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亞裏士多德>形而上學>附錄一

《形而上學》附錄一

亞裏士多德作品

  

卷(a)一哲學大義。概述諸先哲之哲學思想

  章一

  求知是人類的本xing。980a22—980a27

  理知發展之順序——由感覺、記憶、經驗以造就技術。—981a13

  技術優于經驗,技術家知道事物之所以然。—981b13

  學術之成長導向理論知識——智慧(哲學)。—982a3

  章二

  哲人較常人所知爲更普遍、深詣而精確。98a24—982a4

  智慧爲純知識,優于其它知識。—982b7

  知慧爲明因達理之學,不切實用而卻爲高尚之學術。—983a23

  章三

  宇宙萬物各具四因——物因、式因、動因、極因。983a24—983b7

  早期哲學家專研物因。983b19

  泰勒斯主于“shui”爲萬物之因——其他諸家所主之物因。—984a17

  或由物因進而推求動因——阿那克薩哥拉主于“理xing”爲動因。—984a23

  章四 諸先哲涉及動因者,希箫特、巴門尼德等主于“情愛”。984b23—984b31

  恩培多克勒主“善惡”與“愛憎”——恩氏並重四元素。—985b4

  留某伯與德谟克利特原子學派之自然理論[旁涉]。—985b23

  章五 畢達哥拉斯學派主于“數”,以數爲元素,製作萬物——數爲式因,亦爲物因。985b24—986a22

  或以十類對成爲萬物原理(皆切近于物因)。—986b8

  埃利亞學派中,巴門尼德主于“元一”而承認感xing事物之“衆多”。—987a2

  綜結第三、第四、第五章。—987a28

  章六柏拉圖意式論之淵源:(甲)畢達哥拉斯之“數論”,(乙)赫拉克利特之“流逝”,(丙)蘇格拉底之“定義”——柏拉圖以“意式”淩越于感xing事物。987a29—987b15

  以數理對象置于意式與感xing事物之間,又以“大與小”爲數之物因,“元一”爲式因,又或以“善與惡”爲式因與物因——意式論者總亦只舉兩因。—988a18

  章七 諸家立論均未能悉明四因。988a18—988b22

  章八 對諸先哲的批評:一元論者——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薩哥拉——畢達哥拉斯學派。988b22—990a33

  章九(續章八)——柏位圖學派意式論:

  1.意式論倍增了事物的數目:990a33—990b8

  2.意式或不足以說明事物,或超越了事物之真相;相關數與絕對數之或先或後,足證意式論常自相矛盾。—990b23

  3.本ti之外各事物亦有意式,這不符常習:—991a8

  4.意式無補于可感覺事物—991b9

  5.若以意式爲數,引起若幹疑難:—991b26

  6.依意式論數,這需要第二第三類的數系,此未見說明;—991b32

  7:意式數中諸單位亦引起若幹疑難;—992a10

  8.線、面、ti亦然——點的xing質亦未明。—992a25

  9.意式論未及動因與極因;—992b1

  10.“大與小”作爲物因,不能解釋動變;—992b9

  11.意式論主有元一而並未證明事物何以成一。—992b18

  12.假設一切現存事物均具相同要素是荒謬的。993a10

  章十 各家所論萬物原理莫出四因之外,哲學就旨有研究四因。993a11—993a28

卷(a)二 概論學術研究

  章一 學術研究——人智薄弱而真理不易識,然知識之積以漸,雖常人亦各有所貢獻。993a29—993b33

  章二 四因均不能作無盡系列,種類也不能爲數無盡。994a1—994b32

  章三 各種研究與教授須有各別的方法。994b33—995a21

卷(b)三 哲學的主題

  章一 懷疑而後能學問,審辯而後能解惑——列舉哲學研究十三類主題。—995a22—996a18

  章二 1.事物或全備四因或不全備,是否由一門學術統研四因?—996a18—996b25

  2.研究本ti的學術是否亦研究各門學術之通則?—997a14

  3.哲學是否統研一切本ti?——是否另有研究事物屬xing之學術?—997a25

  5.哲學若不只研究本ti,應否並涉事物之主要屬xing?—997a34

  4.有無不可感覺本ti(如通式或間ti)?間ti何在?有無間ti之學?—998a19

  章三 6.事物之第一原理爲科屬抑爲品種?倘從科屬,則以最高科屬爲第一原理毋甯以最低品種爲第一原理?998a20—999a23

  章四 7.是否有tuo離個ti而獨立之抽象事物——

  通式可否與物質分離?999a24—999b24

  8.第一原理于類爲一,抑于數一?1000a4

  9.一切事物若基本原理相同,何以有可滅壞與不滅壞之別?—1001a4

  10.實是與元一爲本ti抑爲屬xing?兩者若非本ti,一切普遍名詞均非本ti。若爲本ti,一切事物均將合一而成是。—1001b26

  章五13.數理對象,如數與圖形,是否本ti?早期思想家以實物爲本ti;近代思想家以抽象爲本ti。1001b27—1002b12

  章六14.應否假定通式之存在?1002b12—1003a1

  12.第一原理爲潛在抑爲實現?—1003a6

  11.第一原理爲普遍xing抑爲特殊xing?如爲普遍則非本ti,如爲個別則不可得知。—1003a18

卷四哲學研究之範圍:本ti與通則論矛盾律與排中律

  章一 哲學的實務在研究“實是之所以爲實是”。1003a19—1003a32

  章二 研究實是即研究本ti之原理與原因——

  哲學研究實是的一切品種。1003a33—1003b23

  “實是”與“元一”常相聯而爲事物之雲謂。—1004a3

  哲學因本ti之類別而分支。—1004a9

  哲學研究“對反”如“元一與衆多”之諸品種。—1004a32

  哲學研究一切事物之本ti及其相應諸屬xing——辯證家與詭辯派專攻屬xing。—1004b27

  一切事物出于對成,對成可簡化爲“是與非”或“單與衆”兩類基本對成。—1005a18

  章三 通則(公理)爲各門學術所通用,哲學須研究通則。1005a19……

形而上學附錄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附錄一第2小節