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先生和他的出版商采用了別出心裁的方法,使得他的最新作品被反複評論了三次,現在要想對此再發表意見,也許爲時太晚,有畫蛇添足之嫌。然而,在先是閱讀了這些評論,其後又拜讀了這部大作之後,我對這些職業評論家所說的話深感不滿。現代批評家的一個弱點是缺乏辨別力,不能將不同的事物區分開來。甚至威爾斯先生所選擇的寫作形式也使他們困惑不解。這些評論者弄不清威爾斯先生所追求的目標。他們好比買椟還珠,留下了自以爲不可割舍的寶物,卻把威爾斯先生奉獻給英讀者的精華給抛棄了。也許他們的感受力過于單薄,無法
會作者豐富複雜的情感和廣博的
襟、浩大的氣魄。作者以粗擴灑
的筆觸勾勒出這幅巨作,想吸引住千百萬讀者的目光,並推動他們的思想的前進。
威爾斯先生在此所展示的,並不僅僅是他自己的觀點,也並不局限于他個人的經曆和生活方式,而是轉換了角度,持有一個與他自己的閱曆迥然不同的觀點:這是一個事業成功、思想開放、粗通科學知識而又不自命清高的英企業家的經驗。結果,這部書主要地並非是一件藝術作品;思想,而不是形式,才是其主旨。這是一件有教育意義的作品——如果你喜歡的話,也可以稱之爲宣傳品,它是企圖把已爲少數人所熟知的那種思想態度傳達給廣大群衆的一次嘗試。
這部書是一盤大雜拌兒,五花八門,無所不包。我將選擇兩個突出的、半經濟質的主題來談談。除此之外,書中的另一主要話題是婦女問題,即關于在現代世界中婦女與她們自身以及與克利索爾德式的男
所可能發生的關系。作者是以高度的坦率、深切的同情和敏銳的觀察力來
理這個問題的。它給讀者留下了——這也是作者的意圖所在——辛酸苦澀的回味。
上述兩個主題中的第一個是對保守主義的猛烈抨擊,並反複強調了變革的必要和緊迫
、留戀過去的愚蠢以及僵化因循的危險。就像威爾斯先生的某些早期
漫文學一樣,這部作品給人一種奇異的感覺,通過在巨大的時間跨度中凝神注視,回首過去,眺望未來,給人以一種悠閑從容的印象(如果人能永生,當然用不著匆匆忙忙)。而一旦來到今天,時間機器的運轉就加速了,結果是現在我們不得不飛速前進,再也沒有成百上萬年的時間來供我們悠然徘徊了。我們生活中的保守勢力,正面臨著像恐龍一樣的命運,其確確實實滅絕的日子已爲時不遠。我們的思想、習慣和成見並沒有跟上物質進步的步伐,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周圍環境的變化要遠遠快于我們自身的變化。時代的列車前進得太快,我們在車廂中東倒西歪,要是不趕緊擠上去,就會被摔下來。保守主義看來比自殺好不了多少。唉,不幸的恐龍啊!
這是事情的一方面:我們裹足不前,正在自取滅亡,而時光飛逝如箭。不過同一件事情還存在另外一面——克利索爾德正是在此出現了。如果一個人在他活躍的職業生涯中與時代並進,而其習慣和生活方式卻還在原地踏步,這將使他何等的苦惱!那些倫敦用來褒獎成功者的宴會和慶典,又會讓他感到何等的厭煩!這些東西經過社會的矯飾,已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和樂趣,變得多麼的無聊!現代商業巨頭精力充沛的建設活動與他在辦公時間之外的無所適從,形成了尖銳的對比。在孜孜不倦地賺錢牟利的生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枯燥乏味和毫無建設
的。在該書第一卷中對于實業家們那種無可解
的極度苦悶的心情,有一段精彩的描寫:克利索爾德的父
,公司的發起人,也是投機商,由于煩悶,先是陷入了自大狂妄,後來又卷入了欺詐活動。因此,我們應當用兩只手來把社會生活這塊膠泥塑造成我們自己的當代形象。
我們不僅是屬于現代的,而且與我們的先人們比較起來,當我們成熟和掌握事權時,從字面意義上說,我們的年紀要比先人們更大一些。威爾斯先生著重指出了現代生活的一個長期爲人們所忽視的特征,即我們可以活得比前人更長久,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以前是健康和精力衰退的年紀,現在我們卻可以繼續在這兩方面保持良好的狀態,結果是,在今天一般人可望獲得以前只有個別人才能指望的活躍持續期。實際上,我可以進一步補充(我認爲)被威爾斯先生所忽視的一點,即在一個規模迅速增長的人口當中,其平均年齡要比規模穩定的人口低得多。這一特點在今後50年中,與過去50年相比,將會更爲突出。例如,在今後兩代人的時間內我們可能在人口規模上達到穩定狀態,而下面這種情況將會比較迅速地出現,即與最近幾年相比,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老年人(比方說,65歲及65歲以上者)將增加約100%,而中年人(比方說,45歲及45歲以上者)將增加大約50%。19世紀掌握實權的那些人與16世紀的這類人相比,在平均年齡上要高出不下15歲;而在20世紀結束之前,這個平均年齡也許還會再增加15歲;除非我們能在明顯的力和腦力衰退理由之外,找到使高級職位空缺的其他有效方式。克利索爾德(注意,他當時的年紀是60歲)對于這一趨勢的看法與我不同,他看到了較多的好
、較少的弊端。當人們年老力衰時,他們大多會更加看重金錢和生活的安定,而創造和建設之心則日漸淡漠;並且在他們對具
問題的理
判斷力顯著衰退之前,這一過程就早已開始了。威爾斯先生喜歡年長者的世界甚于年輕人
慾
彩強烈的世界,這也許不無道理。但是這個年長者的世界與中年人金錢氣息濃厚的世界之間,不過是一牆之隔。即使從最好的方面考慮,我們也會被
魄強健的“退休者”這一駭人問題所嚇倒。關于過一點,威爾斯先生自己對裏維埃勒地區常住的外來居民的絕望描寫,爲我們提供了一面活生生的鏡子。
因此,我們現在是生活在一個日新月異而又令人難以稱心如意的時代。大多數人,特別是那些站在時代的尖
頭的人,發現他們自身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難以協調:在天真樸素上,他們不及前人;而在世故圓滑上,他們又比不上後代。因此,他們遠遠不如這兩者快樂。威爾斯先生對那些熱衷于實際行動的人所下的診斷,與埃德溫·缪爾先生在他那部非常有趣的批評
著作《轉變》中,對那些投身于藝術生涯或沈浸在冥思默想的生活中的人所下的診斷,是如出一轍的。根據缪爾先生的說法,我們時代的第一流作家們都是郁郁寡歡的。他們對任何事物都不能滿懷信心地加以支持或予以反對,結果他們的作品未能充分地反映出他們的天賦和才能,與那些在較爲快樂的時代所……
預言與勸說第一篇 評《克利索爾德》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