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笑傲股市——大師們的投資之道>第二章 第一理財家彼得·林奇第2小節

《笑傲股市——大師們的投資之道》第二章 第一理財家彼得·林奇

第2小節
經濟類作品

  [續笑傲股市——大師們的投資之道第二章 第一理財家彼得·林奇上一小節]們也能做出和林奇一樣的業績了。首先,林奇對資料有足夠充分的理解,從而能夠快速敏捷地行動,用不著費工夫去得到並不是必需的資料,這足以保證在多數時候他是正確的。

  林奇有兩個分析員助手,一個專門收集華爾街的信息及出席各種會議,另一個專門打電話及走訪公司。林奇每天要chu理上千條信息,在這些信息中有些是無意中偶然得到的,而有些信息則是林奇精心收集而來的。林哀獲得投資信息的渠道有很多:首先是從經紀人那裏獲得。林奇大約要聽取200個經紀人的意見,通常一天他要接見十個經紀人的電話。一般情況下林奇不qin自接電話,他根據經紀人在其助手chu留下的簡潔信息,只選擇跟主題密切相關的回電話。其次,他所造訪的公司也是他最可靠的信息來源。林奇走訪公司,每月40家到50家,他通常要對這些公司總裁進行歸類,因爲公司總裁所謀求的是按照機構gu東的旨意來辦事,他們所披露的信息有的言過其實,有的謹小慎微,有的誠信可靠,職業投資者應了解他們的類型,懂得如何解釋其所聽到的信息。當然,要想快速地了解多家公司的信息,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參加由當地的經紀人組織的地區xing公司會議。在這種場合,數十家公司將派出他們最優秀的人才,盡可能用最精煉、最富有信息的方式介紹他們公司的情況,還有專門解答問題的時間。另外,林奇還特別重視從同行chu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所有比較成功的投資家們都有松散或正式的聯盟,大家可以通過聯盟交換思想獲得教益。當然你不會把眼下你要購買的gu票告訴他們,但你跟他們進行了廣泛的交流。不難理解,這些經過選擇的少數同行,每個人後面都有數百人的經紀人爲其提供資訊服務,可以說是chu于這"智力食物鏈"的頂端,他們當然是比經紀人更豐富的信息源。林奇認爲這是他有價值想法的最好來源。

  許多非職業的投資者把自己想像成福爾摩斯那樣,待在他們的俱樂部裏,不允許任何人進來交談,而是通過閱讀和思考來破案。這些投資者認爲只要他們坐在載有電視屏幕和事件記錄的桌旁,做充分的工作,然後“‘美元就會滾滾而來”!其實事情並未如想像般簡單。那些做法僅僅是專業人員的起點,現在他也許正是那些非專業人員的買主或賣主。所以,在林奇看來,優秀的投資者更善于利用他所能得到的每樣工具,而最關鍵的一樣就是獲取第一手資料。

  林奇在實踐中並不像大多數投資者一樣,將投資局限在有限的領域內,他涉足任何領域的任何gu票。當他發現市場良機時,他不一定作深入的調整和進行過多的分析,就毫不遲疑地采取行動。當然,這既需要天生的本領,又需要有在這方面長期研究基礎之上的確切的判斷。如果某項政策或某一趨勢對某~行業有利,林奇通常不是只買最好的~家公司gu票,而是買一批能從中受益的公司gu票,也許幾家,也許十幾家,然後再進行調查研究,篩選最佳公司保留下來,把其余的賣掉。

  林奇不作徹底的分析就購買gu票的做法是爲了避免錯過投資良機。例如當日本汽車打人美guo市場後,美guo三大汽車公司的gu票大跌,林奇未作詳盡的研究即大量購買這三家公司的gu票,等到gu價上漲後又悄悄賣掉。如果林奇因期望發生某種事情而購進gu票,但事情卻並未如期望發生,那麼他就會立即把這些gu票賣出去。華爾街對這種思想表述爲:‘gu資是沒有結果的投機。”你基于某種期望而有了某種想法,但你錯了,那麼現在你沒有任何理由繼續擁有該gu票,應當迅速地把它賣出去。有人通常傾向于認爲無論如何也得繼續幹下去,讓有價證券承受可怕的風險,要不就是在一些明顯不同的低價部分擴充業務,然而這樣一來,他就很容易因無知而犯錯誤。而林奇常常~眨眼的功夫就將這些gu票賣出去了,因爲“你不會被不屬于你的東西的價格上漲所傷害,而你真正擁有的東西才會毀滅你”。

  吐故納新,揚長避短

  林奇對理論家和預言家曆來異常反感。理論家’總是喜歡高談闊論gu票市場如何如何,林奇卻認爲gu市中總存在著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風險,常常令人捉摸不到,如果一味聽信gu市理論家和預言家的意見,而缺乏自己的分析判斷,多數情況是投資失誤。這是他經過qinti驗而得到的一個教訓。1977年,他剛開始掌管麥哲倫基金不久,即以每gu26美元的價格買進華納公司gu票。而當他向一位跟蹤分析華納公司gu票行情的技術分析家咨詢華納公司gu票的走勢時,這位專家卻告訴林奇華納公司的gu票已經"極度超值"。當時,林奇並不相信,一笑而過。6個月後,華納公司的gu票上漲到了32美元,林奇開始有些擔憂,但經過調查,發現華納公司運行良好,于是林奇選擇繼續持gu待漲。不久,華納公司的gu票上升到了38美元,這時,林奇開始對gu市行情分析專家的建議作出反應,認爲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頂feng,于是將手中所持有的華納公司gu票悉數抛出。然而,此後華納公司gu票價格一路攀升,最後竟漲到180美元以上。即使後來在gu市暴跌中也維持在tuo美元左右。對此,林奇懊悔不已,從而導致他喪失了對那些高談闊論的gu市評論專家的信任,以後只堅信b己的分析判斷。林奇十分欣賞沃倫·巴菲特的觀點:“對我來說,gu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說其存在,那也只是一個讓某些人出醜的地方。"美guo有數以萬計的專家天天在研究指數的變化、美聯儲的貨幣供應政策沙dguo投資等,但林奇認定這些專家們不能預測到任何東西。

  由于從某些方面看,gu市與整個經濟的情況是相互聯系的,所以許多經濟學家希望對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對景氣和破産、對利率變動方向進行分析來預測gu市的變動。甚至有些人提出“每五年出現一次衰退”的理論。林奇雖然相信利率和gu市之間確實存在著微妙的相互聯系,但卻不信誰能准確地提前說明利率的變化方向。他更認爲“每五年出現一次衰退”的理論是無稽之談。常常是只有到了時過境遷的時候,大家才能看到一些事情的真相,許多人都是事後諸葛亮。因此,林奇提醒投資者:“不要輕信經紀人公司的推薦,甚至連你最信任的金融通訊雜志上最新推出的‘至少不會損失’的建議也別接受,請只相信你自己的研究。”

  林奇直率地排斥了許多被譽爲成功捷徑的投資公式。許多信托公司喜歡采用經濟概況和産業配置的方法以取代知識和技術,把投資組合分爲周期xing的、公用事業xing的等類別,而林奇卻避免使用這種方法,在gu票和准備金之間、在産業部門之間,他根……

笑傲股市——大師們的投資之道第二章 第一理財家彼得·林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章 第一理財家彼得·林奇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