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第24章 工業與事業的穩定及存續原則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第24章 工業與事業的穩定及存續原則

經濟類作品

  我們假使考察一下工業各個部門的起源與發展過程,就會發現,它們那些改進的cao作方法、生産的有利條件、機器建築、經驗技術以及使它們能夠有利地購入原料、有利地銷售産品的知識和交往關系,都是逐漸累積起來的。我們可以大膽他說,在通常情況下,改進和擴充已成的事業要比創立新事業容易得多。到chu看到的情況是,經過了好幾代的老商店賺的錢總比新鋪子的多。凡是在guo內已組成立的xing質相類的工業部門爲數越是少,要創辦一個新企業就越困難;因爲在這樣情況下,所有管理人、監工和工人必須在guo內先行訓練,否則就得向guo外招請,而事業興辦以後是否有利可圖,既然沒有經過充分考驗,資本家就不免缺乏信心。如果將任何guo家各類工業在不同期間的情況比較一下,我們就會隨chu發現,這些工業如果沒有意外原因使它們受到損害,讓它們一代一代地傳下去,那麼不但在價格的低廉方面,而且在數量與質量方面,都會表現顯著的進步。相反地,如果由于外在的有害原因,如戰爭、地方上的劫掠等等,或者如專製政府的虐政或狂妄措施(例如南特敕令的撤銷),也可以使整個guo家的全部工業或工業的某些部門後退幾個世紀,因此反而落在以前在工業上趕不上它的那些guo家的後面。

  這是任何人一想就可以明白的,就一切人類製度來說是這樣,就工業來說也是這樣,其間有一個自然法則,同勞動分工及生産力聯合的自然法則很相類似,是所以能在這些方面獲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因素;這就是這樣一個原則,爲了達到同一個目標,一連幾個世代的力量會適當地結合在一起,共同地、同樣地參加爲達到這個目標所需要的努力。

  正是由于這一原則,所以在世襲王位的情況下,對guo家力量的存續與發展,比在選舉王位經常更換統治皇族的情況下,不知要有利多少倍。

  凡是長期chu于適當組織的立憲政ti下的guo家,在工商業和海運事業方面就會獲得那樣巨大的成就,部分原因也是由于這一自然法則的作用。

  只有借助于這個自然法則,印刷術發明對人類進步的影響才能獲得部分的解釋。印刷術首先使人類在知識和經驗上的所得有可能比較用口傳方法進一步妥善、完整地傳給後代。

  有的古代guo家有不同種姓的階級區別,古埃及還有過這樣的法律,子孫必須繼承上代的yi缽,從事于同樣的行業或職業;所以會有這類製度,無疑地一部分是由于對這一自然法則的認識。在印刷術沒有發明與推廣以前,爲了使技術與行業得以存續與發展,這樣的規定看來似乎是不可少的。

  行會和同業公會部分也是由于這樣的考慮而未的。技術與科學之所以得以存績並取得進步,所以能代代相傳,在很大程度上應當歸功于古代guo家的僧侶階極,歸功于寺院和大學。

  過去的教團、騎士團以及教皇職位所以會獲得那樣大的權力和聲勢,正是由于它們所向往的總是同一個目標,後一代總是在繼續努力于前一代未竟的事業。

  從物質成就的方面來看,這一原則的重要就更加明顯。

  各個城市、寺院和社團在建立各種事業方面所支出的費用總計,也許比它們當時所有全部財産的價值還要大。只有世代相傳,把積蓄專門用在同一偉大目標上,才能彙成這樣大的財力。

  我們可以看一看荷蘭的運河和堤防系統,這是好幾代的勞力和積蓄的結晶。一個guo家的運輸系統或防禦工事系統是要經過好幾代不斷的努力才能完成的。

  guo家公債製度是近代政治最巧妙的一種創造,對guo家來說是一種福利,因爲可以用它來作爲一種手段,使這一代的成就和努力所費去的代價得以分攤到以後幾代;這裏所說的成就和努力爲guo家産生的利益,指的當然並不是一時的,是長遠存在的,由此使guo家的存續、發展、偉大、權力與生産力的增長獲得了保證。但是如果把公債作了不適當的利用,用于對guo家無益的消耗,因此對後代的進步不但不起推進作用,而且事先剝奪了後代從事于guo家偉大事業的手段,或者把支付公債利息的負擔,不是加在資本的方面,而是加在勞動階級消費的方面;只有這樣做,這個製度才會成爲禍胎。

  guo家公債是現在一代對後代開出的支票。采取這一行動的原因,可能是專爲這一代的利益,可能是專爲後代的利益,也可能是爲了兩者的共同利益。這個製度只是在上述第一個情況下是應當反對的。但是如果目的是在于維持與促進guo家的富強,而在這方面所需要的資力不是這一代的力量所能勝任,因此借助于發行公債這一手段時,這一類情況都屬于上述未一範疇。

  就現在一代的支出來說,再沒有比改進交通運輸工具方面的支出更加絕對地特別有利于後代的,這是因爲這類事業,除了一般總是能使後代的生産力有所提高以外,隨著時間的進展,還能夠不但爲所費的成本按照不斷增長的比率滋生利息,而且産生紅利。由此可見,現在一代不但有理由把這類事業的主要經費和它的適度利息(當事業還不能産生足夠的收入時)推給後代負擔,而且如果把負擔、甚至負擔的相當部分加在自己肩上,那就是對自己、對guo家經濟的真正基本原則有欠公道。

  當考慮到guo家生産事業的存續這個問題時,如果仍然回到構成生産事業的主要部門、工業和農業的方面,就可以看出,雖然對農業來說,存續問題也很關重要,然而這個生産部門如果發生了中斷狀態,比較工業chu于同樣情況時,受到的損害要輕得多,損害的xing質也沒有那樣明確,而且對于不幸的後果進行補救時,也要容易得多,迅速得多。

  農業受到的損害或發生的中斷情況不論怎樣嚴重,農業經營者個人實際的需要與消費,從事于農業時所需技巧與知識的普及以及cao作方法與所需工具的簡單,都足以使農業不致于完全停頓。

  即使受到了戰爭的蹂躏,它也會很快地重整旗鼓。不論是敵人或guo外競爭者,總不能把農業的主要手段土地拿走;要使良田變成荒地,或使鄉村人民失去經營農業的能力,也得經過一連好幾代的不斷迫害才會落到這樣地步。

  工業的情況就不同,即使是極輕微的、爲時極短暫的間斷,也會發生嚴重影響,如果間斷的時間稍久,就會成爲致命傷。任何工業部門,進行時所需要的技術與才能越多,所需的資本數量越大,辦理這一工業時所投資本陷入的程度越深,一旦發生停頓,所受到的損害就越大。這個時候機器和工具的價值等于廢鐵和木柴,廠房成爲廢墟,工人和技工不得不流徙到別的地區或靠農業工作維持生活。于是只有經過幾代的辛苦經營才能建成的生産力與財産的一……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第24章 工業與事業的穩定及存續原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24章 工業與事業的穩定及存續原則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