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經濟增長理論>第二節 方法論第3小節

《經濟增長理論》第二節 方法論

第3小節
經濟類作品

  [續經濟增長理論第二節 方法論上一小節]個層次進行。低級的研究是我們試圖發現事物如何發生變化和發生變化的原因;到了高級研究,我們就要預測將會發生什麼情況。低級的研究是社會理論家的主要任務,可是高級的研究當然最爲激動人心,同時也可以說是最爲愚蠢。

  社會理論家在進行低級研究時試圖發現重大的可變因素、它們有關的份量以及它們之間如何同時和及時地相互聯系在一起。到了高級的shui平,社會理論家就要預測全部可變因素是如何發生變化的,而這點又使得進行預測成爲不可能。

  大多數的預測只不過是方法的實際運用:若是我們說答案取決于a到z可變數的行爲;並且我們假設a到g保持不變,而h到r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發生變化,那麼我們就能預測結果將是如此這般,爲了能對將要發生的事件進行預測,我們必須知道所有可變數將發生什麼情況;我們必須知道在特定時間內是否將會發生戰爭、地震,或産生流行xing感冒,或在某一關鍵時刻某些有影響的人士誕生或逝世,或者發生影響事件發展的成千上萬的其他事件。這類事件許多事先是無法得悉的;即使可以事先得悉也絕無一人能夠提出一種方程式ti系,將千百萬決定未來的可變數都包括在內。因此,我們只能對“假若……那麼……”的變化作部分的預測。這類例證有:我們在實際運用某些經濟動力學問題時所運用的差數方程式;又例如李嘉圖的經由人口和報酬遞減律走向停滯的經濟增長理論;又例如熊彼特的有關西方資本主義製度發展的預測。這些方法上的實際運用往往似乎會超過預期效果,因爲不少作者自己並未察覺,或者他們未能向讀者交代清楚實際運用假設的基礎。他們通常也不能正確地預測未來,因爲他們弄錯了系數,或是系數起了變化;或者因爲弄錯了可變數的關系、或可變數關系起了變化;或者因爲被忽視的新的可變數變成了重要的因素。用不著對這些實際運用的失敗感到難爲情,因爲只有找出假設不充分的原因,我們才能期望對社會變化的狀況和緣由得到一個較爲完整的了解。

  在本書寫到社會變化的緣由時我們具有充分的信心,但是寫到社會可能往什麼方向變化時則信心不足或者說毫無信心。關于變化的過程存在少數已充分確立的概括——比如說誰最可能是革新者、模擬的作用、抵製變革的根源以及增長的邏輯過程等等。這些概括看來在下述意義上可以普遍應用,即今天社會變遷的過程與二千年前的大致相同、在chu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社會中也大致相同。因此,在寫到這些事件時,我們可以把人類全部曆史作爲我們的研究範圍,而不必去尋求社會組織在各個不同階段的不同規律。這種情況與我們研討適合xing問題大致一樣;人們對待財産、報酬、或生兒育女的態度是有區別的,可是不同的社會具有足夠的共同觀點使得我們有可能推演出人類行爲的某些普遍規則。因此,倘若發生了變化的話,我們能夠說出變化將是怎樣發生的。但我們無法預見到將要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關于方法論的這一導言也許會有助于說明爲什麼本書沒有采用其他經濟發展分析中可以看到的探討途徑。我們不相信有可能說明某個社會製度將會如何發展,因此,我們不像李嘉圖、馬克思、湯恩比、漢森或熊彼特那樣陳述社會發展規律的理論。我們不相信每一個社會存在必須經曆的發展階段,是從原始階段進到封建社會,再進入交換經濟,因此,我們不步孔德、馬克思、赫伯特·斯潘塞或韋伯的後塵。我們的全部預測的基礎要腳踏實地得多,即探討富裕guo家在發展中所發生的變化將在多大程度上也許可望在較貧窮guo家裏重現,如果後者發展的話。有時我們能頗有把握地回答;例如,從事農業人口的比例將下降,或者說地位觀念的關系將不斷讓位給契約關系。在別的方面,我們還不知道答案,比如說,預測生活shui平提高後,出生率是否會下降,或者預測戰爭是否爲經濟增長的必然産物。本書大部分章節的內容是指明發展中guo家所發生的變化,並探討一些後進的guo家是否有可能步先進guo家的後塵。至于對先進guo家本身,我們認爲無法預測它們下一步將走向何方,因爲我們不相信人類的未來是受我們認識的或能夠認識到的不變規律的支配的。

……

《經濟增長理論》第二節 方法論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三節 布局”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經濟增長理論》第三節 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