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之上,存有著一種巨大且監護的力量,此一力量憑靠自身的意志而確使人們獲得滿足,並監護他們的命運。此一力量具有絕對、無微不至、恒定、遠見和溫和的品格。如果它的目的在于養育人以使其長大成人,那麼它就似父權;但是它也異于這種權威,因爲它力圖使人們于恒久的孩童狀態:當然,如果人們只想歡樂,那麼人們得以歡樂也是頗令人滿足的。這樣一種政府雖說願意爲人民造福,但是它卻力圖使自己成爲人們幸福的唯一代理者和唯一裁定者;它雖說會爲人們提供安全,能夠預見並確使人們獲得生活的必需品,增進人們的快樂,
理人們主要關注的問題,引導人們的努力,規定人們財産的承繼方式,並分配
理人們的遺産,但這豈不是人們根本不思和完全不去
勞煩惱瑣碎的生計嗎?而這就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托克維爾(a.de toqueville)

當政府的目的在于行善便民時,經驗告之我們更應當保有警省以保護自由。生而爲了自由的人,對于抵抗藏有惡意的統治者侵犯其自由的行徑,自然具有極高的敏感力。然而,對自由的最大的危險,則潛藏在那種熱心者的誘人但卻劇毒的行徑之中,潛藏在那些善意但卻令人無法理解其爲何如此之善的行徑之中。
布蘭代斯(l.brandeis)
1.在幾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裏,人們在社會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而這主要是因社會主義理想的激勵所致。在這個世紀的一段時間中,甚至在諸如美這樣一個從不具有重要的社會主義
派的
家中,也出現了這種傾向。在這百年的歲月中,社會主義贏得了知識界一大部分領導人士的支持,並漸漸被廣泛認爲是社會發展勢所必趨的終極目的。這一發展趨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達到了巅
,當時連英
這樣的老牌自由
度竟也盲目地展開了社會主義的嘗試。這似乎標示著社會主義發展gāo cháo的到來。未來的曆史學家完全有可能將1848年的革命到約1948年的這段時間視作是歐洲的社會主義世紀(the century of european socialism)。
在這一期間,社會主義不僅有著相當精確的含義,而且也擁有著一項明確的綱領。所有社會主義運動的共同目的,都在于將“生産資料、分配和交換”有化(nationalization),從而有可能根據一個趨向于某種社會正義理想的全盤計劃來指導所有的經濟活動。各種社會主義學派的主要區別,在于其意圖重組社會(reorganization of society)所依憑的各不相同的政治手段。馬克思主義與費邊主義之所以有區別,乃是因爲在政治手段上,前者是革命的,後者是漸進的;但是,這兩種學派在它們所希望創建的新社會的觀念方面,卻基本上是相同的。社會主義意指生産資料的公有,而且對這些生産資料“使用的目的,乃在于發揮其用途,而不在于追求利潤”。
然而在過去的十年中,卻發生了一項重大的變化,即這種嚴格意義上的社會主義,也就是那種實現社會正義的特定方法的社會主義開始衰落了。它不僅失去了它往日在知識上的號召力,而且還明確遭到了大衆的否棄,以致于各地的社會主義派紛紛開始尋求能夠確使其追隨者繼續給予支持的新綱領。這裏需要指出的是,這些社會主義
派並沒有放棄它們的終極目標,亦即它們關于社會正義的理想。但是,它們曾經希望用以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以及爲這種手段所杜撰的“社會主義”這個名稱,卻都已聲譽掃地。毋庸置疑,“社會主義”這個名稱,還會一如繼往地被用來指稱現有的社會主義
派所通過的一切新綱領,但是那個舊的具有明確意義的社會主義,在今日的西方世界確已不複存在了,真可謂是名存實亡。
盡管這樣一種粗線條的概述多少有些駭人聽聞,但是對各社會主義者所撰寫的充滿失望的文獻進行考察,對社會主義
派內部的爭論進行分析,卻足以確證這一點。對于那些僅關注單一
家內部發展的人士來說,社會主義的衰落充其量只是一種暫時的挫折,亦即是對其在政治上的失敗的一種反應而已。但是,不同
家的發展所具有的相似
和
際
質,卻使我們堅信,社會主義的衰落絕不只是一時的挫折問題。如果說在十五年前,教條的社會主義(doctrinaire socialism)還是自由的主要威脅的話,那麼在今天,一個人若再對這種社會主義進行如此這般的批評,將無異于對一假想的敵人開火,因爲這種社會主義早已不複存在。在過去,對社會主義的抨擊,主要來自于社會主義運動的外部,然而當下的大多數抨擊,則主要來自于社會主義運動的內部,其目的乃在于呼籲變革社會主義的原有綱領。
2.引起這一重大變化的原因,是多重且多面的。就那個一度具有最大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學派而言,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社會實驗”的範例本身命運的變化,可以說具有著決定的意義,因爲馬克思主義正是經由蘇聯這個社會實驗範例的失敗而致使其在西方世界慘遭扼殺的。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相對而言,只有爲數極少的知識分子認識到蘇聯所發生的一切乃是系統地適用傳統社會主義綱領的必然結果。然而在當下,如果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將無疑構成一個極爲有效的論辯,即使在社會主義圈子中亦是如此;這個問題就是,“如果你期望或想要一個百分之百的社會主義,那麼蘇聯的錯誤何在”?]但是蘇聯的經驗,從一般的意義上來講,只是使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喪失了聲譽而已。人們對社會主義的基本方法所表現出來的普遍失望,乃是由一些更爲直接的經驗所致。
直接導致這種普遍失望的主要因素可能有三個:第一,人們日益認識到,社會主義式的生産組織,其生産效率並不比私有企業高,相反,而是遠遠低于後者;第二,人們還更爲清楚地意識到,同此前的製度相比,與其說社會主義導向了那種曾被認爲的更大的社會正義,不如說它意味著一種新的專斷的、更無從逃避的等級秩序;第三,人們還認識到,社會主義不僅沒能兌現其所允諾的更大的自由,反而意味著一種新專製的出現。
最早感到失望的乃是那些工會組織,它們發現,當它們不得不與家(而不是私營雇主)發生關系時,它們的力量先已被大大削弱了。緊接著,甚至連個人也開始發現,由于他們在任何場合都不得不直面
……
自由秩序原理第17章 社會主義的衰落與福利國家的興起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