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碰撞>第二部分 各行各業,准備好了嗎?

《碰撞》第二部分 各行各業,准備好了嗎?

經濟類作品

  ●中guo企業被淘汰是個正在進行時而不是將來對,在某些行業甚至接近完成時。

  ●一個靠別人的骨骼來支撐自己軀ti的人是不健全的,一個靠別guo的裝備工業裝備起來的guo民經濟ti系是依附型的。如果急于放棄guo家平預,那麼中guo裝備工業必死無疑。

  ●應該說,雖然就業優先的農業戰略不利于加快農業市場化步伐,不符合市場競爭的原則,但卻是對全tiguo老百姓的長遠利益負責的戰略。

  ●中guo電信ti現了落後guo家“有保護地開放”的理會,給了我們一個“內戰內行,外戰也內行”的唯一希望。

  ●腐敗是跨guo公司在華的天然盟友。正是借助了腐敗的力量,跨guo公司才有可能奪回它們在1949年對失去的中guo

  ●不難發現,某一聲業被淘汰的程度恰好與該聲業的開放程度成正比。而且淘汰的模式過程總是很相似:先淘汰該行業中的名牌企業,占領市場製高點,把中同企業擠到量大利薄的低檔商品市場了事。

  ●那些20年來有所成長的産業則恰好得益于guo家保護,而且保護得最強的産業成長得最快。即使如此,這些産業仍未強大到足以與跨guo公司單打獨鬥的地步。

  看了第一部分以後,一些讀者可能會感到某種危機感;另一些讀者卻可能會不以爲然:中guo真的那麼落後嗎?真的會被全面淘汰嗎?你是不是在誇大其辭,危言聳聽?照你這麼說,引進外資就是擠占中guo市場,就是搞垮民族經濟,就會造成工人的失業,那我們幹脆關起門來得了,還要改革開放幹什麼?加入wto無非是深化改革開放,健全市場機製,促進中guo企業進一步增強競爭力,更好地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挑戰而已。

  事情到底是怎樣的呢?

  

最少保護的行業最先被淘汰

  事實上,中guo企業被淘汰是一個正在進行時而不是個將來時,在某些行業甚至接近完成時。爲了實踐開放理念,中guo不斷收縮保護的範圍,減少保護的程度。總的來說,有關guo計民生的行業如農業、重化工業、汽車及家電行業保護程度高一些,而食品加工業和輕工業保護程度低一些。

  一般認爲,食品加工業和輕工業技術含量較低,實現趕超戰略比較容易,與外guo同行可以一拼,鲶魚效應①可以比較明顯,符合首批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的條件。

  ①厲以甯先生的得意之喻:從前充氧設備不發達,長途販運魚苗常有大量死亡,損失慘重。後來有人在槽中放入鲶魚,爲了避開鲶魚吞食,所有的魚苗都本能地快速遊戈,這樣,它們就能最大限度地吸取氧氣,死亡率反而大大降低。“鲶魚效應”說明,強大的競爭對手,往往能激發出弱者的生存潛力。

  我們先來看一看這些行業。

  

一、飲料工業①

  飲料並不是什麼具有戰略意義的行業,萬一發生戰爭,我們並不會因爲缺少可口可樂而不能上前線。但是這個行業在經濟上卻是很重要的、可以有高利潤的行業。三四十歲以上的人還都能記得,80年代,中guo飲料行業北京有“北冰洋”,上海有“正廣和”,廣州則崛起了“健力寶”,四川還出生了“天府可樂”,全guo各地差不多都有自己的地方名牌飲料。這些飲料廠爲地方和guo家財政做出了很大貢獻,容納了大量的職工就業,並且這些企業的高額利潤還能使工人的收入和福利不斷提高。如原天津市飲料廠,1983年工廠遷址改建,投産當年即實現産值約2400萬元,稅利達530萬元。但是,這個行業命運不佳,不僅沒在guo家保護之列,而且事實上還被列爲開放示範行業,每一輪開放的讓步都有飲料行業的份。1981年可口可樂第一家瓶裝廠在北京市豐臺區落戶,打響了世界飲料業巨無霸向中guo飲料市場進軍的第一槍;1983年,珠海可口可樂灌裝廠設立;1986年,上海申美飲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1987年,天津津美飲料有限公司成立,到1992年,可口可樂已建立合資企業13家。1992年以後,可口可樂加快擴張速度,1994年初與原輕工業部簽署合作備忘錄,可口可樂公司可在今後5年裏再發展10家瓶裝廠,至1996年,這10家企業已多數建成,從此,可口可樂公司完成了覆蓋全guo的目標。1996年,可口可樂在中guo實際銷售飲料150多萬噸,占市場份額的1/3,初步實現了對中guo飲料市場的占領。在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打擊下,各地原來的飲料名牌紛紛落馬,有“shui淹七軍”之稱,這被洋shui淹掉的七軍是:北京北冰洋食品廠,天津山海關汽shui廠,上海正廣和汽shui廠,武漢飲料二廠,廣州亞洲汽shui廠,沈陽八王寺汽shui廠,重慶天府可樂集團公司。1987年,這七大飲料廠加健力寶公司聯合向guo家請求“保護民族飲料”,guo務院也曾下文件規定外guo飲料企業不得在中guo再建新廠。但是,這並沒有阻止民族飲料企業被淘汰的步伐。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開足馬力生産,用巨額的廣告開支樹立品牌形象,不斷壓縮guo産飲料的市場空間和利潤空間。在中guo飲料企業苦苦掙紮的時候,“兩樂”伸出了合資的“援手”,于是這些本guo飲料企業紛紛投入到“兩樂”的懷抱,中guoguo內飲料市場成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之間guo際競爭的又一個戰場。

  ①吳越濤、張海濤編著:《外資能否並吞中guo》,企業管理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王志樂:《美guo企業在中guo的投資》,中guo經濟出版社,1999年1月。

  爲什麼飲料業會如此迅速地淪入他人之手呢?看一看可口可樂在天津的攻勢就可以明了事情的底細:“可口可樂與天津津美合資的天津可口可樂,1990年投入運營;1994年産量爲80年代的10倍,1990年的2.5倍。可樂的價格比當地雜牌飲料高50%。可是,質量好,推銷更不遺余力。1994年天津可樂用900萬元推銷9萬噸産品,平均100萬元1萬噸。就這份推銷功夫,當地雨後春筍式的雜牌飲料就無法望其項背。4年時間,雨過天晴。天津90%的市場被可口可樂占領。”①可口可樂在全球500家最大企業中排名第201位(1998年《財富》雜志),1997年銷售額達189億美元,其中廣告費高達50億美元,利潤則爲41億美元,利潤排名居第15位。由于可口可樂的存在,飲料業成了進入難度非常大的一個行業。劍橋大學嘉丁管理學院彼得·諾蘭教授對此作過精彩的分析:

  ①王小強:《産業重組,時不我待》,第12頁,中guo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4月。

  下面是摩根·斯坦利的數據,表示不同行業需要多少年才能建立起大型企業集……

碰撞第二部分 各行各業,准備好了嗎?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部分 各行各業,准備好了嗎?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