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卡耐基人際關系學>三 慎重與對手爭辯

《卡耐基人際關系學》三 慎重與對手爭辯

經濟類作品

  卡耐基認爲,不論你用什麼方式指責別人,如用一個眼神,一種說話的聲調,一個手勢等等,或者你告訴他錯了,你以爲他會同意你嗎?絕不會!因爲你直接打擊了他的智慧、判斷力、榮耀和自尊心,這反而會使他想著反擊你,決不會使他改變主意。即使你搬出所有柏拉圖或康德的邏輯,也改變不了他的己見,因爲你傷了他的感情。

  因此,永遠不要這樣開場:“好,我證明給你看。”這句話大錯特錯,這等于是說:“我比你更聰明。我要告訴你一些事,使你改變看法。”

  那是一種挑戰。那樣會揭起戰端,在你尚未開始之前,對方已經准備迎戰了。

  即使在最溫和的情況下,要改變別人的主意都不容易。爲什麼要采取更激烈的方式使他更不容易呢?

  爲什麼要使你自己的困難更加增多呢?如果你要證明什麼,不要讓任何人看出來。這就需要運用技巧,使對方察覺不出來。

  “必須用若無實有的方式教導別人,提醒他不知道的事情好象是他忘記的。”

  三百多年以前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說:

  “你不可能教會一個人任何事情,你只能幫助他自己學會這件事情。”

  正如英guo十九世紀政治家查士德·裴爾爵士對他的兒子所說的:

  “如果可能的話,要比別人聰明,卻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聰明。”

  蘇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地告誡門徒:“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我們不能奢望比蘇格拉底更高明,因此我們不再告訴別人他們錯了。應該慎重地看待別人的錯誤,這麼做會大有收獲。

  如果有人說了一句你認爲錯誤的話,你如果這麼說不是更好嗎:“是這樣的!我倒另有一種想法,但也許不對。我常常會弄錯,如果我弄錯了,我很願意被糾正過來。我們來看看問題的所在吧。”

  用這種句子“我也許不對。我常常會弄錯,我們來看看問題的所在。”確實會得到神奇的效果。

  無論什麼場合,沒有人會反對你說:“我也許不對。我們來看看問題的所在。”

  卡耐基課程教學班上一位學員哈爾德·倫克是道奇汽車在蒙他拿州比林斯的代理商,他就運用了這個辦法。他說銷售汽車這個行業壓力很大,因此他在chu理顧客的抱怨時,常常冷酷無情,于是造成了沖突,使生意減少,還産生了種種不愉快。

  他在班上說,“當了解這種情形並沒有好chu後,我就嘗試另一種方法。我會這樣說:‘我們確實犯了不少錯誤,真是不好意思。關于你的車子,我們可能也有錯,請你告訴我。’“這個辦法很能夠使顧客解除武裝,而等到他氣消了之後,他通常就會更講道理,事情就容易解決了。很多顧客還因爲我這種諒解的態度而向我致謝,其中兩位還介紹他們的朋友來買新車子。在這種競爭劇烈的商場上,我們需要更多這一類的顧客。我相信對顧客所有的意見表示尊重,並且以靈活禮貌的方式加以chu理,就會有助于勝利。”

  你承認自己也許會弄錯,就絕不會惹上困擾。這樣做,不但會避免所有的爭執,而且可以使對方跟你一樣的寬宏大度,承認他也可能弄錯。

  如果你肯定弄錯了,並率直地告訴他,結果會如何?卡耐基舉一個特殊的例子來說明。施先生是一位年輕的紐約律師,最近在最高法庭內參加一個重要案子的辯論,案子牽涉了一大筆錢和一項重要的法律問題。

  在辯論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對施先生說:“海事法追訴期限是六年,對嗎?”

  施先生停頓住,看了法官一眼,然後率直地說:“庭長,海事法沒有追訴期限。”

  “庭內頓時靜默下來,”施先生後來在班上講述他的經驗說:“似乎氣溫一下就降到冰點。我是對的,法官是錯的,我也據實地告訴了他。但那樣就使他變得友善了嗎?沒有。我仍然相信法律站在我這一邊,我也知道我講得比過去都精彩,但我並沒有使用外交辭令。這樣,我鑄成大錯,當著衆人指出一位聲望卓著、學識豐富的人錯了。”

  沒有幾個人具有邏輯xing的思考,我們多數人都犯有武斷、偏見的毛病,我們多數人都具有固執、嫉妒、恐懼和傲慢的缺點。因此,如果你很想指出別人犯的錯誤時,請在每天早晚前坐下來讀一讀下面這段文字。這是摘自詹姆士·哈維·羅賓森教授那本很有啓示xing的《下決心的過程》中的一段話:

  “我們有時會在毫無抗拒或被熱情淹沒的情形下改變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說我們錯了,反而會使我們遷怒對方,更固執己見。我們會毫無根據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有人不同意我們的想法時,反而會全心全意維護我們的想法。顯然不是那些想法對我們珍貴,而是我們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我的’這個簡單的詞,是做人chu世關系中最重要的,妥善運用這兩個字才是智慧之源。不論說‘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房子,‘我的’父qin,‘我的’guo家或‘我的’上帝,都具備相同的力量。我們不但不喜歡說我的表不准,或我的車太破舊,也討厭別人糾正我們對火車的知識、shui揚素的葯效或亞述王沙岡一世生卒年月的錯誤……

  我們願意繼續相信以往慣于相信的事,而如果我們所相信的事遭到了懷疑,我們就會找盡藉口爲自己的信念辯護。結果呢,多數我們所謂的推理,變成找藉口來繼續相信我們早已相信的事物。”

  傑出的心理學家卡爾·羅吉斯在他的《如何做人》一書中寫道:

  “當我嘗試去了解別人的時候,我發現這真是太有價值了。我這樣說,你或許會覺得奇怪。我們真的有必要這樣做嗎?我認爲這是必要的,而不是試著了解這些話。在別人敘述某種感覺、態度或信念的時候,我們幾乎立刻傾向于判定‘說得不錯’,或‘真是好笑’,‘這不正常嗎’,‘這不合道理”,‘這不正確’,‘這不太好’。我們很少讓自己確實地去了解這些話對其他人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有一次,卡耐基請一位室內設計師爲他家布置一些窗簾。

  當帳單送來時,他大吃一驚。

  過了幾天,一位朋友來看他,看到了那些窗簾,並問起價錢,而後面有難se地說:“太過分了。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

  她說的是實話,可是沒有人肯聽別人羞辱自己判斷力的實話。因此,身爲一個凡人,卡耐基開始爲自己辯護。他說貴的東西終究有貴的價值,你不可能以便宜的價錢買到高品質又有藝術品味的東西等等。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來拜訪,開始贊揚那些窗簾,表現得很熱心,說她希望家裏也能買得起那些精美的窗簾。這時卡耐基的反應完全不一樣了。“說句老實話,”他說,“我自己也負擔不起……

卡耐基人際關系學三 慎重與對手爭辯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三 慎重與對手爭辯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