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碰撞>第五部分 21世紀中國國際競爭戰略

《碰撞》第五部分 21世紀中國國際競爭戰略

經濟類作品

  ●競爭必然呼喚戰略,guo際競爭必然呼喚guo際先爭戰略。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更有必要思考21世紀的中guo發展戰略,或更准確地說是guo際競爭戰略

  ●今日中guo所面臨的前要問題還不是在guo際競爭中獲勝,而是怎樣生存下去,怎樣避免發生內亂

  ●20年來,我們沒有一天不在深揭狠批平均主義,但卻沒有一天不是靠年均主義來維持社會穩定,並在穩定中實現經濟增長的

  ●中guo能首先成功地實現從資源消耗到資源節的型的特變,這對于樹立中guo在世界上的地位,增強中guo資源節約型方品的競爭力都人有益chu

  ●倡導以個人利益作爲核心動力構造新的科研ti製,從而推動科技創新,這個思路看來已經走到了盡頭。中guo科技ti製的根本動力只能來自民族凝聚力,個人物質利益動力不能作爲第二位的

  ●就業優先,資源節約,發展戰略産業,爲科技和教育事業重新注入靈魂,這是中guo21世紀guo際競爭戰略相互關聯的四個要點。就戰略態勢而言,這仍然是屬于守勢戰略。我認爲,守勢戰略將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戰略姿態

  時光飛逝,21世紀轉瞬即臨。人們都在翹首盼望著新的世紀爲人類帶來新的夢想和希望,雖然也有人擔心著世界末日的來臨。而現實卻可能既不那麼lang漫,又不那麼恐怖,它將一如既往地隨著時鍾的滴答聲把今天生活中的希望、問題和矛盾帶進21世紀。如果不是“千年蟲”發作,到期的合同還是得履行,欠人的債務還是得還,該出生的自然會出生,該死的也只好去見閻王,有錢人仍然是有錢人,窮人仍然是窮人,強guo依然富得流油,弱guo還會揭不開鍋。

  但是,對于中guo來說,情況可能還是有些不同。因爲恰恰是在這個世紀之交,中guo面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戰略選擇。一種選擇是甘心情願地成爲資本主義世界ti系中的最大的“外圍”,與最大的“中心”guo家結成戰略夥伴關系,像美guo與皮諾切特的智利那樣;另一種選擇是在重新整合guo內力量的基礎上,想辦法與中心周旋,尋找進擊的可能xing。很顯然,如果我們並不認爲第一種選擇應該成爲現實的話,我們就需要使第二種選擇成爲人們思考和爭議的對象。必須承認,盡管dang的文件和政府決議給guo人展示了由小康而中等發達guo家的遠景,但是由于改革在深層奉行“摸著石頭過河”的哲學,因而從總ti上仍然缺乏全局xing、長遠xing的思考。一段時間以來,甚至誰要從全局、長遠的角度對零敲碎打的改革措施提出問題,誰就是阻礙了“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誰就有僵化保守之嫌。這樣,表面上第一種選擇好像是深思熟慮的戰略,實際上是現實邏輯的自然伸展。因此,現在再來瞻前顧後地討論第二種選擇,應該說也還不完全是馬後炮。更重要的是,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前期可以回避的矛盾已經積累得不容再回避了。摸了20年以後,人們也逐漸看清楚河流的shuixing以及河對岸的地形了,故客觀上具備了討論發展戰略的條件。

  這裏還需要指出一個常見的誤解。我們常常看到企業這樣製定“戰略目標”:今年産值10億,利稅1億,職工人數500人,3年後産值要達到産值100億,利稅15億,職工人數達到1000人,蓋3棟職工住宅樓,等等。事實上,這充其量只能叫長遠計劃,甚至只是一廂情願的承諾,與戰略則毫不相幹。當我們談到戰略時,實際上首先要有敵我概念,比如企業戰略,首先要清楚有哪些競爭對手,這些對手的實力如何,強弱點在何chu,自己有哪些優勢,哪些劣勢,怎樣揚長避短,削弱對手,壯大自己,哪些對手可以聯合,哪些對手首先需要對付,怎樣形成戰略意志,怎樣調動戰略手段,是否擁有戰略後備資源等等。打敗了對手,自然就占據了更多的市場份額,有了份額就可以保證利潤增長和規模的擴大,就像軍隊打了勝仗一樣,兵也多了,將也衆了,地盤也廣了。反之,如果打了敗仗,一切就都成泡影。從這個角度看,上述企業“戰略目標”就只是挂在天上的一個“餡餅”,給職工心理充饑罷了。當然,從更深層次講,如此“戰略目標”也和我們長期的計劃經濟思維有關。在計劃經濟條件下,不需要考慮競爭,只需要考慮資源是否足夠就可以了。問題是,現在已經是競爭經濟了,而且不僅有guo內競爭,更有guo際競爭,甚至guo內市場已經成爲guo際競爭的舞臺了,再也不能遵循計劃經濟下的目標製定思維了。競爭必然呼喚戰略,guo際競爭必然呼喚guo際競爭戰略。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更有必要思考21世紀的中guo發展戰略,或更准確地說是guo際競爭戰略。

  從理論上說,考慮guo際競爭戰略首先得認清我們在guo際競爭格局中的位置,此知彼也;同時也得認清中guo自身的優勢和弱點,此知己也。由于前文已經多chu論及彼、己雙方的特點和力量對比,這裏就直接切入戰略設計本身了。

  輪廓地說,21世紀的中guoguo際競爭戰略是否應有以下要點:

  

就業優先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已,可勝在敵。”大意是,打仗首先要考慮的是不會被敵方打敗,然後才有可能捕捉打敗敵方的機會。不被打敗取決于自己,打敗敵人取決于敵方情況。這就是說,當我們考慮guo際競爭戰略時,首先要考慮到最壞的情形,謀求立于不敗之地。

  實際上,今日中guo所面臨的首要問題還不是在guo際竟爭中獲勝,而是怎樣生存下去,怎樣避免發生內亂。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外部勢力將很容易趁機cha手,或者扶植中guo內部買辦政治勢力,或者利用民族分裂主義勢力將中guo切成若幹塊。而要避免發生內亂,最重要的是防止兩極分化勢頭繼續發展,避免更多城鎮工人失業下崗,保證9億農民基本的溫飽生活。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就是要從效率優先型的經濟增長模式轉變到就業優先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從倡導“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到倡導“公平優先,兼顧效率”。也就是說,中guo的事情還得是“三個人的飯,五個人吃”。

  事情就是這樣矛盾,20年來,我們沒有一天不在深揭狠批“三個人的飯,五個人吃”的“大鍋飯”和“平均主義”,但卻沒有一天不是靠平均主義來維持社會穩定,並在穩定中實現經濟增長的。其中,農村的分田到戶是最大的平均主義。很顯然,分田到戶的標准不是生産效率,而是按人頭分配,是平均主義。事實上,正是由于農村的平均主義限製了兩極分化程度,束縛了四五億農村勞動力,這才可以爲城市的“減員增效,下崗分流”提供空間。但是,城市通過裁減農民工緩解下……

碰撞第五部分 21世紀中國國際競爭戰略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五部分 21世紀中國國際競爭戰略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