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債取消問題(1921年)
有一種說法認爲在此後的一代或兩代期間內,協約對德
政府將施加足夠的壓力,也就是說,德
政府能夠對它的人民充分使用權力,從而不斷地、大規模地從強迫勞動中榨取勞動成果。誰會相信這種說法呢?沒有人會真心相信的,可以說,絕對沒有這樣的人。我們對此事要想堅持到底,簡直一點可能
也沒有。否則,若這件事可能做到的話,那麼我們根本不值得在兩三年間,打亂我們的出口貿易、擾亂我們的工業平衡,更不值得由此而危及歐洲的和平。
關于美以及它對各協約
政府所欠戰債索取問題上的修正,所適用的原則與以上所述基本一致。美
的工業將會受到損害,其原因主要不是來自協約
方面爲了償還債務而大量出售廉價商品的競爭,而是來自于協約
方面無力再用以往那種規模向美
購買出口品。協約
爲了償還債務,所使用的手段不是在于多賣而是在于少買。這樣的狀況將導致美
的農場主所受到的損害大于工廠主;要防止進口增加,可以借助于關稅,可是要促進
于衰退中的出口,卻並不存在簡單易行的辦法。然而令我們感到驚詫的是,華爾街和工業發達的東部地區已經准備考慮戰債修正問題,而中西部和南部地區,據說(其間的細節我並不十分清楚)都極力反對。兩年來還沒有協約
被要求支付現款,在這個期間,英
的工廠主對于當支付實際開始時對他們將發生什麼樣的後果這一點,還完全不明白。目前,協約
方面還不需要開始向美
支付現款,美
的農場主同英
的工廠主一樣,對于當協約
認真逐期全額支付時,他們將受到什麼樣的損害,也一無所知。
對于美以及英
而言,關鍵問題並不在于對某些特殊利益造成的危害(危害程度會隨著時間的進展而逐漸減弱),而在于戰債的索取未必能夠持久下去,即使在短時期內實現了戰債的支付,但不能斷定因此就會長期繼續下去。我之所以這麼說,不僅是由于我對歐洲各協約
的償付能力深表懷疑,而且還由于美
所面臨的嚴重困難問題,因爲它無論如何也要在與舊世界
製相比下,使其商業利益保持平衡。
美的經濟學家近來從統計角度出發仔細分析了戰後以來的變化情況。根據他們的估計,目前除了所有各協約
政府應付美
戰債利息完全不計之外,在外
投資利息上,美
所拖欠的超過了已收到的;在商業航運方面,它從
外賺取的超過了在同樣服務下它向
外支付的。它每年商品出口超過進口約30億美元;在收支平衡表的另一方面,它的對外支出,大都是遊客和僑民的彙款,主要是付給歐洲的,估計數額每年不超過10億美元。因此,爲了平衡它目前的賬目,美
必須以各種形式,每年向外貸出資金,數額不低于20億美元。此外,如果歐洲按年照付各政府的戰債本息,那麼,美
的貸款要增加6億美元。
因此,美最近每年都向世界各地,主要是歐洲貸出約20億美元的資金。幸運的是,對歐洲而言這筆貸款的相當大的一部分由于投機
買賣造成紙幣貶值而損失掉了。從1919年到1921年間,美
的商業投機者遭受了損失,而使歐洲得到了實惠。但這種收入的來源只是一時的,不可能是長久的。就一時而言,貸款政策能夠滿足形勢的需要,但是隨著貸款利息的逐漸增加,長久下去,必然會造成形勢的惡化。
商業家一般都把大量資金用于海外貿易方面。但是現在我們知道,
外投資實際上是一種現代産物,是非常不穩固的,而且只適于很特別的環境。當某個新興
家無法單單依靠自身資源而發展時,它可以一時借助于此種方式得到先進
家的幫助而獲得發展,這樣的做法使雙方都能獲利,由于借入
家的發展形成了豐富的收益,借出
本息的收回也有了保障。但是這種方式所適用的情形不能顛倒。如果歐洲也效仿美
19世紀期間在歐洲發行債券的方法,在美
發行債券,那麼這種效仿絕對是錯誤的,因爲,總
而言,其間並沒有自然的增長,並沒有可靠的償債基金用以償還債務的本息。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能夠做得到,借入
就會用新貸款來償還利息,債臺將越築越高,到後來就不必再有幻想認爲債務後面還有堅實的基礎。所以說,美
投資者對歐洲債券沒有什麼興趣,不願意購買,是以常識爲依據的。
1919年底,我曾提出(在《和平的經濟後果》中),可以由美向歐洲出借一筆重建貸款,不過有一個條件,歐洲必須整頓一下其內部事務。在過去的兩年中,盡管歐洲的看法相反,多有怨言,可實際上美
的確放出了爲數極大的貸款,比我原來建議的數目要大得多,雖然在形式上並不主要是那種正規的美金債券。這些貸款並沒有附加什麼特別的條件,結果其中的大部分部損失殆盡了。盡管
費了部分資金,可是在休戰之後這筆資金還是幫助歐洲渡過了最危急的一段時期。然而在目前的情況下,這種貸款的繼續並不能爲歐洲債務收支不平衡的問題提供一種解決辦法。
世界上某些比較落後的新興地區,如英屬自治領地和南美洲,它們所需要的資本,過去是由英、法
和德
(比較小規模地)提供的,此後這一任務將由美
代爲執行,這樣對歐洲收支不平衡能夠起到部分的調整作用。俄羅斯帝
,不論是在歐洲或是在亞洲的部分,可以被看作是未經開發的
女地,將來也許是外
資本的一個適當的出路。過去英
和法
的投資者常常把資金貸給這些地區,現在美
的投資者也可效仿,這比直接貸給歐洲的古老
家要明智得多。但是這種方式並不能把美
收支相抵後的差額完全彌補起來。最終,也許不久,美
必須重新調整它的進出口差額。美
必須多買少賣,這是它唯一可采取的方法,否則就得向歐洲年年作無償的贈送。美
的物價上漲速度必然會超過歐洲(如果聯邦儲備銀行董事會對黃金的流入任其自然,就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盡管美
想人爲地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也會由于歐洲外彙的進一步貶值而導致同樣的結果,因爲歐洲無力購買,只好縮減其必需品的進口。這樣美
的出口就會減退,但出口商總不能立即廢棄爲出口而設置的生産布局,起初也許可以通過降低價格的辦法來適應形勢的變化,但這些辦法持續下去,譬如說一兩年後,就會出現價格低于生産成本的狀況,那麼他不可避免地要縮小經營範圍,或者完全放棄這種經營。
對于美來說,如果想通過一方面使出口至少維持現狀,另一方面借助于關稅來限製進口的方法達到平衡狀態,可以說,……
預言與勸說第五篇 戰債和美國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