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格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具有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很少有人能夠確切地意識到近半個世紀以來西歐的經濟組織結構具有的極端不同尋常的、不穩定的、錯綜複雜的、不可靠的、短暫的
質。我們近來所取得的某些優勢和利益,實際上是最特殊的和極其短暫的,然而我們卻把它們假定爲自然的、永恒的,並且以此爲依據來製定我們的計劃。在這種脆弱和虛假的基礎上,我們計劃社會進步、粉飾政
綱領,追求發展我們共同的敵意和不尋常的野心,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去助長、而不是緩和歐洲大家庭裏的內部沖突。德
人在瘋狂的幻想和不顧後果的自私心理的驅動下,推翻了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法
和英
人民的代言人希望通過和約重新建立受到戰爭動搖和破壞的經濟組織結構,因爲只有歐洲人民才能適應這種細致、複雜的結構並生存于其中;然而,他們的良好願望卻可能使開始由德
人造成的破壞達到全面、徹底的地步,因爲這樣的和約如果付諸實施的話,將會造成越來越深的災難。
在英,日常生活的外部表面並沒有使我們感到或至少意識到一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忙于恢複因戰爭而一度中斷的生活方式,現在人們感到唯一不同的是,很多人看起來較過去富裕了許多。在戰前,我們是數以百萬計地花費,而現在我們是數千萬、數億地花費,但同時我們知道這並不會造成危害。很明顯,我們並沒有發掘出我們經濟生活方面最大的潛力。我們所期望的經濟生活不僅要回到1914年的
平,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充和增強。各個階級都有著類似的打算,富人希望消費得更多而儲蓄更少,窮人則想少工作一些而多花費一些。
但是,也許只有在英(和美
)人們才能夠對事態如此漠不關心。在歐洲大陸,整個世界都在痛苦地呻吟著,沒有一個人不感受到這種悲慘的呼叫。那裏發生的,不僅僅是揮霍
費或“勞資糾紛”的問題,而是關系到生存與死亡、饑餓與生命,關系到行將死亡的文明所爆發的可怕的動亂的問題。
對于一個在停戰後半年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巴黎度過的人而言,如果他偶然去一趟倫敦,將會有一種奇特的驗。英
仍然置身于歐洲之外,歐洲那種無言的恐怖與戰栗並沒有流傳到英
。歐洲與英
是相分離的,不過就歐洲自身而言卻是一個整
。法
、德
、意大利、奧地利和荷蘭,俄羅斯、羅馬尼亞和波蘭,它們之間是息息相關的,它們的結構和文化從根本上講也是一致的。它們共同興衰,在戰爭中都受到巨大的損害。而我們在戰爭中盡管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同美
相比程度上可能要差一些),但經濟上卻
于旁觀者地位。正是在這一點上,
現出了“巴黎和約”災難
的意義。歐洲內戰結束之後,德
與奧匈帝
已經
于被征服後的屈從地位,但是如果獲勝的法
和意大利濫用它們暫時得到的權力去試圖摧毀德奧兩
,那麼它們終究會自取其禍。因爲它們與戰敗
之間,在精神上、經濟上存在著無法擺
的密切聯系。無論如何,當一個英
人參加了巴黎會議,並且在那幾個月內作爲協約
最高經濟會議的一位成員時,這種新的經曆和
會會使他在心情和觀念方面,成爲一個歐洲人。在歐洲
系的神經中樞——巴黎,他頭腦中所固有的英
式的成見,大部分會消除,而且他也會被其他的更加可怕的幽靈所糾纏。巴黎的經曆是一場惡夢,在那裏的每一個人都心智不健全。在那裏,人們在並不嚴重、無關緊要的場面下那種如臨大禍的感覺;面臨重大事件所表現出的人類的無助和渺小;相互糾纏的各種意見和決策的非現實
;無緣由的輕率、愚昧、狂妄、混亂、迷憫的呼叫——古代戲劇所需要的各種成分都占全了。當某人置身于表演戲劇般的討論政務的法
沙龍內,看到身著固定
彩服飾和具有堅定不移的個
的威爾遜和克雷蒙梭的顔面時,不免會想他們的臉究竟是真的,還是在某些奇特劇目或木偶戲中用來表演悲劇或喜劇的面具。
巴黎所進行的一切都同時具有這種既特別重要又無關緊要的氛圍。作出的決定,看起來會對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結果負責,但是輿論卻傳聞這種決定不是實實在在的,它是沒有什麼作用、無意義、無效果以及不切實際的。這一切使人深深地感受到在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或哈迪的《統治者》裏所描述的那種情景——事態的發展趨向于命中注定的歸宿,這種趨勢不會由于議會的政治家們的褒揚而受到影響和沖擊:
歲月之神
看吧,那愚昧的芸芸衆生,
他們喪失了一切遠見和自製,
被本的輕率魯莽驅入了魔窟之門。
剩下來沒有別的,
只是強者的複仇火焰,
只是弱者的滿腔憤意。
慈悲之神
爲什麼人類的意志,
會造成如此昏聩的行爲?
歲月之神
我早已說過,
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演進的,
就像鬼使神差一般,
是非曲直他們已無法明辨。
《預言與勸說》第一篇 巴黎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二篇 德國支付賠款的能力”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