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項健全的、富有建設的貨幣調節方案,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1)調節通貨和信貸供給的方法,目的在于盡可能地保持內價格
平的穩定;
(2)調節外彙供給的方法,目的是避免由季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純粹屬于短期的波動,而不是由
內和
外價格
平之間的長期偏差所引起的那類波動。
我認爲,在英最恰當、也最容易達到理想製度的途徑是采用自戰後以來在半偶然狀態下發展而來的現實製度。
(1)對于一項良好的建設方案,我的第一條要求是,必須以更爲謹慎和自覺的方針來拓展我們現有的安排措施。財政部和英格蘭銀行一向是以維持對美元彙率的穩定(尤其是在戰前平價
平上的穩定)作爲它們的目標。它們是否就是一心堅持對美元彙率的穩定,而不顧及美元價值(或黃金價值)的波動呢?也就是說,它們在英鎊價格的穩定與美元彙率的穩定發生矛盾時,是否將犧牲前者,而遷就後者,在這一點上並沒有十分明確的表態。無論如何,我的方案需要它們把英鎊價格的穩定作爲它們的首要目標——盡管這並不會阻止它們與聯邦儲備委員會在一般政策上合作時所追求的以彙率穩定作爲第二目標。只要聯邦儲備委員會在保持美元價格的穩定方面是成功的,那麼保持英鎊價格穩定的目標就與保持美元一英鎊彙價穩定的目標相一致,兩者成爲合二爲一的問題。歸根到底,我的建議不過是
現出這樣一種傾向,即萬一聯邦儲備委員會不能保持美元價格的穩定,如果英鎊價格有可能達到穩定的話,就不應當僅僅爲了保持穩定的彙率平價而讓它也卷入混亂之中。
如果英格蘭銀行、財政部和倫敦五大銀行采用此政策,那麼它們在調節銀行利率、政府借款和商業貸款各方面,應當以什麼作爲標准呢?首先的一個問題就是,這一標准應當是一種刻板的數學公式呢,還是應當以現有的一切資料爲基礎對當前形勢作出一般鑒定?主張價格穩定,反對彙率穩定的先驅者是歐文·費舍爾教授,他提倡的價格穩定的表現形式是“補償元”,它根據物價指數自動調節,無須進行任何的評價或判定。這種方法的長是,同戰前的准備金和金比率製度很容易相融合,他也許正是受到了這種長
的影響而提出了這一建議。然而不管怎樣,對于如此枯燥無味的製度,我很懷疑它的明智
與有效
。如果我們等到價格變動已經實際開始以後,再采取補救措施,也許就太遲了。“我們要對付的不是過去的價格漲勢,而是將來的價格漲勢”。信用循環的激烈過程中有一個特點,即價格的運動是累積
的,每一次運動都會達到某一點,從而推動在同一方向的進一步運動。費舍爾教授的方法用于
理黃金價值的長期變動趨勢也許還可以,但對于危害更大的信用循環的短期振蕩,卻無能爲力。不過,這種方法也有可取之
。如果能夠編製一套官方正式的物價指數用以記錄某一標准合成商品的價格,則可以由當局以這種合成商品作爲價值標准,其用意在于當局將使用一切資源防止價格的變動,無論在哪一個方向上,偏離正常標准的範圍不能超過某一百分率,就像戰前使用一切資源防止黃金價格偏差超過某一百分率的情形一樣。在這種情況下,這種辦法的缺點固然在于行動遲緩,一直到實際價格發生變動時才發揮作用,但是它卻可以助長信心,成爲一種客觀的價值標准。至于構成標准合成商品的商品種類究竟是哪些,可以根據各種商品在經濟上的相對重要
,隨時加以調整。
以上所述的決定管理當局行爲的標准是實際的價格變動趨勢,至于其他的標准,就需要涉及到對信用循環的診斷和分析,而對這個問題的充分討論不在本篇的範圍之內。我們對這一問題探討得越透徹,對于利用銀行利率或其他途徑來調控信用擴張的正確時間和方法的理解就越准確。同時,我們也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而且還在繼續增長,當局也可以以此爲依據來做出相應的判斷。實際的價格運動當然會提供最重要的資料;不過就業情況、生産量、銀行方面接收到的關于信用方面的有效需求信息、各種類型投資的利息率、新幣增發量、現金流通額、對外貿易的統計資料以及外彙平,都需要分別加以考慮。主要的一點是,當局在自由使用這些方法時,應當以價格穩定作爲它們的首要目標。
(2)我們怎樣才能把價格穩定的基本目標與最大限度的外彙穩定最適當地結合起來呢?我們希望獲得長期的價格穩定和短期的外彙穩定,我們能夠兼得嗎?金本位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克服彙率的過度敏感所造成的短期影響。我們的目標,如果有可能的話,一定要保存這一優點,同時又不使我們隨著黃金價值的巨大變動而波動。
如果英格蘭銀行承擔起調節黃金價格的責任,就如同以往調節貼現率那樣,那麼我相信,我們會在上述方面有長足的進步。應當明確的是,“調節”並不是“釘住不動”。英格蘭銀行應當有黃金的買入價格和賣出價格,就同戰前的方式一樣;這些價格也許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不變,就同銀行的利率一樣,但是它們也不能永遠不變。銀行的黃金價格與銀行的貼現率同時在每星期四早上公布,買價與賣價之間的差額相當于戰前每盎司3英鎊17先令10.5便士與3英鎊17先令9便士之間的差額;不過,爲了避免價格變動過于頻繁,可以把每盎司1.5便士的差額適當擴大一些,比如擴大0.5%~1%。銀行把當時願意買入和賣出黃金的價格確定以後,就可以使美元對英鎊的彙率在相應的有限時期內保持穩定,這樣彙率就不至于略有風吹草動便産生變動;只有在銀行進行了深思熟慮的判斷之後,認爲爲了英鎊價格的穩定,有必要對彙率加以變動時才會有變動。
如果互相結合的銀行利率和黃金價格引起了黃金的過度流入或過度流出,英格蘭銀行就必須加以研究,判斷這種流動究竟是由于內的不穩定狀態引起的,還是由于
外的不穩定狀態引起的。爲了把我們的想法具
化,我們可以假定黃金出現了外流現象。如果外流是由于以商品來衡量的英鎊價值的下跌造成的,那麼正確的補救辦法應該是提高黃金的價格(即黃金的買入價格);如果外流是由于季節因素或其他一時的影響,那就應當順其自然,無須糾正(當然,假定銀行的黃金儲備足以應付任何可能的要求),這種情況,會隨著相反的作用力量自動獲得糾正。
如果英格蘭銀行能夠公布每日的價格,不僅包括黃金的即期買價和賣價,而且包括3個月的遠期價格,那麼就可以在這裏所建議的製度上,實現一項技術改進,而不改變其基本特征。即期價格與遠期價格之間的任何差異現的是後者對前者的貼
或升
,它取決于銀行在倫敦的利率是高于還是低于紐約的利率。英格蘭銀行的遠期行市爲遠期外彙自由市場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可以爲倫敦與紐約之間短期資金流動提供便利;同時,也與戰前的方式一樣,使黃金實物的實際往返移動降到了最低限度。
讀者會發現,在我建議的製度裏,黃金仍然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黃金作爲最後防線,以及作爲對付突然而至的意外所需的儲備的地位,還沒有更好的媒介物能取代。不過我主張,我們不要盲目地讓法定貨幣追隨黃金的變化趨勢,因爲黃金實際購買力的未來變動是不可預測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利用它的優點,從中獲取最大利益。
《預言與勸說》第三篇 關于未來貨幣調節的正面建議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四篇 銀行行長們的發言”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