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國家興衰探源>第七章 滯脹、失業與經濟周期:宏觀經濟學的進化論方法第2小節

《國家興衰探源》第七章 滯脹、失業與經濟周期:宏觀經濟學的進化論方法

第2小節
經濟類作品

  [續國家興衰探源第七章 滯脹、失業與經濟周期:宏觀經濟學的進化論方法上一小節]或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學說那樣強大的說服力,也仍然有人要加以反對。但各種爲人所熟知的宏觀經濟理論都沒有被該領域內的第一流科學家所排斥。當科學上末能取得一致意見時,一般都是由于尚未找到正確的方法。在經濟學發展史中,現代的宏觀經濟學可以說是chu于空前興旺的百花齊放的時代。

  

(三)

  在各種爭論的理論中,本章內擬加以討論的幾種是:凱恩斯理論、貨幣主義理論、“非均衡”理論、與理xing預期“均衡”理論。有時也將貨幣主義與理xing預期或均衡模型看作是同一種理論,或許是同一理論的不同部分:因爲支持兩者之一的人,大多數也贊同另一種理論。同樣,非均衡理論往往也被看作是凱恩斯經濟學的較現代形態。然而,爲了某種目的,指出這些模型之間的差異以及它們各種非典型的組合是非常重要的;本章的情況正是如此。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經濟理論或派別,在報紙上或政治xing的辯論中,時常有人提到它們,但它們在學術刊物中並未受到重視。在此,我們將不討論這些理論或派別,因爲它們過于空洞或膚淺,無助于研究我們的問題。

  凱恩斯主義與貨幣主義之間的辯論,絕大部分都集中在下述方面:對應于某種經濟總産出shui平,何種因素決定支出shui平,何種因素決定貨幣需求或名義貨幣需求(即未對通貨膨脹率進行修正的)。貨幣主義者認爲:貨幣數量的變化是引起名義收入shui平變化的唯一重要的和本質的根源;而凱恩斯理論還認爲政府預算的赤字或盈余以及財政政策一般也對決定經濟的總需求shui平起重要作用。

  雖然凱恩斯理論像貨幣主義模型那樣,主要集中于回答何種因素決定總需求shui平,但絕對必須牢記的是,凱恩斯那本劃時代的巨著是以下述思想爲其出發點的(他的理論的實質部分建立在這種思想的基礎上):即很大而且相當重要的一組價格受到需求變化,而實際上是供求變化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影響。

  凱恩斯從抨擊下述古典(或正統)假設入手提出自己的論點,這種假設是:“雇傭一定數量勞動力所付工資的效用等于此種勞動力雇傭量的邊際負效用。”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曾經支持過如下的論點:即如果一批工人通過工會商定達不到規定的工資shui平就不去上班,于是這一工資shui平就造成了失業,而這種失業不屬于非自願失業,相反它是工人們自己的集ti選擇。而凱恩斯正好假設了這樣一種情況:

  “降低現行的貨幣工資shui平將導致目前受雇勞動力數目的下降(由于罷工或其他原因)。但這是否意味著現行的實際工資shui平准確地反映了勞動力的邊際負效用呢?不一定如此。這是由于:雖然現行貨幣工資的減少將會導致就業勞動力的減少,但並不意味著由于物介上升(即生活費用的提高)而引起的貨幣工資貶值也會導致就業勞動力的減少。換句話說,在一定範圍內,勞動力的需求取決于某種最低的貨幣工資額,而非最低的實際工資量……。而日常的經驗也告訴我們,毫無疑問,在一定的限度內,勞動力的價格是以貨幣工資而非實際工資來規定的,這種狀況是現實存在的正常情況,而絕非只是一種可能xing

  “但我認爲,在工資的總額發生變化時,可以發現,實際工資與貨幣工資兩者往往同時變化,而且通常向相反方向變化。這就是說,當貨幣工資提高時,往往可以發現實際工資反而下降;或當貨幣工資下降時,實際工資卻提高了……。

  “爲提高貨幣工資而進行鬥爭的結果主要影響不同的勞動集團之間實際總工資的重新分配,而並不影響每一勞動力平均的實際工資……。一群工人組織起來的主要原因就是爲了保護他們實際工資的相對份額。”

  在凱恩斯的著作“貨幣工資的變化”一章中,他強調指出了“黏xing”(變化很慢的)工資的主要作用,以及引起這種“黏xing”的一種製度:

  “由于沒有任何方法能同時按比例減少所有工業部門中的貨幣工資,因此所有工人都力圖抵製他們自己部門工資的下降以保障自身的利益……

  “實際上,每當chu在沒有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工人總是采取集ti行動自動地減低其工資要求,從而使貨幣需求量下降並使利率也降低以便達到充分就業。這無異于工會實際上代替了銀行支配著貨幣供應,假使如此,則貨幣管理乃以維持充分就業爲目標,實施管理者是工會,而不是銀行ti系。”

  當然,凱恩斯對于不充分就業下的均衡的解釋並不限于黏xing工資這一假設;在凱恩斯以前的經濟理論已將不充分就業的原因歸之于超過現實許可的工資shui平,而凱恩斯則企圖使自己的理論有別于前已存在的理論。事實上,凱恩斯解釋了爲何降低貨幣工資不一定導致充分就業;而且證明,如果導致充分就業,就無異于“工會支配了貨幣供應”。如所周知,凱恩斯對貨幣需求理論還有許多新概念,它們在凱恩斯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事實上,凱恩斯的理論雖然強調有效總需求的變化,特別是通過政府預算的盈虧進行調節,並宣稱完全能由需求方面來解釋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的根源,但它仍然基于如下的假設:即存在多種影響工資的力量,在一定範圍以及至少在某一時期內它們以各種方式起作用,對此不能由對勞動力需求的增減或個人對勞動與休息時間的抉擇來加以解釋的。

  不幸的是,凱恩斯並未解釋工資爲何呈黏xing的真正原因,也未說明工資爲何停留在這一shui平而非另一shui平上,及其停留時間的長短。看來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爲這種黏xing正好與經濟學家在研究個人行爲時通常觀察的有意識或優化的行爲不一致。凱恩斯理論的這種缺陷——即其理論建築在一種與其他經濟理論相違背的特定的假設上——曾經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使主流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以及反凱恩斯學派)束手無策。作者還認爲,這種缺陷也是70年代某些宏觀經濟政策失誤的原因之一。

  在非均衡理論或以研究某些市場不能結清爲基礎的宏觀經濟理論著作中,也由于無法解釋一定工資與價格shui平的黏xingchu于類似的困境。所謂市場不能結清,系指市場上不能使所有願意在現行價格下進行交易的人都可以自由交易,因而産生持續的短缺或過剩現象。在這一領域內,羅伯特·巴羅(robert barro)及赫謝爾·格羅斯曼(herschel grossman)在他們的權威xing著作中,曾以科學而直率的態度強調了這種困境:

  “我們討論中的另一個疏忽引起了特別的麻煩而應當引起直接的關注。雖然討論中已強調了在市場不能結清的價格下進行交易的涵義……

國家興衰探源第七章 滯脹、失業與經濟周期:宏觀經濟學的進化論方法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七章 滯脹、失業與經濟周期:宏觀經濟學的進化論方法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