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第3章 荷蘭人上一小節]力遍及全球每一角落,甚至使這樣的情勢也許曆許多世紀而不衰——這時要實現這樣的野心,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理概念,只是一個人的意志的運用。
但是查理五世和他那個情乖張的兒子所采行的卻是恰恰相反的政策。他們甘願成爲癡迷狂妄一派的領導,要使尼德蘭趨于西班牙化,以此作爲主要目標。這個政策的結果如何,史乘上自有記載。荷蘭的北部地區,由于它原有的優越因素,獲得了獨立地位;而南部地區的工商業和技術則破壞在政策執行者的手裏,只有遷避到別的
家的那部分才幸免于災殃。這時世界商業中心已不是安特衛普,代之而興的是阿姆斯特丹。荷蘭各城市在很早時期,由于布拉奔地方的騒亂,已經吸收了大批比利時羊毛織工,現在更無余地可以容納全部比利時的流亡者,結果有很大部分不得不流入英
和薩克森。
爭取自由的鬥爭在荷蘭産生了一種在海上冒險的勇敢精神,在這樣的精神下顯得任何困難、任何危險都是不足道的,而恰恰相反,癡迷狂妄的精神幾乎使西班牙完全失去了前進的勇氣。荷蘭主要靠了對西班牙商船、特別是載有金銀財寶的貨船進行私掠、損奪而養肥了自己。它用了這個方法與伊比利安半島及比利時進行了大量的非法買賣。葡萄牙與西班牙合並以後,荷蘭占有了葡萄牙在東印度群島殖民地的主要部分,還獲得了巴西的一部分。直到十六世紀上半期止,荷蘭在工商業、海運事業、殖民地經營各方面都超過英,超過的程度正與今日英
在這些方面超過法
的程度一樣。但是隨著英
革命的發生,情勢自然而然地有了巨大變化。爭取自由的精神在荷蘭逐漸轉化成爲只是一種平凡的
民精神。正象一切在單純商業精神下的貴族政
一樣,眼前情況似乎一切都很好,並沒有什麼破綻;荷蘭人只要他們認識力所能及的目的僅僅是在于保全身家
命,在于物質利益,就顯得自己是能夠幹些大事的。可是比較深謀遠慮的政治手腕卻是在他們的認識能力範圍以外的。他們沒有看到,已經獲得的優勝地位,必須有大
的基礎,必須有強毅的民族精神的支持,才能維持不墜。另一方面,有些
家的民族精神在君主政
下已經有了大規模發展,而它們的工商業則尚
于落後地位,它們眼看到荷蘭這樣渺小的一個
家,而在工商業、漁業、海軍力量等等方面卻
在它們之上,這就使它們激起了一種羞辱的心情。這時在英
不但存在著這種心情,與之並存的還有革命以後的那種朝氣和新生力量。英
頒布的航海條例,就是在這種激動心情下直摔到荷蘭這個當前的霸主面前的一封挑戰書。一旦沖突表面化以後,情勢就非常明顯,英
民
的氣魄要比荷蘭的雄偉得多。演變的結果如何是沒有杯疑余地的。
法跟著學了英
的榜樣,據科爾伯特估計,當時全部海上運輸貿易所使用的船舶的二萬艘,而其中爲荷蘭人所有的達一萬六千艘,這個數字同這樣一個小
是完全不相稱的。由于波旁皇室繼承西班牙王位的結果,法
的貿易得以擴展到伊比利安半島與地中海東部沿岸各
,這些都是對荷蘭人極端不利的。同時法
對它本
工業、海運事業與漁業實行的保護措施,也使荷蘭工商業受到了莫大的損害。
荷蘭對北歐各貿易的大部分、它與西班牙及其殖民地進行的非法貿易、它對東印度群島及西印度群島貿易的大部分以及它的漁業,都已轉到了英
人的手裏。但對它打擊最嚴重的是1703年的麥修恩條約。荷蘭對葡萄牙、葡萄牙屬地及東印度群島的貿易從此受到了致命的打擊。
荷蘭在外貿易方面喪失了這樣大的部分以後,結果與漢撒城市及威尼斯過去的遭遇如出一轍——大宗的物質與精神資本這時在荷蘭已感到無用武之地,就以移民或貸款形式轉向別的
家,這些
家這時已從荷蘭手裏取得了荷蘭昔日占有的優越地位。
如果荷蘭能與比利時、與來因地區、與德北部聯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一個完整
家,英
和法
就不容易象它們所已經順利完成的那樣,使用戰爭和商業政策來削弱它的海軍力量,削弱它的
外貿易和
內工業。象上述那樣構成的一個
家,就可以用它自己的商業系統與別
的商業系統進行競爭。即使由于那些別的
家工業的發展,使它自己的工業受到了些損害,它也可以靠它
內的資源,加上在
外建立的殖民地力量,使創痛得以充分複原。荷蘭所有的只是沿海岸一片狹長的土地,只是由日耳曼漁夫、海員、商人和製酪者組成的一小撮人口,但是它卻企圖把自己建成一個強大
家,同時對于在它後部的腹地(實際上它本身就是屬于這個地區的一個部分)卻看作是
外領土,並以此相對待——這就使它在挫敗以後難以恢複。
荷蘭這個例子,正與比利時、漢撒城市、意大利各共和的情況一樣,它所說明的是,如果所
的外
環境不利,單靠私營工業是不足以維持整個地區或整個
家的工商業和財富的;還有一層,個人的生産力大部分是由政府的政治組織與
家的力量得來的。比利時的農業在奧
統治下再度獲得了發展;當它與法
聯合時,它的工業已發展到了前一時代的巨大規模。荷蘭當孤立無援時,從來就沒有能夠爲自己建成一個獨立的商業
系,與大
相競爭。但是當1815年實現普遍和平後它與比利時合並時,在
內資源、人口與
土方面就獲得了極大的增進,使它得居于大
之列,並且擁有了巨大的各種各樣的生産力量,這時我們看到在尼德蘭也建立了保護製度,在這個製度的影響下,農業、工業和商業都獲得了顯著的進展。這一合並現在又告解散(解散的原因不屬于本書研究範圍以內),因此保護製度在荷蘭就失去了它所依據的基礎,而在比利時則依然存在。
荷蘭現在所依靠的是它的殖民地和對德運輸業。但是再來一次大規模海戰時,它的殖民地就會岌岌可危,同時德關稅同盟對于它的利益所在看得越清楚,越是要進一步運用它的力量,就會越清楚地認識到把荷蘭包括在關稅同盟以內的必要。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第3章 荷蘭人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4章 英國人”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