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個集,是由一個個的人組成的集
。因而它不僅其中每個個
都有自己的行爲規律,而且它本身也有其行爲的規律。當然,這個規律也是由個
表現出來的,所以我們把握了個
行爲的規律也就掌握了群
行爲的規律。
既然組織是一個由人組成的集,那麼,管理也就是對集
中的人群進行管理。中
南方有的地方每年都要舉行熱鬧的龍舟賽會。那賽龍舟的場面甚是壯觀。“當”的一聲鑼響,十來條披紅挂彩的龍舟在江岸邊數萬名觀衆的呐喊中箭一般地沖出去。你看那龍舟上的十幾名劃船人,在號令員的指揮下,動作是多麼的協調一致!似乎有一條無形的繩索將他們連系在一起,而繩索的一端緊緊握在號令員的手中,隨著號令員的指揮,他們強壯的手臂同時地舉起來,又同時地揮下去,那種高度一致的行動確實令人贊歎。行動最協調一致的船肯定會最先到達目標。勝利的榮譽不是屬于某個個人的,而是屬于龍舟上的整
,包括號令員和每一位劃船手。如果哪位經理總是坐在辦公室裏苦苦思索他企業裏的人爲什麼總象一盤散沙,那麼,他應該看看賽龍舟,他一定會大受啓發,茅塞頓開的。
如此說來,“人事管理”的根本就是協調。協調指的是把那些所有個人的努力擰成一繩並指導它們去實現一項共同目標的活動。卡耐基說過:“組織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協調。”他認爲:協調是一個首要的法則,進行組織工作的必要
是這個法則的要求;協調或協調
原理,是進行組織工作的緣由。
所以,我們說善于協調備方面的關系,是領導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領導者的一個重要任務。下文我們所要談及的問題便是協調的藝術了。
現在世界到存在著爭端,更何況容納那麼多人的企業組織了。所謂“一人一個心眼兒”似乎是無法避免的事情。要想搞清楚這些“心眼兒”的內容就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俗話說:“五個手指還不一般齊呢!”何況要使它們都朝向一個共同的目標,則更難乎其難了。
美泰勒醫療中心的院長是唐·格拉弗斯曼,他是個直率的人。他的醫院有四座大樓,475張病
,職工1,850人,是伊利諾斯州高質量的醫療單位,也是醫學研究人員和助理醫生的理想的工作場所。
泰勒醫療中心由六個工作單位組成。每個單位有一位負責人。這些單位是:醫療部門、護理部門、財會部門、膳食部門、勤雜部門、葯劑部門。
作爲院長,唐是院裏唯一有權做出有關行政管理事務決定的人。他必須理每一個部門的負責人提出的意見和要求,協調他們之間的關系,使他們爲搞好醫院的服務努力工作。後四個部門似乎比較“聽話”,所以,唐對他們沒有費多大精力。
而醫療部門和護理部門卻是兩個最不好理的部門。醫療部門的人員構成是醫生和實驗員,他們大多是男
。而護理部門主要是女
,負責提供病
護理和手術室、産科病房和兒科病房的護理工作。唐發現他和前一個部門的人員合作得比較好,他們能適應直率、坦白的領導風格。而後一個部門的人員似乎總是和他找別扭,總有人不協助工作,他與他們的緊張關系在每月一次的碰頭會上達到頂點。而且據這一部門的負責人反映,這一部門的人際關系也不那麼和諧,他們還經常與醫療部門的人發生沖突。爲此,唐感到很煩惱,他不知道用什麼辦法才能使所有部門都與自己愉快地合作,而且他們各部門之間,部門內部成員之間也能相安共事。
唐所遇到的難題,想必和大家以前碰到過的情況相類似。
不過現在唐已經知道協調的必要和重要了,關鍵的是他不知道如何去協調。
管理者們常常要遇到這樣一些難題。例如:要把個人的自身利益與組織的集利益結合起來,而個人的利益往往是和組織的利益相矛盾的;既要執行不顧個人的規則和程序,又要照顧到個人的需要。規則與程序的存在是爲減少憑個人好惡行事,以維護集
的利益。但同時每個個人都有他們各自特殊的需要,而這些需要常常由于要執行規則與程序而不能得到滿足;必須平衡個人需要和集
准則,但平衡常常帶來矛盾。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協調。協調是必要的,但協調的藝術也是必要的。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往往不是說做就能做到的,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協調也要有藝術。
卡耐基對于組織的協調,是有其一套獨特可行的協調藝術。他認爲,要想管理好一個企業,協調管理的基礎就業是“領導”,即是“領”和“導”的藝術。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組織三組人,讓他們沿著公路步行,分別向十公裏外的三個村子行進。甲組不知道去的村莊叫什麼名字,也不知道它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是了。這個組剛走了兩三公裏時就有人叫苦了,走到一半時,有些人幾乎憤怒了,他們抱怨爲什麼要大家走這麼遠,何時才能走到。有的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再走了。越往後人的情緒越低,七零八落,潰不成軍。乙組知道去哪個村莊,也知道它有多麼遠,但是路邊沒有裏程碑,人們只能憑經驗大致估計需要走兩個小時左右。這個組走到一半時才有人叫苦,大多數人想知道他們已經走了多遠了,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剛剛走了一半兒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擁著向前走。當走到四分之三的路程時,大家情緒低落,覺得疲乏不堪,而路程似乎還長著呢!而當有人說快到了時,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腳步。丙組最幸運。大家不僅知道所去的是哪個村子,它有多遠,而且路邊每公裏有一塊裏程碑。
人們一邊走一邊留心看裏程碑。每看到一個裏程碑,大家便有一陣小小的快樂。這個組的情緒一直很高漲。走了七、八公裏以後,大家確實都有些累了,但他們不僅不叫苦,反而開始大聲唱歌、說笑,以消除疲勞。最後的兩三公裏,他們越走情緒越高,速度反而加快了。因爲他們知道,那個要去的村子就在眼前了。
這個實驗說明當人們的行動有著明確的目標,並且把自己的行動與目標不斷的加以對照,清楚地知道自己行進的速度和不斷縮小達到目標的距離時,人的行動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人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
企業管理者是組織的“頭兒”,他的職責是統一全成員的意見和行動,並爲他們確立目標,提供行動的方向。所謂“領導”,就是要爲成員們“指導方向”,“領而導之”。只有這樣做,方可稱得起“領導”!但有些管理者並不明白這一點,他們不懂得“目標的確是管理的基礎”這一道理,他們自以爲自己的下屬……
卡耐基經商之道二 巧妙地協調人際關系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