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著人人想得到的功名成就,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照亮世界的太陽。重要的是活得潇灑,自我實現——卡耐基要勇敢地面對這樣一個不會改變的對于任何你想嘗試的新事物來說,總有某些人是比你更在行,更有成就的。如果凡事只想必須成功,這就無法避免害怕失敗的心理,就會感到走向成功的路越走越窄,必然會自我挫敗。世界上比我們能耐大的人有的是。看過馬拉多納踢球的人,還想一身臭汗地在足球隊裏混嗎?聽過帕瓦羅蒂的歌聲的人,還想修煉美聲唱法嗎?讀過曹雪芹《紅樓夢》的人,還想寫小說嗎?——
爲什麼呢?如果總是擔心自己比不上別人,只想功成名就,也就沒有曹雪芹、帕瓦羅蒂、馬拉多納這類人了,世界和人生也就不會這麼豐富多彩了。俄作家契诃夫說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該因爲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亂,所有的狗都應當叫,就讓它們各自用自己的聲音叫好了。”小狗也要大聲叫!實際上,追求一種充實有益的生活,其本質並不是競爭
的,並不是把奪取第一看得高于一切,它只是個人對自我發展和幸福美好的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來到街頭公園練武打拳、練健美
、跳迪斯科的人們,那些只是有空就練習書法繪畫、設計剪裁服裝和唱戲奏樂的人們,根本不在意別人對他們姿態和成果品頭論足,也不會因沒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練習、情緒消沈。他們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當衆展示、參賽獲獎,而是自得其樂、自有收益,滿足自己對生活美和藝術美的渴求。任何成功總是相對的、有限的,而求知慾和求新慾使他們意外地發現自己的能力和志趣,所以成功的機會也就往往是給這些人准備的。所以求知勝于求成的人反倒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求變創新的意識是很重要的。美作家阿龍在他所著的《寬容》一書裏寫道:“在無知的山谷中,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他用生動的筆法揭示了人們囿于一定的社會環境或生活習慣的時候,就會産生思維的惰
和慣
。一方面極易滿足,另一方面是安于現狀,不思變革,並且會不自覺地充當舊價值觀念的衛道士。這是所有封閉社會的通病。也許有人會認爲他的話未免太尖刻,他怎麼能講我們“無知”?但細細想來,此話確實很有道理。
早些年,當我們爲幾億人口能吃飽肚子而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的時候,我們全然不知歐美發達家僅用了占人口總人數百之分之幾的農業工人便養活了全
所有的人,並有大量農産品出口到不發達的
家。曾幾何時,爲了能得到一只“鐵飯碗”,人們竭盡全力地要擠進已經人滿爲患而又永遠不會到站的列車。而今天,竟有許多人不再稀罕這個雖然“餓不死”卻又“吃不好”的“鐵飯碗”,甘願選擇有風險的“瓷飯碗”。……
天涯何無芳草。多一次選擇都是一次新的機會,可以帶來一個新的世界,不跨上這一步,那就永遠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當然,“跨出這一步,那就永遠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當然,“跨出這一步”並一定就是跳槽、辭職、改行,但人生的豐富和成功必須是求變創新,走自己的路。“小狗也要大聲叫”的“大聲”,不一定是成就高、名聲大,而一定是屬于自己求變創新的叫聲。
許多人之所以凡事都害怕失敗,主要是由于心態消極、意識自卑,同時也和過于看重事情的成敗而看輕自己的選擇有關系。結果就那麼極端重要嗎?把話說穿了,每個人的最終結果都不那麼美妙。必然死亡的影可以給人可怕的威脅,讓人整天灰心喪氣,悲觀消沈;但也可以促使人惜時如金,積極努力,提高人生效率,追求一種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年已半百的卡羅琳·赫巴德是一位樸實端莊的美婦女。她言談舉止大方,而且時常面帶微笑,使人覺得和藹可
。她一方面是一位著名物理學家的妻子和4個孩子的母
,另一方面又是隨時准備到世界各地搶險救災、拯救生命的勇士。她是“美
救災行動隊”的創建者和領導人。這一組織的任務是在
內外進行“搜尋和營救”活動,哪裏有災難,就到哪裏去。
1988年12月,亞美尼亞發生大地震,公寓大樓、住宅、工廠、學校紛紛被摧毀,死亡人數已超過5萬。赫巴德聞訊後幾小時便登上飛機,飛往亞美尼亞。
她和其他營救隊員在零度以下的嚴寒中,在覆蓋幾英裏的廢墟中摸爬了8天,盡可能多地搜尋出還有希望救活的人。
有一次,他們在三座坍塌的樓房裏沒有找到什麼,正准備到別去,一個家人都被陷在這所樓裏的男人悲痛萬分地哀求他們再搜尋一下。于是赫巴德他們在她的阿利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陷埋得很深的一個小女孩,正是那個人11歲的女兒。
小女孩的兄弟都已被砸死,而她竟在4天後奇迹般地得救了。
卡羅琳·赫巴德參加的營救活動不計其數。她曾到過地震後的薩爾瓦多和菲律賓;去過巴拿馬的密林中搜尋生存者;
在紐約和田納西尋找因橋梁折斷而受難的人;到過遭飓風襲擊後的南卡羅來納州;到過飛機、火車失事現場和火災災現場;搜尋救援過丟失的孩子、失蹤的獵人和溺者……
談到20年來的收獲和會她說:“我喜歡遇到緊急情況時産生的那種緊張感,那種興奮感。當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時,我會感到一種滿意、一種自豪。在受災現場,你能看到人類本
最好的一面,也能看到人類本
最壞的一面。而且,我也曾
于某種危難境地之中。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品嘗生活,活出了新意。”
搶險救人,見義勇爲的英雄事迹,我們知道的不少。但人們總是強調舍己爲人的偉大精神,很少有人說是爲了自己“學會品嘗生活,活出新意。”卡羅琳·赫巴德女士給我們的啓示就是自由選擇的可貴、求變創新的重要。所以說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是否自信自愛,求變創新,活出新意。我們一定要打碎“害怕失敗”的枷鎖,敢于去發現人生的新大陸。你可能會象哥倫布一樣盡了最大的努力,卻未能達到你所預期的目標,但是你卻可以發現更多更新的東西!
因此,卡耐基認爲,作爲一個經營者,必須努力實現自我,喊出屬于自己的聲音,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幸福不是上帝給予的,而是人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由于人們勞動、奮鬥的方式、途徑和程度各有差別,他們創造的幸福也有差異。在爲人類幸福而鬥爭的過程中,登上高就打開更廣闊的眼界,帶來更深刻的幸福,登上低
則創造小的幸福。創造幸福並非一……
卡耐基經商之道二 創新優于求成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