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第一章 個人主義:真與僞第3小節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第一章 個人主義:真與僞

第3小節
經濟類作品

  [續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第一章 個人主義:真與僞上一小節]心。

  也許,當前對于亞當·斯密及其信徒的個人主義的許多誤解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人們普遍認爲,他們發明了“經濟人”這個可怕的字眼;人們還認爲,由于他們的結論是根據嚴格的理xing行爲假設以及錯誤的理xing主義心理學得出來的,因此這些結論有很大缺陷。但是實際上,亞當·斯密及其信徒們根本沒有作此假定。要說他們認爲懶惰、目光短淺、恣意揮霍是人的本xing,只有通過環境的力量才能迫使人經濟地或謹慎地調整其手段來實現其目標,或許更加符合事實,但是,即便是這樣的看法,對于他門當中那些認爲人的天xing非常複雜非常現實的人來說也不見得十分公平,由于嘲笑亞當·斯密及其同代人的錯誤心理假定已成爲時尚,我或許可以鬥膽地提出這樣的看法:就實際情況而言,我們從亞當·斯密的《guo富論》中所學到的人類行爲理論仍然比那些現代頗爲自得的“社會心理學”的論文要多得多。

  然而,也許關鍵(對此可能很少有人懷疑)在于斯密並不十分關心人類chu于最好境遇時可以暫時取得的成功,他關心的是個人chu境最壞時,應該盡可能地減少使他幹壞事的機會。斯密及其同代人所提倡的個人主義的主要價值在于,它是一種使壞人所能造成的破壞最小化的製度,而對這一點則很少有人談及。這種社會製度的功能並不取決于我們發現了它是由一些好人在cao縱著,也不取決于所有的人將都比他們現在變得更好;這樣的製度利用人們的多樣化和複雜xing來發揮其作用,這些人們時好時壞,有時聰明,但更常表現出來的特征是愚蠢。他們的目標是建立能給所有的人以自由的製度。而不是象他們的法guo同代人所希望的那樣,建立一種只給“善良和聰明的人”以自由的極受約束的製度。

  那些偉大的個人主義作家所關心的主要事情,實際上是要找到一套製度,從而使人們能夠根據自己的選擇和決定其普通行爲的動機,盡可能地爲滿足所有他人的需要貢獻力量。並且,他們已經得出結論,認爲私人産權製度確實提供了這樣一種刺激,這種製度的作用。比人們過去對它的理解還要大得多。但是,這些學者並沒有堅持主張這種製度不可能再進一步改善,而且更不必說他們會象現在對他們的論點的另一種曲解所要做的一樣,認爲在不考慮確定製度安排的情況下會存在“利益的自然協調”。這些偉大的學者不僅僅只是認識到了個人利益的矛盾沖突,而且強調“組織完善的製度”的必要xing。在這樣的製度下,有關“競爭中的利益和折衷的優勢之法規及原則”會協調各種發生沖突的利益,而無須給任何一個集團表達它們觀點的權力,並且這些利益也總是會追及到所有他人。

  

  在這些基本的心理學假設中,有一點對于更全面的研究似乎是必要的。由于人們普遍相信個人主義是證明和鼓勵人們自私的,這是那麼多的人不喜歡它的主要原因之一;又由于實際知識的困難在這裏所引起的混亂,所以我們必須仔細考察其所作假設的內涵。當然,毫無疑問,在18世紀的偉大作家的語言中,人類的“自愛”甚至人類的“自我利益”,都描述成是“普遍的動力”,並且通過這些術語,他們盲先認爲這樣的理論觀是應當被大衆廣泛接受的。但是,僅從一個正常人的眼前需要這一狹義角度來考察,這些術語不意味著利己主義。這裏所假定的單獨個人所關心的“自我”,當然也包括了他們的家庭和朋友,如果它已包括了人們實際所關心的一切事情,那麼它就會與我們的論點沒有什麼沖突。

  與這種人們也許認爲是可變的倫理觀相比,更爲重要的是一種無可爭辯的事實,這一事實任何人都無希望改變,而且它本身爲個人主義哲學家得出的結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人類知識和利益固有的局限xing。事實上,人類所能夠知道的只是整個社會中的極小部分,因此能給他們以激勵的,只是他們在自己所了解的領域內活動的即期效應,和這一事實(即人們能夠有效理解的是以他爲中心的狹窄圏子中的事情)相比,人們的倫理觀之間的所有可能的差別,只就他們對社會組織的重要xing而言。卻是微不足道的。而且,不管一個人是完全自私的、還是最善良的利他主義者,他實際上能夠關心的人類需要在整個社會成員的所有需要中只占極其微小的一部分。因此,真正的問題不在于人類是否(或應該是)由自私的動機所左右,而在于我們能否讓他按照他所知道的和關心的那些眼前的結果來指導自己的活動,或者能否使他去做看來適宜于那些被假定對這些活動的整個社會意義有比較全面認識的其他人的事情。

  基督教的傳統認爲,在倫理問題上,如果人類的行爲要取得任何價值,那麼,他一定要有順其意願的自由。根據這種可接受的觀點,經濟學家們進一步認爲,人還應該自由地使用他的知識和技能。如果他打算盡其所能爲社會的共同目標作出重大的貢獻,我們必須允許他按照他自己所知道的和所關心的具ti事情去行動。人類的主要問題是,這些有限的關心(事實上它的確決定了人們的行動,)是怎樣能夠産生有效的刺激以使他們自願盡其所能爲那些他們不了解的需要作出貢獻。起初,經濟學家們認爲發展完善的市場是一種使得人們加入比他們所理解的更爲廣泛深入的一種過程的有效方式,正是通過市場才使得他們能夠“與自己毫不相幹”的目標貢獻力量。

  古典主義的作家在解釋他們的主張時,使用了必定會引起誤解的語言,因此獲得了贊美自私自利的名聲,這種現象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當我們試圖以簡單的語言重新表述那一正確的論點時,很快便會發現這一點。簡言之,如果我們說人們是並且應該是由他們的興趣和願望指導其行動的,那麼這立刻就會被誤解或歪曲成他們是或應該是唯一由他們個人需要或自我利益指導的這樣一種錯誤主張,而我們的真定意思卻是,應該允許人們按照他們認爲理想的方向去努力。

  另一個曾用來說明一個重要觀點的引起誤解的術語,是每個人最清楚自己的利益的著名假定。這樣,在這個意義上,這種爭論對個人主義者的結論來說就既不可行,也沒有必要了。個人主義者的論斷的真正基礎是,任何個人都不可崩知道誰知道得最清楚,並且我們能夠找到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一個社會過程使得每個人在其中都能夠嘗試和發現他能夠做的事情。這裏和其它地方一樣,基本的假設是人類的天賦和技能千差萬別,因而不考慮所熟知其他社會成員的絕大多數人中的一個單個個人。或者,換句話說,人類的理xing(用大寫字母r表示)不象理xing主義者……

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第一章 個人主義:真與僞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一章 個人主義:真與僞第4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