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美以外,大多數
家中貨幣的不穩定狀態一般由兩種因素的交織作用所造成——一個是,人們用作爲價值標准的黃金來衡量的
家通貨沒能保持穩定;另一個是,黃金本身用購買力衡量時,沒能保持穩定。人們(如康利夫委員會)主要關注的一般是上述兩種因素的第一個。人們往往認爲,恢複金本位,也就是說,使
家通貨按固定比率兌換黃金,無論如何也應該是我們的目標所在;認爲爭論的焦點在于
家通貨是應當保持在戰前的黃金平價
平呢,還是應當規定得低一些,與當前的實際情況更接近一些?換句話說,就是必須在通貨緊縮與貨幣貶值兩者之中進行選擇。
這種說法未免近于草率。如果我們浏覽一番近五年來價格變動的過程,我們就會明顯地發現:美始終保持金本位,但是它也遭受了與許多
家一樣的損害,在英
,與黃金的不穩定
相比,外彙的不穩定
更是一個不安定的因素,同樣的情況甚至也出現在法
,意大利的情況也幾近相仿。另一方面,印度曾受到過外彙彙率的猛烈波動的損害,然而它的價值標准的穩定程度卻一直超過了任何其他
家。
因此,通過固定彙率的辦法並木能使我們擺通貨方面的困難;甚至可能會削弱我們的控製能力。關于通貨穩定的問題牽涉到好幾方面,我們必須逐一予以考慮。
1.貨幣貶值與通貨緊縮。在我們確定價值標准時,是使金價接近于現有價值呢,還是使它恢複到戰前的價值平?
2.價格穩定與彙率穩定。家通貨的價值穩定是應該依據購買力呢,還是應該依據某些
外的通貨呢,這兩者哪一個更重要一些?
3.金本位的恢複。根據我們對上述兩個問題的回答,金本位,不管它在理論上怎樣不完善,是不是爲達到我們要求目標的可采用的最好方法呢?
一、貨幣貶值與通貨緊縮
爲了增加以金或某些商品爲依據的通貨的交換價值,可以實行降低家通貨的數量與它所需要的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的購買力這兩者之間比率的政策,爲方便起見,可以稱之爲通貨緊縮政策。
我們也可以使通貨的價值穩定在接近于現在價值的某一點,而不考慮它戰前的價值,這樣的政策,可以稱之爲貨幣貶值政策。
直到1922年4月的熱那亞會議上,公衆對這兩種政策之間的區別是不大清楚的,對兩者之間的尖銳對立,後來才逐漸有了認識。即使在今天(1923年10月),幾乎沒有一個歐洲家當局作出明確表示,對于它們的通貨價值,要采取哪一種政策:是穩定幣值呢,還是提高幣值?許多
際會議建議認爲,在目前
平下穩定幣值的同時,許多
家通貨的實際價值卻在下降,而不是在上升。但是,從其他方面的迹象可以判斷出,歐洲各
的
家銀行,在通貨政策方面,不論是實施得順利的(如捷克斯洛伐克),或不順利的(如法
),內心都期望提高它們通貨的價值。
反對通貨緊縮的簡單觀點可以歸納爲以下兩點。
第一點,通貨緊縮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因爲它的影響總是有害的,它會造成現有價值標准的變化,同時也會導致財富發生不利于企業、也不利于社會安定的再分配。我們已經看到,通貨緊縮將使財富由社會的其余部分轉移到食利者階級和一切持有貨幣權利的人們那裏,這同通貨膨脹所引起的情況正好相反。特別是,通貨緊縮將使財富從一切借入者,即工商業者和農民手裏轉移到借出者手裏,從活躍分子的手裏轉移到不活躍分子的手裏。
在通貨緊縮下,主要的持久結果是使納稅人受到壓迫,食利者獲得利益,然而在轉移期間,還存在另一個更加劇烈的幹擾因素。假如實行的政策逐漸地提高
家貨幣的價值,用商品加以衡量時,使之比現有價值提高100%(比方說),這就等于告訴每一個商人和每一個生産者,在某一時期,他手頭的存貨和原料的價格將穩步下跌;同時還告訴每一個用借入資金來開展經營的人,在他的債務關系上,他遲早會損失100%(因爲以商品作爲衡量標准時,他必須用加倍的數目才能償還他所借入的資金)。現代企業經營所需的資金大部分是借來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勢必會使之陷入停頓狀態。對于任何一個企業經營者,這時暫且退出經營是有益的;對于任何一個打算支出的人,如果他盡可能地推遲這種行動,對他是有益的。精明、務實的人會把他的資産轉變爲現金,擺
風險,停止工作活動,賦閑在家園,靜候其現金價值向他預期好了的方向穩步提高。若公衆對通貨緊縮産生了可能
預測,將會導致相當糟糕的後果;一旦對通貨緊縮産生了確定
預測,將會出現災難
的後果。因爲現代企業的經營機製,對貨幣價值的向上趨勢,相比于它的向下趨勢,更加不相適應。
第二點,在許多家中,即使通貨緊縮是令人滿意的,實際上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值得注意的是,這裏所指的通貨緊縮在充分程度上,足以使通貨價值恢複到戰前平價,因爲這將使納稅人的負擔,達到令人難以忍受的程度。這種實際上的不可能也許會使這個政策成爲無害的;如果事實上不是這樣,它會妨礙另一種政策的實行,將延長不安定狀態和嚴重的季節波動,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對企業造成很大的幹擾。目前法
和意大利政府公開宣布的政策仍然是要把它們的通貨價值恢複到戰前平價,這種做法必然會阻礙在這些
家所進行的對任何通貨改革的合理探討。有些人——在金融界這種人很多——是別有用心,故意說這種政策是“正確”的,因此他們只得在這個問題上胡說八道。在意大利,正確的經濟見解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它已經相當成熟,足以用于通貨改革,但墨索裏尼先生卻使用威脅手段,把裏拉提升到它以前的價值。對意大利納稅人和意大利的企業而言,幸運的是,裏拉並不聽從獨裁者的指揮,獨裁者根本沒有辦法使它俯首貼耳。但是這樣的空談卻能夠阻礙實在的改革。盡管人們也許要感到驚詫,這樣一個幹練的政治家,爲什麼會主張實行這樣一種政策,雖然他是在虛張聲勢。如果他能夠理解這種政策,其內容用另一種、但意義相同的措詞來表達時不外是這樣:“我們的政策是要把工資削減一半,把
家債務負擔提高1倍,把西西裏輸出桔子和檸檬時可以獲取的報酬減少50%。”
我們說,要把歐洲的多種通貨價值恢複到戰前平價既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也是實際上不可能做到的;然而多數歐洲家卻把這種不令人滿意的不可能的事物作爲它們的公開政策。那麼,它們采取這一政策到底有哪些理由和論據呢?以下所列是……
預言與勸說第二篇 貨幣政策的可選擇目標(1923年)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