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本書中始終強調前人與當代作家在本領域內的貢獻,注明本理論中哪些部分取自前人的著作,並闡明無論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均有積累或繼承
。作者這樣做的理由可能部分地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凡過分自誇本人研究成果的新穎
與完全否定前人成就的作家,其作品往往是最缺乏獨創
的。如果這種看法是普遍成立的,就必須批評與此相反的態度。作者甯願在一座宏偉的大教堂建築上添上一座尖塔、一個洪門、甚至一點兒裝飾,以期與之共同流芳千古,而不願單槍匹馬在平地上建造一所茅舍,當時代風尚一轉之際就化爲烏有。因此,作者在本章內將繼續奉行這一方針,繼續引用與推薦前人的某些貢獻;但這種方法在本章內産生了兩個困難。
第一個困難在于作者將要討論先前各個方面的貢獻以及該議題的固有的困難。本章的敘述不可能太簡單也不可能跟先前各章那樣很少采用術語。因此,過去沒有學過經濟學的讀者可能閱讀起來比較困難;但作者竭誠希望每位讀者都能堅持閱讀到底。作者很自然地把他認爲最精彩的部分留在最後這一章內闡述:其中含有對本書理論的最有力證明,以及它在現行公共政策問題上的可能最爲重要的應用。不僅如此,作者還認爲:那些並非經濟學家的讀者既然已能夠堅持讀完前面幾章,必定聰明過人,能夠由閱讀全書最gāo cháo的這一章得到極大的樂趣。作者承認這種用詞未免有奉承部分讀者之嫌,同時也不適當地間接地擡高了本書的身價。但作者真誠地認爲,無論根據學術上或政治上的理由,已讀過前幾章的非經濟學家的讀者堅持把本書讀完是非常重要的。爲此,作者花費了相當多時間盡可能使本章的論點易于爲所有聰明的讀者所理解。作者自信,本章內所討論的這些問題,在其他著作中還沒有這樣簡單而明了地闡述過。
第二個困難是:本章內所涉及與加以推崇的許多著名經濟學家之間往往持不同見解,甚至相互指責。在前幾章內這個問題並不如此嚴重。雖然從經濟學界以外的人看來,經濟學家之間總是意見分歧的,但在微觀經濟學領域內(即單個的企業或市場行爲)多少還有一致之,從而有助于作者發展前面幾章的理論。絕大多數嚴肅認真而且學識淵博的經濟學家,無論持右翼或左翼觀點,也無論屬于何種學派,基本上接受同樣的微觀經濟理論。他們對于許多實際的微觀經濟政策的看法也往往令人驚訝地一致;例如在前面兩章內討論過的關稅與保護貿易問題等等。不幸的是,許多贊成並采用同樣微觀經濟理論的經濟學家,在宏觀經濟問題上卻激烈地相互爭辯,例如對于滯脹、失業和整個經濟的起伏的研究等就是如此。
這種相互矛盾的局面可能意味著,作者必須放棄將自己的理論建立在前人基礎之上的方針。如果不同的經濟學家相互攻讦、莫衷一是,那麼讀者又怎會認爲作者所引用並推崇的前人著作是可信的呢?然而,作者從各種派別爭論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經濟學就像一座建造了幾百年的大教堂,還要在衆說紛壇中繼續施工。在建造其中某一部分時,石匠們可能各持己見,但作者深信,他們在爭吵的同時也開鑿好了建造這幢大廈所需的各式各樣的花崗石塊。
對宏觀經濟理論的意見特別分歧的原因何在呢?有些經濟學家認爲,這是由于一方或雙方在邏輯上有錯誤的緣故。盡管存在著許多邏輯上的錯誤,但可以用雙方均能接受的邏輯法則來證明這些錯誤。不僅如此,指出此種邏輯錯誤還具有巨大的學術上的吸引力,而且也不致于使這種錯誤延續如此長的時間。從各種派別的一些代表人物在辯論中所顯示的機智程度,以及從他們使用微觀經濟理論的技巧看,都表明邏輯上的錯誤決非這種意見分歧的主要根源。當然,某些理論的衛士們固執己見,甚至達到狂熱的程度,可能會使他們不能冷靜地推理;但即使如此,仍然難以說明爲什麼這種狂熱在經濟學的某一領域內所引起的錯誤與分歧會比另一領域多?
當對經驗推理産生爭議時,問題就不是那樣易于辨明了。有時不同學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對不確定經驗論據的不同判斷。當主要以經驗爲依據時,對那些能指出哪一派最有可能是正確的經驗主義研究者的回報將是很大的。如果只需要進行某項調查就可以判明爭論雙方的是非,則肯定會進行此種調查。然而,正如作者在其他著作內所指出那樣,與公共品相似,宏觀經濟學及貨幣政策至少對于整個
家的影響是不可分割的。在許多領域內,公共品與貢獻之間的因果關系或其“社會生産函數”特別難于估計;因爲進行大單位實驗的代價極高,而少量的大單位又意味著曆史的過程僅能提供少數幾個客觀實驗。因此,貨幣、財政及工資一價格政策在不同條件下各種組合的實際效果在獲得附加證據以前往往是難以確定的。這可能是引起宏觀經濟學意見特別分歧的部分原因。
意見分歧的另一原因在于:每一種參與論爭的理論雖然會包含某種正確甚至是精確的見解,但它也只是一種適用于特殊環境的特殊理論。每種經濟理論所適用的範圍是不同的。不幸的是,即使像作者一樣非常尊重經濟學這一職業的人說來,也不得不承認每種理論的支持者之中不免有些教條主義者。各種理論中教條主義的代表人物顯然認爲他所擁護的理論中凡有價值的深刻思想都是絕對真理,而把其他理論在同樣條件下所暴露出的缺點說成一無是
。這些教條主義者的錯誤在于不自覺地以偏蓋全,即抓住一點就否定對方的一切。當然,具
的或不完整的理論也可能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爲事實上各種理論無一不是複雜現實中的簡單抽象,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說,各種有用的理論都必然是不完整的。甚至每種理論中的教條主義代表人物也承認,他們的理論比之于其他所說明的現實材料完全是隨機選取的、次要的、例外的、或不屬于經濟學範圍的。
就某些應用而言——例如現時美等
選擇宏觀經濟與貨幣政策——,有些理論的不完整
成了致命的弱點。如果一種理論它是由有待解決的問題的非常本質的部分抽象出來,那麼這種理論的致命弱點就是它的不全面
。本章將著重闡述:雖然所有爲人熟知的宏觀經濟理論都各有其深刻與重要的含義,但由上述觀點看來,都嫌過于簡單——或者說,每種理論的核心部分都存在著較大的漏洞。
那麼宏觀經濟理論特別分歧的最後一個根源是每種熟知的宏觀經濟理論的應用都達不到現時目的。即使其中某一理論具有像達爾文的“進化論”……
國家興衰探源第七章 滯脹、失業與經濟周期:宏觀經濟學的進化論方法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