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國家興衰探源>第二章 邏輯方法

《國家興衰探源》第二章 邏輯方法

經濟類作品

  

(一)

  本書的論述從分析集團行爲中的矛盾現象入手。一般認爲,具有相同利益的個人或企業的集團,均有進一步追求擴大此種共同利益的傾向。因此,美guo政治學科的許多學者長期以來都認爲:具有共同政治利益的公民會組織起來進行議會的院外遊說活動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全ti人民中的每一個人均可歸屬于某一個或幾個這樣的集團,從而這些相互競爭集團所施加的壓力彙總起來就決定了政治活動的進行。同樣,他們還相信,如果工人、農民或消費者遇到壟斷勢力侵犯他們的利益,他們可以通過代表其利益的組織(工會或農會)來幹預市場或要求政府采取保護政策,從而最終消除這種威脅。從更大範圍看,一般認爲整個的社會階級將代表其成員的利益而行動;當然,這種觀點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馬克思的論點: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産階級控製了政府並使之爲本階級的利益服務,但當資産階級對無産階級的剝削加劇到一定程度,而且其僞裝被揭露之後,工人階級就會起來革命以捍衛自己的利益,並建立無産階級專政。總之,如果屬于某一集團或階級的個人之間的共同利益足夠大,同時他們又都意識到了這一事實,則該集團或階級將在某種程度上按照其共同利益采取行動。

  如果我們深入推敲一下上述假設所包含的邏輯,則不難發現這種論斷無疑從根本上是錯誤的。設想一群消費者都認爲某一商品價格的上升是由于某種可惡的壟斷集團或稅收所引起,或者一批工人意識到自己的工資低于應有的shui平。試問:在此情況下,倘若一位消費者試圖抵製此種壟斷或去說服議員提出減稅的議案,或一位工人試圖組織罷工行動或爭取議會通過最低工資法案,則其最有利的行爲准則爲何?如果這位消費者或工人花費幾天時間和若幹金錢來發起一次抵製活動,或組織一個工會,或向議員進行遊說以爭取更有利的立法,則他或她將犧牲一部分時間與金錢,那麼,這種犧牲的收獲是什麼?作爲個人而言,其收益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他最多也只能使原有的狀況稍微改善一些。在任何情況下,他只能取得其行動收益的一個極小份額。這種集團利益的共有xing本身就意味著:任何個人爲此共同利益作出的犧牲,其收益必然由集團中的所有成員所分享。上述抵製行動、罷工或院外遊說的成功,將爲該集團的每一成員帶來價格或工資上的利益,從而在一個大的集團內,作出犧牲換取集ti利益增長的任何個人,都只能獲取此利益的極小一部分。由于任何集ti利益都將爲集團內每一成員所分享,因此,對爭取此利益毫無貢獻的成員將與爲此作出犧牲的成員獲得同等利益。即使喬治對爭取集ti利益並不積極或根本不感興趣,他也將同樣坐享其成;因此,如果不存在上節內未提到的其他因素,則合乎邏輯的結論只能是:集團行爲根本不可能發生。于是,這種顯然矛盾的現象就是:任何大型集團,如果其成員都是有理智的人,就不會爲其共同利益采取行動。我們在以後還要討論:在何種特殊情況下這一邏輯不能成立。

  有關這種矛盾現象的詳細分析,讀者可以參看拙作《集ti行動的邏輯》一書。該書闡明了美guo所發生的曆史事實,完全可以系統地支持這一論斷(其中考慮了該guo全部有勢力的利益集團);作者所了解的其他guo家的個別事例也全部符合這一邏輯。由于本書是《集ti行動的邏輯》(以下簡稱《邏輯》)一書的續篇,而且大部分內容是前書論斷的應用,因此,擬對本書進行認真評論的讀者最好也參閱《邏輯》一書。對于不願花費過多時間去閱讀《邏輯》以及只准備略讀本書的讀者,作者將在本章前一部分扼要地重述一下《邏輯》一書的主要論點,以便他們理解本書後續部分;但在本章的其余部分中,則不擬繼續重複《邏輯》一書的內容。

  

(二)

  《邏輯》一書內的發現之一就是:從本質上看,各種機構的活動,如工會、行業集團、農會、卡特爾、guo會的院外集團等(甚至一些無固定組織形式的共同利益集團),對其成員所提供的利益與guo家爲其人民所提供的利益xing質相似。這些團ti的集ti利益(或集ti商品),如果對其中一人有利,則必然會對其中的一層人或全ti成員有利。政府在法律、社會秩序、guo防或防治汙染的措施將有利于全guo或某一地區的所有人民,農會通過院外遊說活動爭取到減稅措施也將有利于生産該種農産品的所有農民。同樣,如前所述,工會贏得的工資增加也將有利于這一行業的所有工人。總之,每次院外遊說活動所取得的立法或法令上的變革將爲一層人提供共享的利益,而每一企業集團(即“卡特爾”)在市場或工業中所采取的提高價格的行動,當該種商品的供應量受限製時,必然會使所有經銷商在高價出售中獲利。

  如果一方面是政府與企業集團運用其政治權力或市場權力,而另一方面其産品屬于公共福利或集ti的商品,這些産品理應有利于該集團或階層的所有成員;因此,這兩類機構也將同樣出現前述邏輯上的矛盾現象:即這類集團的服務對象,即個人或單位企業,一般不會主動地爲支持該集團的活動而作出犧牲。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如果僅僅考慮自願與個人有理智的行爲這兩個因素,則無論是政府或卡特爾(以及院外遊說活動)都不可能存在,除非這些個人有其他的動機,而不僅是爲了分享這些活動所産出的集ti福利。當然,世界上chuchu都存在著政府,而且經常進行著院外遊說活動和建立卡特爾組織的行爲。如果上述論斷正確,結論只能是:政府與其他機構的存在並不依賴于它們的公共服務,而是依靠其他的因素。

  對于guo家政府而言,上述論點在《邏輯》一書寫成之前就已被人闡述過:政府不是靠公民的自願貢獻而是靠強製xing的稅收來支持的。公衆對這種強製往往並不太反感,因爲多數人可能直覺地感到:集ti利益既不能在市場上自由購買,也不會有任何機構會自願資助,只能靠征稅來支持;正如以上所述,每個人從自己向政府支付的份額中只能取回極少數量的政府服務,但毫無例外地可以享受由他人所支付的任何數量的政府服務。

  對于通過政治的或市場的行動爲其成員提供集ti利益的其他機構而言,其情況不像政府那樣明顯易見,但也並不難理解。這類機構,特別是其中的大型機構,一般都不是依靠所提供的集ti利益取得其會員的支持,而是由于它們有機會獲得一種特殊的手段,即作者所謂的“選擇xing刺激手段”。選擇xing刺激手段系指該機構有權根據會員有無貢獻來決定是否向其提供集ti利益。

  選……

國家興衰探源第二章 邏輯方法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章 邏輯方法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