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現美洲以來,其銀礦出産物的市場就在逐漸擴大……歐洲大部分都有很大進步…i 東印度是美洲銀礦産物的另一市場……該市場所吸收的銀量日有增加……尤其在中和印度斯坦,貴金屬的價值……比歐洲高得多,迄今仍是如此……綜合這些理由,貴金屬由歐洲運往印度,以前一直極爲有利,現今仍極爲有利。在那裏沒有什麼別的物品能夠獲得(比貴金屬)更好的價錢……因爲在中
以及其他大部分印度市場上……用10盎斯,至多12盎斯白銀就能購得1盎斯黃金;在歐洲則需要用14kg15盎斯。……新大陸的白銀看來就是以這種方式成爲舊大陸兩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把世界各相隔遙遠地區聯絡起來的,大
上也以白銀的買賣爲媒介。
亞當·斯密
1.世界貨幣的生産與交換
自遠古時期就有了一個非洲一歐亞範圍的金銀市場。14世紀偉大的曆史學家伊本·赫勒敦就指出:“如果在馬格裏布和伊夫裏基亞發生了貨幣短缺,那麼在斯拉夫人和歐洲基督教家就不缺少貨幣。如果在埃及和敘利亞發生了貨幣短缺,那麼在印度和中
就不缺少貨幣。……這種東西……經常從一個地區轉移到另一個地區”。通過哥倫布及其追隨者的航海活動,西班牙人又使加勒比海地區的黃金加入到這個市場中。1545年和1548年在秘魯(今玻利維亞)的波托西和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先後發現銀礦,由此美洲白銀開始湧入這個市場。這些新增的白銀對世界經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從1600年甚至更早一些時候對亞洲各個部分産生了影響。例如,在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在一篇關于白銀的論文中指出,它“在全世界到
流蕩,直至流到中
。它留在那裏,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近年來,人們對白銀如何周遊世界作了概述:
對遠東貿易的一般方式是,用開往中的商船轉運歐洲或墨西哥出口的白銀,在中
用白銀交換黃金和商品,然後把這些東西再輸入到印度,用這種收入再購買運回歐洲的貨物。
事實上,美洲白銀幾乎無所不在。從波士頓到哈瓦那,從塞維利亞到安特衛普,從摩爾曼斯克到亞曆山大港,從君士坦丁堡到科羅曼德爾,從澳門到廣州,從長崎到馬尼拉,商人們都使用西班牙比索或裏亞爾作爲標准的交換媒介;這些商人甚至對千裏之外的波托西、利馬、墨西哥以及印度群島某些地方鑄造的銀幣的純度都了如指掌。
因此,“沒有人懷疑有一個白銀的世界市場。問題在于如何描述它的模式”(flynn1991:337)。亞當·斯密指出:“秘魯的白銀價格…肯定不僅對歐洲銀礦出産的白銀價格有影響,而且對中銀礦出産的白銀價格有某種影響”(〔177611937:168)。他認爲這個問題十分重要,因此在他的《
富論》一書中用了64負的篇幅來論述“過去四個世紀的銀價變動”,而且還在書中其他章節多
討論它的影響。
本書第2章概述了全球世界市場的存在和運作。貨幣、尤其銀幣是其循環系統中流通的血液,潤滑著生産與交換的軸輪。任何一種貨幣都既是價值存儲器,又是各種貨幣和商品之間的交換媒介。各種面值和純度的貨幣都可以相互兌換或套利,也可以換取其他商品。因此,正是在全球範圍內的這種貨幣之間的套利兌換以及它們與商品之間的交換
,也使得實際上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在世界市場真正地運轉起來!
(1)全球大賭場的微觀和宏觀吸引力
或許我們有必要首先考慮這樣的問題:爲什麼這種貨幣會在世界各地流動,它在什麼時候流到什麼地方,爲什麼在原産地會生産這種貨幣。我們在後面一節將考察貨幣周遊全球的世界後果。在第2章裏,針對“貨幣向何
流動,爲什麼”這一問題所作的“回答”是,在鏈條的每一個環節,只要人們想從下一個環節進口,而又沒有足夠的出口來補償時,他們就會用貨幣來對貿易赤字進行“結算’。但是,這種回答至少留下了三個問題沒有回答:(1)既然有些人沒有足夠的出口商品來補償,他們爲什麼還要進口商品?(2)爲什麼另外一些人在出口他們生産的商品時不要其他商品,而要對方用貨幣來償付?(3)爲什麼在原産地會生産這種貨幣?要知道,生産、運輸、保管、鑄造和交換這種貨幣,畢竟需要花費大量的勞動、物資以及金錢本身。
最後一個問題最容易回答,而這個答案又能引導著我們回答其他兩個問題。人們之所以製造這種貨幣,是因爲它(無論采取白銀、黃金、銅、貝殼等等任何形式)當時是、現在依然是與其他東西一樣的商品,生産、銷售和買賣貨幣與生産、銷售和買賣其他商品一樣能夠産生利潤,甚至更容易,更有利!當然,要想賺取利潤,生産、運輸等等的成本必須低于預期的銷售價格。情況通常如此,除非白銀的供給增加得太多或太快,迫使其銷售價格跌到生産成本之下。西班牙(美洲)生産者和其他生産者有時也遇到這種情況。這時,他們就不得不尋找技術手段或其他手段來降低生産成本或減少産量和供應量,直至價格重新上升到足以彌補成本的平。黃金、銅、貝殼、紡織品、食品以及其他各種商品也都是這樣。
一旦這種貨幣被生産出來,它就能夠按照一定的利潤來出售,它的價格會高一些——相對其他商品而言,無論後者是某種其他形式的貨幣還是別的什麼。因爲貨幣的價格基本上是由當地的和世界的供求關系決定的,它就會從供給相對較大的地方流到相對較低的地方。供大于求的地方的白銀價格會低一些,求大于供的地方的價格會高一些,這就吸引著白銀從一地流向另一地。因此,正是私人企業或公共(家)生産者對利潤的追求,使得貨幣從此地的低價市場流向波地的高價市場,當低價市場在本地,而高價市場在別的地方的時候尤其如此——多麼像在周遊世界。
這當時是大貿易公司和家政府的一項業務,而且往往是一項主要業務。當然,這也是銀行家、高利貸者的一項主要業務,還往往是商人、消費者、甚至所有人的一項業務。在礦藏豐富的地方,尤其在美洲,白銀的供給價格較低,而在越遠的地方乃至地球另一面的亞洲,價格越高。這也就是爲什麼銀幣主要是繞著地球向東旅行,遠抵亞洲。當然,它也向西流動,先跨越太平洋,再從日本跨越中
海。再有,這也是歐洲人在世界經濟中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業務,因爲他們在興旺的亞洲市場上沒有別的什麼東西可以出售,尤其是由于他們本
的生産不具有競爭能力。除了歐洲從美洲殖民地……
白銀資本第三章 貨幣周遊世界,推動世界旋轉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