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1)交流是以承認和維護信譽爲基礎的。就此而言,它的部分基本原 則和前提可以用經濟報償加以證明。
(2)以互惠和信任爲基礎的信息交換是相互受益的過程。
(3)許多有 關科學信息的重要問題都可以根據經濟回報來解釋。
(4)科學中和日常生活中交流活動的差 異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解釋。
交流要求承認和維護信譽
在認識活動中,交流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或力圖傳遞信息的過程。其方法和手段都受經濟報償的製約,這一問題尚未得到普遍的重視。信息交流顯然是一個相互受益的過程。以 共享方式獲取信息比自denovo(法文,意思是:從頭幹起),不辭勞苦地探詢、查找、開發必需的信息要容易、便宜、方便得多。
要想從他人的陳述得到收益,我們必須:
(1)認真聽他們講話;
(2)解釋他們的話(解碼);
(3 )給他們以認識信譽(cognitive credit)。
這些步驟當然不會沒有成本。每一步都要我們付 出 資源,如時間、氣力、注意力和冒犯錯誤的風險。獲取信息的全過程聽、看、讀、等等都需要某種支出(學生們都不會忘記學習是很費力的) 。支出能否得到保證取決于關聯利益 尤其包括所得信息的認識收益。
假如我告訴你:貓在席子上。你究竟得到了什麼信息?
(1)貓在席子上?或者(2)萊斯切爾〖ht4”h〗認爲(相信)貓在席子上?或者僅僅是(3)萊斯切爾說〖ht4”ss〗貓在席子上?在本例的前提下,只有最後一項全然沒有問題。顯然你不能從(3)推導到(2),除非補充這樣一句話:(4)萊斯切爾(語調嚴肅地) 講話時, 他一般相信自己的話。此外,你當然也不會從(2)推導到(1),除非你認爲我說話精確、可信,對真實有特殊的嗜好也就是說,除非你接受(5)當萊斯切爾相信某物(如貓、席子之類的東西)就是某物時 ,他一般都是對的。
整個交流過程從他人的陳述中得到真實信息涉及到信任。但是,什麼能夠證明它的真實呢?最好從經濟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有交流的團就是市場,其中有信息發出者,也有信息接受者,有出售者,也有購買者。只有相信別人,我們才能按照信息的表面價值接受他們的陳述。交流需要根據這些原則:
(i) 承認這一前提:別人的言論(話語)是精確的,直到時間證明他們不值得信任。
(ii)在交流活動中,除非另有證明,承認別人是坦率的、講真話的、准確的,等等。這種認識程序原則的邏輯基礎基本上、或全部是經濟的。因爲同在別一樣,我們仍然以成本效應報償爲基礎來 確定應在多大程度上相信別人。
我們爲什麼相信人們有交流能力有提供信息的力量?請注意這樣一種解釋:當他發出“貓在席子上”的聲音時,他在斷定貓在席子上。這種解釋代表了我們的理解,至少代表了我們的推測。我們不管還有什麼別的意思都會這麼推測,因爲這是從別人話語的內容中得到收益的唯一可能的方式。但是,我們最終會收集到證據,證明這種推 測是明智的(正當的)。
從別人的話語中得到信息需要依靠一些未經證實但卻有效的假定:
(1)人們說話沒有言外之意(我們的理解與他們的意思一致)。
(2)人們相信自己講的話。
(3)人們有相信的根據(有根據,並且他們知道這些根據)。
同樣的理由必需貫徹始終:除非我們接受交流的種種前提,不然就沒有機會從別人的話語中得到信息。以此爲依據(舉個例子),除非另有證據,我們就應當認爲他們的話語具有認識論的真實, 這才是明智之舉。因爲這才是最有成本-效應的做法。交流程序的動機和理由在于追求利潤,從信息的相互傳遞中獲取最大收益。
故而,交流的基礎是承認和維護信譽。交流也是一個商品系統。信譽可以給予,授予, 或擴 大。交流信譽與金融信譽很相似,除非別人首先給予一定的信譽,一個人無法自己建立信譽(證明自己有信譽價值)。要得到信譽,就得有一個先決條件:某人有信譽價值。顯然,“除非證明無辜否則必然有罪”的前提(例如,除非另有證明否則必曾犯錯)是站不住腳的;一個人當然可以證明自己沒有信譽價值或不值得相信。但開始時人們 必須授予他信譽。
這裏的核心原則是成本效益的估價原則。交流活動背後的標准前提決不可〖ht4”ss〗當作事實來證明(例如,人們的話語當然不可能與本意完全相符,除了數字概念)。但是作爲實踐活動,它們有明確的經濟理由,代表了最有效、最經 濟的辦事方法。如果我們對別人的話一點兒都不相信,那麼,我們就會失去從他們那兒獲得信息利益的機會,進而,也就無法得到可能很有用途的資源收益。經驗使我們很快明白,在一般情況下,即便是對家庭之外的陌生人,信任他們、給他們以信譽所帶來的好也勝于潛在的風險。總之,我們奉行的策略是,只要沒有相反的證據,就相信別人。因爲這樣做符合我們的利益,就獲取信息的目的或目標而言,有很高的成本效應。如果過于看重安全,我們就會無限期地推遲決斷。但是,這不符合我們的利益,因爲安全並不至上。我們一開始就采用信任策略,因爲它是達到目的的、前景光明的通衢大道。我們這樣做時就會發現,它雖非總是成功,永不失敗,卻具有最高的成本效應。
作爲共同獲益活動的交流
以合作原則爲基礎的信息交換是一個互利過程。在建立大家都可以利用的信息庫時,每人都 采用一種對自己最有利的作系統,以便維持成本和收益的最佳平衡。
假定有兩個由交流者組成的虛構的社團,一群是撒謊者,一群是欺騙者。撒謊者總是想的與說的不一樣。明明天氣晴朗,他們卻說:“今天的天氣真壞。”天氣不好時他們則說好。欺騙者的行爲總是不可靠:他們隨隨便便,把公認的正確與錯誤混淆在一起。撒謊者可以與我們和其他人順利的交流。一旦有人上當,這個人可以知道事物的真相,並同撒謊者們辨論。但是,欺騙者的情況則不同。人們永遠也搞不清楚怎麼同他們打交道。更糟糕的是,連欺騙者們都搞不清相互之間怎麼打交道,他們之間根本無法交流。即便第一代欺騙者來到世上時有現成的語言(也就是說,當初傳授他們那種語言的人也是正常的交流……
認識經濟論第三章 交流經濟面面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