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的概念
在我們的分析中,需要被當作是既定的,或是作爲事實。但是,我們應該承認,需要既可以是行爲的起因,也可以是行爲的結果(《馬歇爾經濟學理論》第三卷,第2章也持這種觀點)。有一種“爲生存而工作”的學派認爲需要是主要的目的;另有一種“爲工作而生存”的學派,認爲活動是主要的目的。在許多方面,這種分類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是辨明一個經濟學家在許多問題上立場的關鍵點。例如,某人(也許含蓄地)是屬于“爲生存而工作”學派,像阿爾文·漢森,主要強調現存的需要,把消費者看成是主要的經濟實,把消費函數視爲穩定的並且是理解經濟的關鍵,並且樂于接受停滯的觀點。在另一方面,某人屬于“爲工作而生存”學派,像熊彼特,把生産者-創新者視爲主要的經濟實
,強調創新(即使它可能波
式地到來),並被引向一種動態的經濟發展理論。
需要的相對,即非恒常
,有許多重要的含義。第一,它直接影響資源的配置,既然這種非恒常
意味著一種基本的需要是爲了更多的需要,這些需要導致人們被雇傭去講授音樂和美術欣賞,等等。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它意味著全部需要的完全滿足——一個實在富足的經濟——是不可能的。存在于任何時點上的所有需要的滿足將意味著出現一系列新的需要。就美
150年前的標准,或者今天地球上一些欠發達
家的標准而言,美
目前的生活標准好似人間天堂。由此可以推知,在絕對意義上定義生活最低標准是不可能的,一種廣爲流傳的錯誤概念認爲,標准可以“科學”地確定,其典型的含義是指依照物理和生物規律來確定,而不是依賴于“主觀的價值”。很顯然,如果比較一下建立在不同時間或不同社會的不同標准,會發現這裏存在許多矛盾。這些標准之間的差異是巨大的,而且清楚地顯露出習俗上的不同。同樣,通過考察這些不同標准的食物內的含量也能看出存在著矛盾。現實已經表明,那些想構造最低成本食品的人,習慣上確定的食品營養含量的1/4或更少就可滿足應攝取的營養需要。其余食品則是用來滿足食品花樣翻新的需要,或者是滿足口感良好的需要,即用來滿足那些無法作出客觀評價的需要。
盡管有這些限定條件,經濟理論還是繼續基本上把需要視爲固定的。這主要是學科上分工的結果,經濟學家很少談論需要的形成,這是心理學家的領域。經濟學家的任務是找出任何一組給定的需要所産生的後果。同其他理論上的抽象一樣,這種理論的抽象的合理和正當
最終必然依賴于由它發出的光和由它産生的預見力。
在需求理論上一個基本的區分是,區分在需求表意義上的需求和在需求量意義上的需求。混淆這兩種意義的需求是有害的,舉例說:(1)“價格上升因而需求減少”。(2)“需求增加因而價格上升”。這兩句話分開看是清楚的,如果認爲需求一詞在兩句話中具有相同的意思,則這兩種說法顯然是矛盾的。當然,實際並不是如此,在(1)中需求指的是“需求量”,在(2)中需求指的是“需求表”。在下面的論述中,需求一詞將僅用于指稱需求表;需求量將用于指稱某種特定的數量。
爲了要清楚地說明這種差異,請考慮下列命題;“黃油價格的變動可能影響對人造黃油的需求,但它不影響對黃油需求,僅影響對黃油的需求量。”
一個特定群對某一特定商品的需求曲線可以定義爲點的軌迹,在每一點上顯示著在某一特定價格下,每單位時間這個群
將購買的該商品的最大數量。這樣做表示了想把某一時刻的商品流通速率與價格聯系起來的企圖。對于許多問題,把需求曲線作爲劃分兩個空間的界線是有用的,在給定的需求條件下,需束曲線左邊空間裏表示的點是可以達到的,就是說,需求者可能樂意在該點所表示出的價格下買所表示的數量;需求曲線右邊空間裏表示的點是不可能達到的,也就是說,需求者將不願在所表示出的價格下買表示出的數量(見圖2.1)。
對任何一種商品或勞務的需求都是一種合成需求,它包含著對許多不同用途的需求,例如,對皮革的需求,包含著製鞋對皮革的需求和印製袖珍本書籍對皮革的需求,等等。對某一産品的需求可能與對一些其他産品的需求相聯系,如,網球拍和網球、汽車和汽車輪胎存在著連帶需求。更爲一般地講,對任何産品的需求總是對生産它所使用的資源的連帶需求。對一種商品和勞務的需求可能是由對一些最終商品的需求所衍生,如,對木匠的需求是由對房屋的需求所衍生。
消費者對最終産品的需求是産生對資源的派生需求的最終原因。但是,在短期內,商人的需求可能不受最終消費者需求的影響而獨立變動。反過來,商人的需求卻可能強烈地受未來價格預期的左右和影響,這一因素通常對決定消費需求微不足道。由于這一緣故,在研究這類市場的日常波動時,一般的需求和供給理論就顯得不是很有用了。當然,這種理論在形式上依然可以被用于這種研究目的,但主要注意力不得不放在研究這些被動內部的變動上,而不是研究伴隨波動而形成的運動。說明這一點的另一方式是,當影響需求的力量與影響供給的力量十分不同時,需求和供給就成爲有用的概念,就如同通常用它們解釋消費者和生産者一樣。這裏,需求者與供給者一般來說不是同一組人,因而影響需求與供給的力量也不是相同的。但是,在交易市場上,需求者和供給者是相同的人,他們經常從市場交易中的一類人轉爲另一類人。
當把需求曲線視爲界線時,在給定條件下的需求曲線上的一點代表著在單位時間內、一定價格下,買主可能購買的最大數量。簡言之,人們須列舉出需求者所能考慮的各種選擇。按照一般規則,需求曲線假定需求者在所表示的價格下可以自由地購買表示出的數量或較小的數量。如果假設需求者面臨著一個“全部或全不”的選擇,即買主面臨買表示出的數量或都不買的選擇,這時,就可得到一個不同的需求曲線。一般來說,全部或全不的需求曲線是在一般需求曲線的右邊(如圖2.2)。在特殊的事例中,其位置決定于影統區域b等于影線區域a的條件。較爲一般的情況是,這種曲線被認爲位于一般需求曲線和這種特殊條件決定的曲線之間。全部全不需求曲線在分析某些問題時是有用的,但是,我們將主要研究一般形態的需求曲線。
在需求曲線上“時間”起著三個不同的作用。首先,橫軸衡量每單位時間的數量,例……
價格理論第2章 需求理論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