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就業”和“經濟增長”在過去幾十年內已成爲擴大政府幹預經濟事務範圍的主要借口。據說,私人自由企業經濟具有固有的不穩定。聽其自然,它會産生繁榮和蕭條這種周期
的循環。因此,政府必須進行幹預,使事態保持穩定。在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和其以後,這些論點是特別具有說服力的,並且導致這個
家執行新政和其他
家擴大類似的政府幹預。近年來,“經濟增長”已成爲較流行的號召口號.他們爭辯道;政府必須保證經濟的擴展,使它爲冷戰提供必要的資金並且向世界上尚未表態的
家顯示:一個民主的
家能比共産主義
家增長更快。
這些論點完全是錯誤的。事實是:那次經濟大蕭條象大多數其他嚴重失業時期一樣,是由于政府管理不當而造成,而不是由于私有製經濟的任何因有的不穩定。政府建立的一個機構——聯邦儲備系統——受命掌管貨幣政策的職責。在1930和1931年,它行使它的職責如此不當,以致把否則會是一次緩和的經濟收縮轉變爲一場大的災難(參閱下面在45-50頁中的進一步的討論)。同樣在今天,政府的措施構成了美
經濟增長的主要障礙。對
際貿易的稅收和其他種種限製、高額的賦稅負擔和複雜而不公平的賦稅結構、各種調節委員會、政府對價格和工資的規定以及大量的其他措施促使個人濫用和錯用資源以及使新儲蓄用于不適當的投資。爲了經濟穩定和增長,我們迫切需要的是減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幹預。
減少幹預仍然會使政府在這些領域具有重要作用。我們需要使用政府爲自由經濟製度提供一個穩定的貨幣機構——這是提供一個穩定的法律機構的一部分職能。我們也需要使用政府來提供能使個人造成經濟增長的一般的法律和經濟機構,如果增長符合于個入的價值觀的話。
與經濟穩定有關的政府政策的主要領域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或預算政策。本章討論內貨幣政策,下一章是
際的貨幣安排而第五章則爲財政或預算政策。
在本章和下一章中,我們的任務是沿著兩個觀點之間的航向前進;而這兩個觀點雖然都有其誘人之,卻沒有一個是可以接受的。一種觀點相信:純粹自行調節的金本位製是既可能又有必要,並且相信:它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能解決在個人和
家之間促進經濟合作的一切問題。另一個觀點相信:爲了適應不能預料的前景,就有必要賦予集中在“獨立的”中央銀行或某些官方機構中的一群技術人員以廣泛的斟酌使用的權力。在過去,兩者之中沒有一個被證實爲是解決問題的答案;而在將來,很可能也是如此。
自由主義者基本上是害伯權力集中的。在一人的自由不妨礙其他人的自由的條件下,他的目標是讓各個人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他相信:這個目標要求把權力分散。他對分派給政府任何可以通過市場履行的職能表示懷疑,既因爲這會在有關領域中用強製手段來代替自願合作,又因爲政府作用的增加會威脅其他領域的自由。
在貨幣領域內,權力分散的需要引起非常棘手的問題。大家普遍同意政府必須對貨幣情況負責。大家也普遍承認:控製貨幣在造成經濟活動的漲落上是一個有力的工具。列甯的毀滅一個社會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毀滅其貨幣,這一格言戲劇地表現了貨幣的力量。以較通俗的形式而論,貨幣的重要
的例證爲:自古以來,貨幣的控製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統治者在具有議會的情況下,往往不取得議會的明確的同意而能從廣大的人民那裏索取到大量的錢財。從古代的君王削減硬幣成份和采用相類似的辦法一直到現在我們較圓滑的轉動印鈔機或簡單改動帳目的技術,上述情況全然存在。我們的問題是要建立製度上的安排,以便使政府能對貨幣履行職責,然而同時還限製結與政府的權力,並且防止政府以各種方式使用這個權力來削弱而不是鞏固自由社會。商品本位
在曆史上,在許多不同的地方和幾個世紀的過程中,最經常形成的一種辦法是商品本位,也就是說,使用譬如象金、銀、銅或鐵、香煙、白蘭地酒或者各種其他貨物作爲一些有形商品的貨幣。假使貨幣完全是由這一類有形商品組成,那末,原則上就根本不需要政府來控製。社會的貨幣量將取決于生産貨幣商品的成本,而不是其他東西。貨幣量的變動將取決于生産貨市商品技術條件的變化和對貨幣需求量的變化。這是一個理想的事物,它使許多信仰自動會本位的人受到鼓舞。
真正的商品本位已經遠遠偏離了不需要政府幹預的簡單方式。曆史上,在表面上能按固定比例兌換成貨幣商品的某種形式的信用貨幣已經伴隨著商品本位——例如金本位或報本位——而發展出來。這種發展具有充分理由。從整個社會的觀點來看,商品本位的基本缺點是它需要使用真正的資源來增加貨幣存量。爲了在諾克斯堡或一些類似的存放黃金儲備的地方重理黃金,人們必須在南非從事辛苦的勞動把黃金從地下挖掘出來。實施商品本位,需要使用實際資源的必要構成一個強烈的動機,使人們想方設法不使用這些資源而達到同樣的結果。假使人們接受上面印有“我答應支付若幹單位的貨幣商品”的紙張作爲貨幣,這些紙張就能起著和有形的黃金或白銀同樣的作用,而需要消耗的資源就少得多。這一點我曾在別
以較大篇幅加以論述,而在我看來,它似乎是商品本位基本的困難之
。
假使自動調節的商品本位能夠實現,它將爲自由主義者進退兩難的困境提供良好的解決辦法:即有一個穩定的貨幣機構,而又沒有不負責任的行使貨幣權力的危險。例如,假使一個家的公衆都支持一個地道的幾乎100%的貨幣均由黃金組成的金本位,同時受到金本位神話的熏陶,從而相信政府幹預金本位的正常運行是不道德和不應該的,該製度會提供有效的保證,使政府不能對貨幣胡作非爲和從事不負責的貨幣行動。在這種本位下,政府的任何貨幣權力的範圍是很小的。但是,正象剛說過的那樣,這種自動製度在曆史上從來沒有被證實爲是可能的。它往往傾向于向含有信用因素的混合製方向發展,例如,除了商品貨幣之外的鈔票和銀行存款,或政府的票據。一旦引入信用因素,即使信用在最初系由私人所提供,要想避免政府對它們的控製是困難的。其理由基本上是防止僞造物或在經濟上的類似行爲這一困難。信用貨幣是支付標准貨幣的一個契約。通常的情況是:在製訂這樣契約和實現這樣契約之間趨向于有一個長的間隔。這便增加了執行契約的困難,因此也增加了簽訂欺騙
的契約的誘惑
。此外,一……
資本主義與自由第3章 貨幣的控製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