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預言與勸說>第二篇 我們後代在經濟上的可能前景

《預言與勸說》第二篇 我們後代在經濟上的可能前景

經濟類作品

  

  現在,關于經濟前景的悲觀論調正不絕于耳。我們常常可以聽到人們說,作爲19世紀特征的經濟突飛猛進的時代已經結束;而一度迅速提高的生活shui平也開始放慢了腳步——無論如何至少在英guo是如此;在未來十年中,經濟的繁榮程度將會衰退而不是高漲。

  我認爲上述說法是對目前狀況的一個粗暴的誤解。現在我們所遭受的痛苦,不是老年xingshi病,而是由于發育過速引起的發育xing陣痛,是兩個經濟階段之間重新調整的過程所引起的痛苦。技術效率的提高速度超過了勞動力吸收問題的解決速度;生活shui平的提高,步子也稍大了一些;世界的銀行和貨幣製度阻礙了利率的下降,使得貨幣的供求平衡不能迅速恢複。而即使如此,由此所産生的lang費和混亂,其後果也不過涉及guo民收入的7.5%;即我們在每一鎊中lang費掉了1先令6便士,只得到了18先令6便士,而如果我們明智一些的話,本來可以得到整整1鎊;然而,雖然如此,現在的18先令6便士抵得上五六年前的1鎊。我們忘記了,在1929年英guo的工業實際産出達到了曆史最高shui平,而且我們的guo際收支余額在償付了所有的進口商品後可用作新增對外投資的淨順差額,比其他任何guo家的相應余額都高,與美guo相比,甚至超出了50%。爲了便于比較,還可以再假設我們把工資降低一半,把guo家債務削減4/5並停止清償,將剩余的財富以不能生利的黃金形式貯存起來,而不是按6%或更高的利息貸放出去,那麼我們就會與現在人們羨慕不已的法guo的情況相差無幾。但是這能算得上是一種改進嗎?

  普遍xing的世界xing大蕭條、在一個充滿貧困的世界裏産生的異常巨大規模的失業、我們曾犯下的災難xing錯誤,所有這些都使我們失去了洞察力,對于在表面現象下正在發生的一切視而不見,對于事物發展趨勢的真實解釋置若罔聞。悲觀主義有兩種相反的論調:一種是革命者的悲觀主義,他們認爲事態已惡化到無以複加的地步,只有進行激烈的變革才有一線生機;另一種則是反動分子的悲觀主義,他們認爲我們的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平衡已是如此岌岌可危,因此不能再冒險進行任何嘗試。我認爲這兩種論調都是錯誤的,這一點,在我們這一代就會得到證實。

  不過,本文的意圖並不在于詳細探討當前或即將出現的情況,而在于使我們能夠擺tuo短淺的目光去眺望遙遠的未來。對于100年後我們的經濟生活shui平,可以作出一些什麼樣的合理預期呢?我們的子孫後代在經濟上會有一些什麼樣的可能發展前景呢?

  從有史以來,比如說,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到18世紀初期,生活在世界各個文明中心的人們的生活shui平,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當然中間是時有起伏的。瘟疫、饑荒、戰爭等天災人禍時有發生,其間還有若幹短暫的繁榮時期,但總的來看,不存在漸進或激進的變化。一直到公元1700年爲止的4000年間,某些時期的生活shui平也許比別的時期要高上50%,但不會超過100%。

  這種緩慢的發展速度,或者說發展的停滯,是由于兩個原因——一是極其缺乏重大的技術革新,再就是未能進行資本積累。

  從史前時期到比較晚近的時代這一漫長期間,始終缺乏重大的技術革新,這一現象確實是異乎尋常的。凡是在近代初期人們所擁有的那些真正至關重要的事物,幾乎每一樣都在曆史的原始時期就已廣爲人知:語言,火,與我們今天一樣的家畜,小麥、大麥、葡萄和橄榄,耕犁、車輪、槳、帆、皮革、麻布和織物,磚瓦和罐壺,黃金和白銀,銅、錫和鉛——鐵是在公元前1000年前被發現的——銀行學、治guo術、數學、天文學和宗教。至于我們究竟是在什麼時候首次開始擁有這些事物的,並沒有確切的曆史記載。

  在史前的某些時期——也許是在最近一次冰河期以前某個比較安樂的間歇期——一定曾經有過一個充滿進步和創新的時代,這個時代可以與我們現在所生活的時代相媲美。但是在整個有記載的曆史的大部分時期,卻未曾出現過類似的情形。

  我認爲近代時期是從資本積累開始的,而資本積累又始于16世紀。我相信——我不能在此詳述其原因,以免喧賓奪主——這最初是由于西班牙把黃金財寶從新大陸帶到舊大陸,從而引起了物價上漲,並帶來了利潤的增長。從那時起到今天,按複利計算的資本積累的力量,在仿佛沈睡了許多年以後,又蘇醒過來並重新恢複了活力。而200年來複利的力量所起的巨大作用簡直是超乎想像的。

  爲了能說明這一點,在此我給出一個我所作的計算。英guo現在的對外投資總額估計大約有40億鎊,這每年能爲我們帶來大約6.5%的利息收入,這筆收入的半數,我們把它帶回guo享用;另一半,即3.25%的利息收入,則在guo外按複利計算積累起來。這樣的事我們已經進行了大約250年。

  我認爲英guo對外投資的始端可追溯到1580年德雷克從西班牙盜竊的大批財寶。在那一年他帶著從富庶的印度劫掠來的數量驚人的戰利品回到了英guo。伊麗莎白女王是資助這次遠征的辛迪加的一個大gu東。她把自己所獲得的一份用來清償了英guo的全部外債、平衡了自己的預算,最後手裏還剩下4萬鎊。她又再把這4萬鎊投入到東方公司,這個公司也是生意興隆,大發利市。東印度公司就是靠這個公司的利潤起家的,而東印度公司這個巨型企業的利潤又爲日後英guo的對外投資打下了基礎。把4萬鎊按3.25%的複利累積起來,其數額恰巧與英guo在各個時期對外投資的實際總額相差無幾,算到今天這個數額總計應爲40億鎊,而這就是我在前面已經引用過的英guo目前對外投資的總額。因此,德雷克在1580年帶回來的財寶中,每一鎊現在已變成了10萬鎊。複利的力量就有如此之大!

  從16世紀起,科學和技術發明的偉大時代開始了,在18世紀後這個勢頭日益強勁,而從19世紀初開始,更進入了鼎盛時期——煤炭、蒸汽、電力、石油、鋼鐵、橡膠、棉花,化學工業、自動機械、大規模生産的方法,無線電、印刷術,牛頓、達爾文和愛因斯坦,還有其他家喻戶曉的人和物,成千上萬,不可勝數。

  那麼這一切導致了什麼樣的後果呢?盡管世界人口有了巨大增長,同時這些人口還必須有相應的住房和機器設備與之相配合,但是我認爲,歐洲和美guo的平均生活shui平還是提高了將近4倍。而資本的增長所達到的規模,比之于以前所知的任何時代,要遠遠超過上百倍,而且今後人口未必會再次出現如此巨……

預言與勸說第二篇 我們後代在經濟上的可能前景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篇 我們後代在經濟上的可能前景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