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笑傲股市——大師們的投資之道第二章 第一理財家彼得·林奇上一小節]本不做有意識的“資産分配”。
傳統的證券組合理論告訴投資者不需要理解其所購買票的公司,只需把他們分門別類,然後按類別進行交易即可。然而,對于證券組合,林奇有自己獨創的見解。他不在乎
票是上漲還是下降,他認爲投資的關鍵在于抓住轉折點。不能僅僅因爲某種
票下降就購買(即所謂的最低點購買),也許某種
票3個月前是60美元,而現在只值20美元,甚至10美元。投資的惟一依據是根據公司的真正價值而不是最近的
市行情作出判斷。在林奇看來,在一家公司財務狀況好轉前的一瞬間進行投資,等到轉折真正開始,再增加投資,無異是最佳的選擇。
林奇通常選擇下列四種類型的票進行投資:
(l)成長,林奇謀求能夠獲得200%一300%的收益;
(2)票價格明顯低于實際價值的價值
,他希望從中迅速賺取1/3左右的收益,然後立即轉移資金;
(3)績優,帶有防禦
,經得起經濟不景氣的打擊;
(4)特殊情況及蕭條的周期票。
在某種程度上林奇也認爲,某種票價格便宜要比關于市場明年如何運作的流行概念真實可靠得多。尤其當許多
票價格便宜,或者大多數
票便宜時,在一位沒有經驗的評估人看來,整個市場都將價格下跌,而不是相反。
林奇從不持有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然而,林奇喜歡持有穩定産業中有巨大收益的保守票,因爲這些
票不會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盡管當市場上升時,它們上升得較爲緩慢,但當市場下跌時,它們仍能支撐得住。他很少涉足期權、期貨及其他衍生工具,他認爲,如果你買
票,即使是一種風險很大的
票,你也是在爲
家做貢獻,而期權、期貨市場就猶如一
昂貴而又無用的賭博場所,它沒有爲社會提供任何資金,你認爲糟透了的
票毫無理由地越漲越高,最後使你陷入一貧如洗的困境,而你的錢也僅僅是輸給了贏家和經紀人而已。
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林奇比較偏愛兩種類型的票: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
票。增長理所當然是一家公司首要的優勢,成長
票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占最大的比例,其中中小型的成長
更是林奇的偏愛。因爲在林奇看來,中小型公司
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個投資組裏只要有一兩家
票的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成績。不過,林奇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長
時,對單位增長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利潤增長,因爲高利潤可能是由于物價的上漲,也可能是由于巧妙的買進造成的。林奇不斷追求的是實際單位銷售量的增長數目。他曾向投資者建議:“想賺錢的最好方法便是將錢投入一家近幾年內一直都出現盈余,而且將不斷成長的小公司。”林奇偏愛的另一類
票是業務簡簡單單的公司的
票。~般的投資者喜歡繳烈競爭領域內有著出
管理的高等業務公司的
票,例如寶潔公司、3m公司、德州儀器、道化學公司、摩托羅拉公司等——經過數十年成功的奮鬥,它們已經形成了有效率的隊伍來利用機會、爭奪市場,並通過創製新産品來推動增長。毫無疑問,你真希望自祖輩起就持有這些公司的
票。但在林奇看來,作爲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只需要一個以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
價回升時不至于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
林奇認爲,最恐怖的陷餅之一就是購買了一家振奮人心的公司的票卻沒有獲利。他曾經購買過數十家這類公司的
票,如果這些公司的理想前景變爲現實的話,他就能賺1000%的錢,但不幸的是他每次都賠了進去。美好的故事總是那麼誘人,就像他說的"只有煎得滋滋的聲音,卻看不到牛排"。每次他都想咬下去,卻每次都失敗。以前,林奇曾看上這類公司,是因爲他的消息來源——通常很可靠——低聲告訴他:“我有一家很好的公司,但規模太小,不適合基金投資,不過你可以考慮自己投資。"當然,伴隨著可靠的資訊的,常常是一些動人的情報,但林奇無論是在阿爾漢市納礦業公司上,還是在美
太陽王等公司上都無一例外地賠了錢。
另外,林奇在考慮投資時,還盡量避免投資最熱門行業裏的最熱門票,因爲這類
票已備受投資者的關照,投資者們相互之間都在談論它們,這時
票的價格已被擡到很高的價值,有時甚至已超過其內在價值,
票隨時都有下跌的可能。當這些熱門行業中的熱門公司爲了追求高增長,保持市場份額,花費巨資而導致公司的利潤率下降,並陷入財務困境時,由于每個證券分析師與投資者都從事這種
票,一旦下跌,就會成爲抛壓最沈重的
票,使它的下跌幅度會更大。林奇爲了規避投資風險,通常對這類熱門行業中的熱門
票退避三舍。
作爲投資天才,林奇有一種常人所不具備的能力,即在千變萬化的環境中能一眼看出其中的關鍵所在,並能用一種完全不同于他人的方法分析由大衆發出去的信息。他不斷地以媲熟的技巧把投資從一個方向引向另一個方向。他就像一位比賽中的船長,要不斷變換航向以利用風向的變化,許多證券在他的投資組合裏僅停留一兩個月,而整個投資組合裏的證券一年也至少翻檢一次。林奇自稱購買的票如在3個月後,其中有1/4仍值得保留,就很滿意了。
從價格反常的情況中尋求獲利是許多投資者的共識。在證券投資單上,不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任何時候都有一些票因價格到達某一高位而應該出售,一些
票因價格跌至某一低位而適于購進。投資者通過對這些
票的買進、賣出,再買進,再賣出,周而複始,不斷地從中獲取收益,積累財富。但是,林奇與大多數投資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多數的投資者最多同時經營一二十種
票,而林奇卻好似市場的創造者,他同時經營著1400多種證券,並且時常翻新。
在林奇經營的1400多種證券中,其中最大的100種占其所投資金的一半,其次100種占其所投資金的1/6。林奇每天大約都要賣掉5000萬美元的票,又買進5000萬美元的
票。當發現有的公司
票超過應有的價值時,即使是稍稍超過,也立刻賣掉;當發現有的公司
票低于應有的市價時,就馬上購進。如a公司
票每
20美元,b公司
票每
30美元,他會先以20美元的價位買入a公司
票,當a公司
票上漲到每
30美元時,把a公司
票賣掉。也許那時b公司
票已下跌至每
20美元,然後,他再購買每
20美元的b公司
票。幾
小利潤彙集在一起會……
笑傲股市——大師們的投資之道第二章 第一理財家彼得·林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