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列甯曾經宣稱,消滅資本主義製度的最好辦法就是損害貨幣的聲譽。政府憑借通貨膨脹的連續過程,可以暗中神不知鬼不覺地沒收其民的大量財富。它們運用這種方法不但進行沒收,而且是隨心所慾地沒收,在這一過程使許多人陷入貧困時,它實際上使某些人富了。這種任意重置財富的現象不僅影響經濟生活的安全,而且使人們對現存財富分配的公平失去了信心。在這一過程中,有些人獲得了意外之財,不僅超出了他們應得的份額,而且超出了他們自己的預期和希望,成了“暴發戶”。于是這些人便成了中産階級的仇恨對象,因爲通貨膨脹給中産階級帶來的損失並不亞于無産階級。一般而言,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持久穩定的關系是資本主義製度存在的主要基礎;而通貨膨脹的不斷進行使通貨的實際價值波動劇烈,從而使這種信用關系完全被打亂,結果是獲取財富的整個過程墮落爲全憑時運的賭博行爲。
列甯當然是正確的。要推翻現存社會基礎,沒有比損害貨幣聲譽更巧妙更可靠的手段了。這一過程在破壞方面動用了經濟規律中的全部隱藏力量,而且是很少有人能夠覺察到的。
在戰爭的後期階段,所有參戰家,或是出于迫不得已,或是由于實力不足,都在實行布爾什維主義者提出的計劃方案。即使現在戰爭已經結束,這些
家中的多數由于自身難以克服的弱點還在繼續實行這類不當的計劃。不僅如此,許多歐洲
家的現任政府采取的政策手段既軟弱無力又輕率魯莽,然而他們卻把明顯是由不良政策所造成的惡果推在所謂的“暴發戶”階級身上,從而引起民衆對這個階級的仇視。概括而言,這些“暴發戶”是資本家隊伍中的企業家階級,也就是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活躍分子和積極分子。在價格上漲時期中,無論他們期望或希望與否,都必然會迅速暴富起來。如果價格持續上漲,則每一個擁有存貨或擁有地産和工廠的商人都將賺取巨額利潤。所以,歐洲許多
家的政府蓄意引導民衆對這個階級産生仇恨的心理,而采用的措施卻正好是列甯希望推翻資本主義製度所加以利用的手段。暴發戶的産生,是價格上漲的自然結果,不是它的前因。通貨膨脹必然劇烈而任意地擾亂契約關系和既定的財富平衡,從而造成對社會安全的沖擊,再加上對企業家階級的仇恨,這些政府已經不可能使19世紀建立起來的社會和經濟秩序繼續下去。可是他們又必須面對這種狀況,因爲還沒有取代這一秩序的計劃。
《預言與勸說》第一篇 通貨膨脹(1919年)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二篇 幣值變動的社會後果(1923年)”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