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直是美夢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清教徒的新英格蘭,學校很快建立了起來。起初作爲教會的附庸,而後爲世俗的官方所接管。伊利運河通航之後,農民們離開了新英格蘭的山區,來到富饒的中西部平原。他們在所到之
,建立起一所所學校。不僅建立了中、小學,還建立了大學和神學院。許多在十九世紀後半葉從大西洋彼岸來的移民,都渴望接受教育。大多數人在他們定居的主要都市和大城市內,都不輕易放過任何受教育的機會。
最初的學校是私立的,上學全憑自願。漸漸地,政府開始發揮較大的作用。先是在財政上給予資助,繼而是建立和管理官辦學校。1852年馬薩諸塞州通過了第一個強迫入學的法令,而所有的州都實行強迫入學製則是在1918年。一直到二十世紀,政府對教育的控製主要是通過地方當局來實施的,盛行的是地區學校,由當地的學校管理委員會控製。接著,開始了所謂的改革運動,這場運動主要是由于大城市內不同教學區之間的種族成分和社會成分差異太大而引起的。另外,這場運動也受到職業教育家希望發揮更大作用的影響。隨著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政府的擴大和權力的集中,這場運動也不斷發展。
爲所有人提供的、廣泛的普及教育,以及爲同化我們社會的新成員的公立教育,在防止分裂活動和使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能夠和睦相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對此,我們一直,而且確有理由引爲自豪。
遺憾的是,近幾年來,我們的教育越來越走下坡路。家長們抱怨子女們所受教育的質量下降了。很多人對孩子們的身健康越發感到擔憂。老師們抱怨說,他們所
的教學環境,往往不利于孩子們學習。越來越多的老師在教課時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納稅人抱怨費用上漲。幾乎沒有人認爲我們的學校是在向孩子們傳授他們所需要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知識。與促進同化及創造和睦氣氛的願望相反,學校越來越成爲我們從前極力避免的分裂的源泉。
中小學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在靠近主要城市的一些富人居住的郊區,學校辦得很好,許多小城鎮和鄉村辦的學校也很出或令人比較滿意,但一些大城市內的學校則糟得令人難以置信。
“在公立教育事業中,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黑人兒童的教育,無疑是成績最糟糕、失敗最慘重的領域。與其說是使黑人兒童受教育,還不如說是使他們失掉受教育的機會。但按照政府的一貫說法,公立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卻是窮人和被壓迫者。由此看來,公立教育的確是一個雙重悲劇。”①
據我們看,公立教育所患的病與我們在前面和後面章節中所談到的許多福利計劃患的病是相同的。四十多年前,沃爾特·李普曼把它確診爲“社會集權過度症”,其病因在于“信念的改變,以前人們認爲,由那些思想狹隘的和自以爲是的人自由行使權力會很快帶來專製、反動和腐朽”,……要取得進步就必須限製統治者的作用和權力,而現在人們則認爲,“統治者的能力是無限的,因此,不應對政府的權力施加任何限製。”②
①倫納德·比利特:《用自由市場方法改革教育》,第p-6141號蘭德公司文件(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蘭德公司,1978年),第27一28頁。
②《良好社會》中的話,轉引自沃利斯的《被過分管製的社會》,第viii頁。
在培養孩子方面,這種病症的表現是:作父母的無法幹預孩子受什麼樣的教育,他們既不能直接出學費爲孩子挑選學校,也不能間接地通過開展地方政治活動來改變教育製度。學校的控製權已經落到了職業教育家手中。尤其在大城市裏,學校權力的日益集中和官僚主義的增加,更加重了這種病症。
在高等教育方面,私人市場的作用要比在初等和中等教育方面大一些。但在那裏也擺不了過分集權的社會的弊病的影響。1928年,在高等教育中,上公立學校的學生人數比上私立學校的學生少。1978年,上公立學校的學生人數增加了三倍。由于學生自己交付學費,政府在直接籌資方面的作用落後于政府在管理方面的作用。然而,盡管如此,1978年政府的直接撥款已經超過了由公立和私立學校組成的高等教育的總經費的一半。
同對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影響一樣,政府作用的增加對高等教育也産生了不利的影響。它所創造的環境使盡職的老師和用功的學生都難以安心學習。
甚至在共和建立後的最初年代裏,就已經不僅是城市有學校,而且幾乎每一個小鎮、村莊和大部分農村地區都有學校。在許多州或地方都有法律明文規定要建立一所“公立免費學校”。但是,大多數學校是靠學費和私人資助來辦的。市、縣或州政府一般只提供一些補充資金,補足那些父母無力交納學費或所交學費不足的孩子們的上學費用。盡管當時受教育既不是強迫
的也不是自由的,但實際上是普及的(當然,奴隸們除外)。紐約州公立學校的校長在1836年的一份報告中說:“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有理由認爲,在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和專科學校受教育的孩子的人數,與五歲至十六歲孩子的總人數相等。”①當然,州與州之間的情況不盡相同。但是,總的來講,白人家庭的孩子,不論其家庭經濟條件如何,都受到了教育。
①轉引自e.g.韋斯特的《美公立學校立法的政治經濟學》一文,載《法律和經濟學雜志》,第10卷(19o年10月),第101-128頁,引語摘自第106頁。
從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起,人們發動了一場運動,要用所謂免費學校來代替形形的私立學校。也就是家長和其他人不直接交學費,而是用納稅的方式間接向學校交學費。e.g.韋斯特廣泛研究過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作用的發展情況,他認爲,這場運動並不是由對教育現狀感到不滿的家長們發起的,而“主要是由教員和政府雇員們”①發起的。免費學校運動最著名的參加者是霍勒斯·曼,在《大英百科全書》中,他被稱爲“美
公共教育之父”。②霍勒斯·曼曾任1837年設立的馬薩諸塞州教育委員會的第一任秘書長。在這以後的十二年中,他領導了一場氣勢磅礴的運動,爭取建立一種由政府出資、由職業教育家管理的中小學教育製度。他的主要論點是,教育非常重要,因此政府有責任向每個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學校應辦成非宗教
質的,應接納所有來自不同信仰、不同社會地位和不同種族的家庭的孩子。這種普及的免費教育可以使孩子們克服由于父母貧窮造成的不……
自由選擇:個人聲明第六章 學校的問題在哪裏?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