地帶存在,有時還有很好的理由。例如,科學期刊的編輯們不讓提交文稿的作者知道誰爲其作品做了鑒定,也不公開被退文稿的作者的姓名。這種做法顯然有益于刊物的利益和效應,有助于維護一群撰稿人和鑒定人的利益。
但是,兩種情況奉行同樣的基本原則。在成本和收益問題上,共享科學信息的策略,在特定情況下與其相反的規範作法,都有各自完整的、說得通的理由。總的說來,從成本和收益的經濟角度考慮問題一直在起決定作用。
合作的優點
應當勸那些不願合作的人爲自己的利益克製自己。 表2列示的情況足以說明問題。假定,每個當事人都優先選擇別人相信他,而他卻不相信別人。每個人都認爲最糟糕的莫過于他相信別人而不被別人所相信。爲了避免不被別人相信,每人都願意相信別人。根據這些假定,我們得出一個包含各種情況的、相互關聯的矩陣圖,表3。(舉例說一下,在這一表中,2/2項表示在這個特定位置上,對我來說排在第2位的結果,對你來說也排在第2位。)在這種情況下,相互信任是最佳選擇,也是避免不愉快交往(3/3)的唯一可行的辦法。
此時,合作顯然是最佳策略。(由于事物的對稱,我們終歸要采取同樣的行動。在很多情況 下,對你充分的行動理由,對我來說也是充分的。)顯而易見,懷疑論的假設它排斥信任, 對別人的任何觀點都抱不信任的態 度使我們在人際交往時碰到了一個極爲複雜(極難行得通) 的任務。 假如我們與他人交往時,用“〖ht 4” h〗除非另有證明否則不可信任”的原則取代“除非另有證明否則必然無辜”交往基礎,這一過程顯然太不經濟。爲了找到獨立的證據,我們不得不做大量、細致的調查。問題變得非常嚴重,以至于我們在與人交往時,幾乎無法從他人
得到什麼信息收益。故而,當一個人需要對另一個人的合作與不合作做出反應時,即使他認爲對方合作的機會很小,也應勸他合作。爲了未來的收益,人際間才有合作,合作行爲 最終會有遠期收益。
表2 信任選擇視觀圖
我相信你 你相信我 我的選 擇排位 你的選擇排位
+ + 2 2
+ - 4 1
- + 1 4
- - 3 3
表3 信任的相互作用矩陣圖
你信任我 你不信任我
我信任你 2/2 4/1
我不信任你 1/4 3/3
建立信任:一種經濟的方法
人們在開發和管理信息方面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其過程只能根據信譽的雙重意義,用經濟類比法來解釋。因爲我們理認識問題的方式與銀行
理金融問題的方式一樣。我們給人提供信貸時,最初只限于相對較小的額度。只有當他的行爲表明這筆信貸是值得的,有保證的,我們才會增加信貸,放寬信貸限度。同金融活動一樣,在認識活動中,一個人若以負責的方式對信任做出反應,就可以增加自己的信譽等級。同一機製在兩種情況下都起作用:良好的聲譽能博得好名聲,好名聲是擴大信譽的基礎。信譽就像銀行裏的錢,爲保有這筆錢,就得采取必要的措施。爲了不使名聲受到損害,也得采取必要的措施。
這種情況不僅在自然科學信息理方面得到公認,在其它方面,包括日常生活信息
理方面,也得到公認。例如,患有多血症時,我們總要找醫務專家。我們總是信賴醫生、律師、建築師和其他專業人員;專業人員也要靠工作建立信譽,不僅爲個人建立信譽,而且爲整個職 業建立信譽。
其他信息源也是如此。我們的感官就是一個例證。我們對眼所見的東西與夢中所見的東西都會做出反應。不妨比較一下二者的差別。夢也會留下印象和有意義的表象,但是爲什麼我們認爲可靠的認識來源于
眼所見,而非夢?人們一開始不就是這樣認爲的嗎?當然不是因爲
眼所見的東西更生動、更有表現力、更易記憶。夢在神話和文學中作用突出,我們對夢境的先天興趣在神話和文學中得到了明確的證明。我們相信
眼所見不是因爲它在兩者之中具有內在的可取
,而是因爲它成功地建立我們前面談到過的那種極……
認識經濟論第二章 信任與合作經濟學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