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禅宗與道家六、漢魏以後的神仙丹道派上一小節]有正確的心修養,與真正智慧的認識,才能做到。所以統攝修煉葯物,服食成丹等的程序,便要透徹了解禦政的重心。講到葯物,他雖然指出精、神、炁爲修煉丹葯的主材,但是,他並非如宋、元以後的丹道,參合佛學禅宗的理論與方法,而且更不是明、清以後伍沖虛、柳華陽的丹道學派,專以
神經系統的精蟲卵子等,認爲便是精神的精;同時,更沒有如明、清以後的丹道,動辄便以任、督等奇經八脈做爲修道的主題。他的本來原文,非常清晰,只因後世道家與道教的道士們,各從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角度,自己爲他作注解,于是講究修
修命的,主張獨身主義的單修清靜派;主張不離家室之好,男女合薪的雙修派;主張燒鉛煉汞而用外丹的丹法,就衆說紛纭,統以《參同契》做爲原理的根據了,所以房中采煉等等左道旁門的謬論,也都一一牽強附會,援引《參同契》的文言,而言之成理,著之成文。至于《參同契》原本所說的精與神,便是魂與魄的外用,炁,只是精與神的化合物而已。它與《周易·系傳》的:“精氣爲物,遊魂爲變”,確是同一路線的思想。
其實,《參同契》一書,並非真正難讀,也不是作者故弄玄虛,保存有無上秘密的口訣,只是受曆史時代背景的影響,文章風格,各有不同,魏伯陽生當東漢時代,正當文運走向變今而仿古的變革時期,他沒有像近代人的條分縷析,歸納分類得清清楚楚,但是你只要把握他的主題,是在說明修煉丹道的原理與方法,百讀不厭,久久就會自然貫通,找出它的系條理了。他引用老子的理論,是爲了借重先聖古人的言辭,以證明他的道理,並非向壁虛構。他引用《易經》象數的原則,極力說明天地日月氣象變化的宇宙規律,藉以證明人身生命活動的原理,是與天地宇宙變化的程序,有共通活用的軌則,並非是要你把天地日月的規範,呆呆板板地用到身心上來。清代道士朱雲陽的意見,認爲他是以月的盈虧,來比精神的衰旺,日的出沒,來比氣血的盈虛,這是非常合理的名言。現在我們舉出一、二段有關修煉清靜的理論與方法,是他說明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笃”、“萬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日靜,靜日複命”的引申注解。同時,也可以在其中看到稍遲魏伯陽一二百年間的佛學與排學等,它如何取用中
文化中,對于心
現狀解釋的科學觀,以及首先提出以“無念”爲入手的《參同契》的修法;並且也由此看出宋儒理學家們的修養“靜”“敬”的方法,它與佛、道兩家,是如何的結有不解之緣了。例如:
推演五行數,較約而不煩。舉以激火,奄然滅光明。日月相薄蝕,常在晦朔間。
盛坎侵陽,火衰離晝昏。
陽.相飲食,交感道自然。吾不敢虛說,仿效古人文。古記顯龍虎,黃帝美金華。淮南煉秋石,玉陽加黃芽。賢者能持行,不肖毋與俱。古今道由一,對談吐出謀。學者加勉力,留意深思惟。至要言甚露,昭昭不我欺。
名者以定情,字者緣言。金來歸
初,乃得稱還丹。
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旋曲以視聽,開阖皆合同。爲已之樞轄,動靜不竭窮。離氣納榮衛,坎乃不用聰。兌合不以談,希言順鴻濛。三者既關鍵,緩空房。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爲常。證難以推移,心專不縱橫。寢寐神相抱,覺悟候存亡。顔
浸以潤,骨節益堅強。辟卻衆
邪,然後立正陽。修之不辍休,庶氣雲施行。婬婬若春澤,液液像解冰。從頭流達尺,究竟複上升。往來洞無極,佛佛被谷中。反者道之驗,弱者德之柄。耘鋤宿汙穢,細微得調暢。濁者清之路,昏久則昭明。
當然,這些文簡言樸的文辭,其中包含的意義與道理太多,我們來不及多加解說,總之,《參同契》的方法與宗旨,是專爲鍛煉精神魂魄,以到達老、莊所謂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真人境界,是道家正統的神仙丹道的學術,因此,魏伯陽把當時假借先聖而流傳的許多旁門左道,欺世盜名,以及贻誤人世社會的小術,嚴加駁斥。
如說:
是非曆勝法,觀內有所思(這是指內視五髒,如存想返觀肚臍、丹田等的旁門修法)。履行步鬥宿,六甲次日辰(這是指步罡拜鬥,迷于符箓道術等的旁門修法)。*道厭九一,濁亂弄元胞(這是指迷信房中九淺一深等素女經的修法,與左道采補陽等的旁門修法)。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這是指吐故納新,專煉呼吸服氣等的旁門修法)。晝夜不臥寐,晦朔未嘗休(這是指搬精運氣,緊撮谷道,以及長坐不臥的旁門修法)。身
日疲倦,恍惚狀若癡。百脈鼎沸馳,不得證清居(這是指以上五類,專在身
以內,搬弄精氣的旁門道術)。累土立壇宇,朝暮敬祭祀。鬼初見形象,夢寐感慨之(這是指專以祭祀禱告,乃至修煉驅神役鬼等的旁門修法)。心歡意喜悅,自謂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這是指以上所說修煉神秘法術等旁門的結語)。舉措辄有違,悖逆失樞機。諸術甚衆多,千條有萬余。前卻違黃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曠然知所由。
魏伯陽在《參同契》中,綜合曆舉這些旁門左道的情形,我們拿他與晉代丹道家葛洪所著的《抱樸子》共同研究,便知迷信道術的人,隨便妖言惑衆,欺诳成習者,真是古今一轍,既可笑?又可歎!有什麼辦法,可以警醒愚頑呢?因此,他又說到上古流傳下來的道術,本來實是“內聖外王”的真學問,只因後世的人沒有智慧,把它弄得支離破碎,反而以僞亂真,影響社會,造成頹風,如說:
維昔聖賢,懷率抱真。伏煉九鼎,化這隱淪。含精養神,通德三光。精溢腠理,筋節致堅。衆邪辟除,正氣常存。積累長久,變形而仙。憂們後生,好道五倫。隨旁風采,指畫古文。著爲圖籍,開示後昆。露見枝條,隱藏本根。托號諸名,覆謬衆文。學者得之,韫櫃終身。子繼父業,孫踵祖先。傳世迷惑,竟無見聞。遂使宦者不仕,農夫失耘,賈人棄貨,志士家貧,吾甚傷之,定錄茲文。
但是他自己又說,在他的著述中,並不照次序的說明此事,都靠讀者自己的審思明辨,才能領悟到其中的程序和究竟,如說:
字約易思,事省不煩。披列其條,核實可觀。分量有數,因而相循。故爲亂辭,孔竅其門。智者審思,用意參焉。
于是,他又指出煉修的初基方法,如說:
內以養己,安靜無虛。原本隱明,內照形軀。閉塞其兌,築固靈株。三光陸沈,溫養子珠。視之不見,近而易求。黃中漸通理,潤澤達肌膚。初正則終修,幹立未可持。一者以掩蔽,世……
禅宗與道家六、漢魏以後的神仙丹道派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