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邊際效用學派的興起>第21章 季德和法國人關于價值的爭論

《邊際效用學派的興起》第21章 季德和法國人關于價值的爭論

經濟類作品

  

  夏爾·季德在推展邊際效用思想方面所做的嘗試,比七八十年代任何其他法guo作者都更爲勇敢。這始于他評論傑文斯《理論》的一篇文章(發表在1881年《經濟學雜志》上)。他在1884年還把邊際效用思想寫進了一本新的成功的經濟學教科書。

  他的門徒比他預想的要少,這只能怪他自己;沒有人願意跟他走,很可能是因爲他自己步履蹒跚。他的文章激起了一場關于價值問題的長達7年之久的討論,這場討論多半是在《經濟學家雜志》上進行的。但這場討論根本沒有抓住價值理論的本質(像傑文斯所作的那樣),也沒有能使哪位經濟學家轉向邊際效用理論。然而,季德的聲望、地位和他所做嘗試的xing質,使得考察一下他的評論和此後發展的結果成爲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季德于1877年從事經濟學教學,擔任一個經濟學教席,該教席是在法guo政府把政治經濟學作爲一門必修課時創設的。此時李德所受到的經濟學訓練(按照季德的悼文作者的說法)僅限于閱讀過巴斯夏的全集,那是他叔父在他最後攻讀學位時送給他的,季德從此對經濟學有了一種新看法。

  季德在論傑文斯的文章中特地承認法guo經濟學的狀況是悲慘的,他認爲應當重視傑文斯這樣一些經濟學家。在法guo經濟學家尚未反思之時,李德就列出了一張諷刺xing的清單,表明了法guo人在經濟學領域的興趣和任務:“我們熱衷于統計學,人口統計學,財政學,經濟法學,也許還有社會學,而沒有政治經濟學。關于效用與價值,資本和勞動xing質的討論(只有傑文斯先生的論著討論了這些問題)被視爲我們時代的繁瑣哲學問題”。在季德看來,法guo人忽視傑文斯的《理論》,就是上述狀況的一個例證。季德指出,該書10年前問世,第2版也已于1879年初版了,但在法guo不僅迄今沒有出版法譯本,而且甚至尚無一人詳評這本書,也未見哪本新近的教科書提到傑文斯。不過,同與傑文斯的一致相比,季德似乎更堅決地強調了他同法guo同行們的分歧。季德首先強烈贊成傑文斯的下列論點:演繹法比歸納法更適合于經濟學。這就把已在法guo贏得一些支持者的曆史學派抛到了一邊。但是,當進而論及傑文斯所主張的經濟學必須利用數學方法(因爲經濟學研究的是數量)時,季德就同他的法guo同行一起表示反對了。數學使季德感到厭煩,正像使其他許多人感到厭煩一樣,這是因爲(部分地,至少是可以理解地)它使人弄不清作者說了些什麼。

  季德認識到價值論是傑文斯《理論》的“首要部分”。他對于“最後效用程度”和價值的聯系這一中心思想有明確的理解,並說誰也不可能忽視這一點。依照季德的說法,早在1881年法guo已經有了對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扼要表述,它完全是以非數學的形式出現的,而且發表在容易得到的地方。但是,季德對邊際效用論的破壞xing批評直接損害了他對這個理論的解釋。他把對邊際效用論的解釋cha在他對數學的譴責和對傑文斯效用論的批評之間,有可能使學生把這類著作連同其缺點一起都放棄了。

  季德爲他對邊際效用論的這種逆反判斷提出了兩個基本的反駁,第一,傑文斯既然不能獨立衡量最後效用程度,也就不能肯定物品在既定條件下的交換比率;但季德認爲,他卻在一篇文章中爭辯說,交換價值比率可以暗含最後效用程度比率。實際上傑文斯的方程式ti系中並不存在循環論或不確定xing。即使存在,也同衡量問題無關。由于對傑文斯的數學方法缺乏理解,使季德提出了虛構的困難。

  季德對傑文斯效用論的第二個反駁具有完全不同的基礎。季德拒絕使用“效用”一詞,他認爲該詞有一種通俗的含義,而且會繼續導致誤解。季德沒有提出一個替代的詞作爲補救(他後來主張這樣做),而是轉而指出:“價值同時決定于效用和稀少xing”。這個說法來自巴斯夏,但他也不可能總是這樣想,他在自己的教科書中就用過“最後效用程度”的說法。

  3年後季德發表了第一部以法文撰寫的經濟學方面的現代教科書,他在討論價值問題時利用了邊際效用思想。本書長期內一直是法文中惟一的一本含有對邊際效用理論適當解釋的教科書。

  

  季德關于傑文斯的文章在《經濟學雜志》上挑起了一場關于價值問題的長期討論,這場討論很好地說明了邊際效用思想在80年代的法guo對價值理論的影響多麼微不足道,盡管討論是從傑文斯和瓦爾拉斯的思想開始的,而且不時地回到他們那裏,但參加討論的人實際上根本不理解或不重視這一新思想。討論立即就開始了。布蘭斯在季德的文章發表後立即致信季德,這些信發表在1881年12月《經濟學雜志》上。布蘭斯略過了季德對邊際效用的解釋和對價值論的應用,甚至認爲季德的解釋是最明確的。他說,季德指出,傑文斯用效用決定價值,瓦爾拉斯用稀少xing,他們都只有一半真理。季德所說確實如此,但所幸的是他還說了一些別的話。季德很恰當地答複了布蘭斯,他說,物品數量對價值的影響只能通過它對物品邊際效用的影響。這兩封信的交換是無用的,因爲布蘭斯不可能理解邊際效用思想。季德理解得非常明確,但影響不了布蘭斯,甚至李德本人似乎也還需要堅定信心。

  蒙基在大約1年後發表了一篇關于價值問題的文章。此人于1877年進入第戎法學院,此時季德到了蒙特利埃。蒙基只把季德的文章作爲出發點。他希望建立一種可以接受的價值理論,因爲他認爲季德已經指明傑文斯的理論經不起深究。這裏有意義的是,1882年即傑文斯去世之年,在法guo仍然缺乏對邊際效用價值論的理解,而不在于提出什麼(像蒙基所主張的那樣)特別的答案。蒙基的文章並沒有表明作者對下述情況有任何暗示,即傑文斯的創新在于利用邊際(用後來的說法)思想,而不在于把效用用于價值分析。

  這篇文章引起馬蒂諾和蒙基之間交換意見,這些同邊際效用價值論並無直接關系,但他們討論的是價值論;這再次表明當時傾向于傑文斯或瓦爾拉斯理論的經濟學多麼少。

  達鮑斯在這一時期發表小冊子對價值論提出了長篇說明。他想比較詳細地審視一下季德1881年文章發表後掀起的那場爭論的各個方面,指出其中的錯誤,爲說明他自己的觀點准備條件。詳細論列這些辯駁會使今天的讀者感到厭煩(1886年大多數讀者可能也是這樣),而且會使我們滯留于達鮑斯關于傑文斯的看法。達鮑斯得出如下猶豫不決的結論:“在經濟學領域內,傑文斯的理論對價值問題沒有帶來新真理或部分真理,它只是增加了已有的混亂”。他的這個結論顯然是通過閱讀季德關于傑文斯的文章而得出的,而不是讀了傑文斯的《理論》而得出的。由于某種理由,達鮑斯沒有觸及傑文斯關于效用是物品數量的函數這個觀點。他說:“效用隨數量變化這個命題是絕對錯誤的,物品效用同其數量無關,它並不因數量大而減少,也不會因數量少而更有用;無論數量多寡,其營養價值和抵禦風寒的效力沒有變化。在兩種情況下,效用是一樣的。”這完全是誤解。由于缺乏把效用作爲數量的基本思想,特別是沒有關于總效用應依存于數量的思想,他顯然不可能理解更困難的思想,即邊際效用會隨物品增加而減少。達鮑斯的小冊子又一次激起了爭論,但沒有比以前更富有啓發xing的成果。霍達德評論了達鮑斯的小冊子,達鮑斯作答,霍達德再答;瑪涅金站在達鮑斯一邊,達鮑斯回答了他的建議。

  花這麼多時間敘述經濟學中久被遺忘的作者之間關于價值問題的無成果的爭論,對邊際效用理論的曆史有何意義呢?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他們難得提及邊際效用,即使在一開始季德想向法guo人介紹傑文斯時也不例外。介紹這場爭論,與其說是想讓人們注意到季德對傑文斯的關注,不如說是想再次強調指出,法guo經濟學家不僅在整個1870年代,而且在1880年代,離接受和理解傑文斯、門格爾和瓦爾拉斯的理論還很遙遠。上述最後兩封發表在有影響的《經濟學家雜志》上的信是寫于1888年,即1871年後17年。參與爭論的衆人之中,只有一人讀過傑文斯的書,而且似乎在拒絕和接受傑文斯理論之間還猶豫不決。只有季德和達鮑斯檢驗過傑文斯的理論,但他們誰也沒有談起過瓦爾拉斯的觀點,或是把他同傑文斯聯系起來,即使他以法文寫了大量有關論著。瓦爾拉斯完全可以抱怨,認爲這種沈默是反對他的一種yin謀、爭論者中無一人以任何一點理解的態度讀過瓦爾拉斯的書;只有季德提到過他的名字。他們之中更沒有人聽說過門格爾或其他的後繼者了。除了季德最初的解說以外,再沒有誰對邊際效用思想哪怕只有一點模模糊糊的了解,也沒有任何人在經濟學的這個方面提出過什麼更先進的思想。法guo人在1889年還缺乏類似于現代經濟學的任何東西。

……

《邊際效用學派的興起》第21章 季德和法國人關于價值的爭論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22章 拉韋利”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邊際效用學派的興起》第22章 拉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